唐人煮茶、宋人點茶、清人泡茶,看我國茶文化如何歷經變遷

茶,作為一種日常飲品,深受大眾的喜愛。在清晨或是午後,給自己沏上一杯滾茶,看著葉片在水中舒展,聞著撲鼻而來的清香,再輕輕抿上一口,瞬間唇齒留香、神清氣爽。這就是茶能帶給我們的感官和精神上的雙重享受。

唐人煮茶、宋人點茶、清人泡茶,看我國茶文化如何歷經變遷

茶具

我國是飲茶大國,也是最早發現茶和發揚茶文化的國家。


據傳,神農嘗百草時,遇到七十二種毒,但他嚼完一種神奇植物的葉子後,毒性全被化解了。這片神奇的葉子,就是茶葉。後來,人們就通過咀嚼茶葉來消炎解毒,於是也就有了“茶,是為藥,而後為飲”的說法。

唐人煮茶、宋人點茶、清人泡茶,看我國茶文化如何歷經變遷

小寒節氣,圍爐煮茶。

茶真正成為全國性的大眾飲品,是在唐朝時期。陸羽編寫的著作《茶經》,開闢了茶文化的先風,使得喝茶真正成為一項有方法、有門道的活動。此後,茶作為一種“國飲”一直延續至今。


不過在這期間,人們的飲茶方式也經歷了不少變化,總結來說便是“唐人煮茶、宋人點茶和清人泡茶”。而在飲茶方式的變遷中,我們也可瞥見茶道文化的興與衰。

唐人煮茶、宋人點茶、清人泡茶,看我國茶文化如何歷經變遷

陸羽的《茶經》,是世界上第一部茶葉專著


01 唐人煮茶,飲茶文化初露頭角


唐朝時期,得益於陸羽的《茶經》,茶很快成了人們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是販夫走卒,還是達官貴人,都熱衷於吃茶。為什麼叫吃茶呢?這是因為,在唐朝時期,很多人喜歡把茶和其他配料一起煮,比如蔥、姜、棗、橘皮和茱萸等等,煮完後,不僅喝茶湯,還要連茶一起吃掉。

唐朝的茶主要以茶餅的形式儲存,在煮茶前,先要把餅茶放在火上烤一烤,烤到茶葉的莖梗變軟,再用碾子把茶葉碾碎。在這個過程中,一旁支一架鐵鍋,煮著水,等到水沸騰時,就把茶葉放進去,再加上自己喜歡的配料。最後,用勺子盛出茶湯,倒入茶盞,就可以開吃了。這就是唐朝流行的煮茶法,也有人叫煎茶法。

唐人煮茶、宋人點茶、清人泡茶,看我國茶文化如何歷經變遷


唐人煮茶、宋人點茶、清人泡茶,看我國茶文化如何歷經變遷

電視劇《長安十二辰》裡“煮茶放鹽”劇照

02 宋人點茶,茶道藝術登峰造極

但是到了宋朝,煮茶方式發生了變化。首先,茶和水分離開來。先煮水,後沖茶。而且,煮水不再用鐵鍋,而是改用長頸、帶蓋的湯瓶。其次,餅茶要先在絲綢小袋中搗碎成粉末狀,再將茶粉過篩,倒入茶盞中。最後,等湯瓶中的水沸騰後,將沸水倒入茶盞,一邊沖泡,一邊用竹製的茶筅不停攪拌,直到茶湯表面形成厚厚的泡沫。這就是宋朝流行的點茶法。其中,茶筅是點茶時必不可少的工具,用來攪勻粉末茶。

唐人煮茶、宋人點茶、清人泡茶,看我國茶文化如何歷經變遷

電視劇《知否知否》裡趙麗穎點茶劇照

所以,宋朝的點茶法和唐朝的煮茶法有兩大不同,第一是茶和水不再一起煎煮,茶葉要單獨磨成細細的粉末,沖泡成細膩的茶湯;另外,煮茶的各種配料也被省去,茶真正了真正意義上純粹的茶。

