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广播事业的“开山鼻祖”——齐越!

新中国人民广播事业的“开山鼻祖”——高阳人齐越!

中国人民广播事业的“开山鼻祖”——齐越!


他是新中国人民广播事业的第一位男播音员,他用自己的声音见证中国半个多世纪的风云变幻;

他是中国第一位播音专业教授、硕士生导师,他用自己一生的播音实践经验,为中国播音学学科体系奠基。

在许多同事眼中,他是严厉的导师、慈爱的长者,大家私下里称他为“老头子”;在更多播音系的年轻人心里,他是楷模、是丰碑,是名副其实的“开山鼻祖”。

对于很多学播音的90后青年来说,你问他“你知道齐越吗?”他摇摇头。你如果问他“齐越节知道吗?”他会马上回答:“知道!知道!能到齐越节比一次赛,是我最大的梦想。”齐越,在如今的后来者眼里,经常只是一个朗诵大赛的符号。

然而对于年龄稍长的人并不陌生,齐越以自己的声音给几代人留下深刻印象。

人民广播史上首位男播音员

主播开国大典盛况

中国人民广播事业的“开山鼻祖”——齐越!


(齐越在开国大典上)

齐越,原名齐斌濡,河北高阳人。1922年,齐越出生在满洲里一个封建家庭里,“九一八事变”后,他的父亲弃官逃亡,携家带口来到北平。齐越三岁丧母,继母待他不好,在家中受尽歧视和冷遇,使他富于了倔强寡言的反抗精神。中学时期,他阅读了大量的进步书籍;巴金《家》中的觉慧启发了他,促使他离家出走,走上了独立道路。

1942年他来到城固,就读于西北大学外文系,学习俄文专业。他政治上追求进步,在校地下入党,积极投身学生运动,学习刻苦勤奋,专业成绩优异,在课外活动中充分表现出朗诵和讲演的才能。

1946年4月,西大发生震惊全国的学潮,齐越受到反动当局搜捕,在他的河北同乡、数学系魏庚人老师掩护下成功脱逃,进入华北解放区,1946年10月,在晋冀鲁豫《人民日报》社做编辑工作。1947年春,调往新华广播电台担任编辑。

1947年8月,到新华广播电台播音组,正式成为人民广播战线上的一名新兵,也成了人民广播史上第一位男播音员,播送过很多著名的文章。

当解放战争进入决战时刻,人民军队势如破竹,我党我军的许多重要文告和新闻,都是通过齐越之口广播出去,传遍全中国、全世界的,例如《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百万雄狮横渡长江》等。

1948年5月29日,一份全文3300字的重要文件——《中共中央关于一九四八年土地改革工作和整党工作的指示》送到了播音部,毛泽东指示:“此文件不要播错一个字!”距离直播还有不到一个小时,齐越作为唯一一个男播,“临危受命”,一字不错地播完了全文。

1949年10月1日,这是一个伟大的日子。当天下午,齐越和丁一岚早早站在天安门城楼西侧的话筒前,准备向全世界转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盛况。齐越望着蔚蓝天空中飘扬的五星红旗,禁不住热泪盈眶。直到晚上9点20分,毛泽东主席宣布大会结束,齐越和丁一岚已在麦克风前足足站立了近七个小时,以声震长空的气势、无比豪迈的气概,向全世界传达了新中国的成立。这一刻,全球都在洗耳恭听。

堪称名副其实的“国嘴”

播音风格对后世影响深远

齐越播音生涯中最可圈可点的经历,就是在天安门城楼担任开国大典的播音员。从此,他长期坚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播岗位,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嘴”。他的声音,有着一种特殊的魅力,他深情地吸引着听众,打动着人心,给人以启迪。他的一系列经典播音,人们记忆犹新。

中国人民广播事业的“开山鼻祖”——齐越!


1966年2月6日下午4点多,齐越匆匆来到北京复兴门外的广播大厦,工作惯性让他意识到今天会有一篇不同寻常的稿件。由《人民日报》记者穆青、冯健、周原采写的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全文15000字,注定要和齐越结下不解之缘。齐越必须要在当天晚上将全文录好,以备第二天上午十点播送;为此,全国各地广播电台联播节目中发了预告,并且撤消了7日21点以后的文艺节目、援越抗美专题节目和新闻节目。齐越看了一遍就走进了录音间,以当时他的艺术造诣,一气呵成不成问题;但