唐人煮茶、宋人點茶、清人泡茶,看我國茶文化如何歷經變遷

宋朝人抹茶的工具——“茶筅”


宋朝時期,由於點茶法的流行,還出現了一種新的品茶方式,那就是鬥茶。所謂鬥茶,就是看誰在攪拌過程中攪出來的泡沫厚,停留在茶湯表面的時間長。為了較量出高低,鬥茶人在每個環節上都下足了功夫。

比如,茶葉要選用當時最好的臘茶。蠟茶的製作工藝考究複雜,從採茶、造茶到最後封茶,一共有九道工序。另外,水的煮沸程度也要嚴格把關,比如水煮出“如風入松,入水過溪”的聲音時,就恰到好處。

鬥茶的風氣在宋徽宗時期達到鼎盛。宋徽宗是一名治國不足,文藝有餘的皇帝。他沉迷於花鳥繪畫,也醉心於和大臣妃子們一起玩鬥茶遊戲。他還寫出了一部茶書《大觀茶論》,把茶的文化與藝術修煉到了極致。

03 清人泡茶,飲茶方式入鄉隨俗

但是好景不長,到了南宋末年,嚴酷的戰爭摧毀了人們的閒情逸致。鬥茶的風尚逐漸消退,昂貴的臘茶也因過於佔用民力而被禁絕。而採製方便、價格低廉的散葉茶,成為尋常人家的生活必需。在當時,茶几乎和米飯一樣重要,於是也就有了“開門七件事,茶米油鹽醬醋茶”的說法。

宋朝的點茶沒落後,一直沒能興起。而隨著種茶、製茶以及運輸技術的成熟,茶葉越來越普及化和低廉化。到了明朝時期,統治者為了吸取前人教訓,避免茶再次淪為權貴攀比的籌碼和玩物喪志的戲碼,便廢棄了宋時繁瑣的點茶禮儀,轉向更實用、便捷的喝茶方法,於是就有了流傳至今的泡茶法。

泡茶的茶葉由原先的餅茶變成了散葉茶。隨著泡茶的流行,新的茶具也開始出現,那就是茶壺。從明朝以來,中國最好最有名的茶壺,都屬宜興的紫砂壺。紫砂壺因地取材,用宜興當地一種可以透氣的粘土紫砂製作而成,它能保溫、留香,最大限度保證淹泡茶葉的新鮮。如果用紫砂壺沏泡茶湯,再將茶湯倒入景德鎮盛產的青花瓷茶杯中,可謂相得益彰,美妙絕倫。

唐人煮茶、宋人點茶、清人泡茶,看我國茶文化如何歷經變遷

唐人煮茶、宋人點茶、清人泡茶,看我國茶文化如何歷經變遷


此外,在明清時期,人們的品茶方式也發生了變化。大家不再喜歡聚集在一起,爭相鬥茶,而是更多效仿唐代的陸羽,追求一種靜謐幽深的意境。


唐人煮茶、宋人點茶、清人泡茶,看我國茶文化如何歷經變遷

紫砂壺


04結語


我國的茶道文化在唐朝時期正式形成,最開始流行煮茶法;到了宋朝,人們發明了集美感與口感於一體的點茶法,茶道美學達到巔峰;而到了明代,茶道逐漸消退,取而代之的是實用便捷的民間泡茶法。


雖然茶道文化歷經了由盛至衰的變化,但茶所蘊含的精神內涵,卻是為歷代文人所推崇的。比如,宋朝詩人杜耒寫下“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元人張可久留下詩句“松花釀酒,春水煎茶”;到了近代,我國著名作家老舍還以茶館為題材創作了劇本。這些文化活動都賦予了茶更深厚的內涵。或許,在下次品茶時,我們不僅能嚐到茶葉的芬芳,更能品出一絲文化的清韻。

唐人煮茶、宋人點茶、清人泡茶,看我國茶文化如何歷經變遷

晉明堂——德方壺


唐人煮茶、宋人點茶、清人泡茶,看我國茶文化如何歷經變遷

晉明堂——宋式側把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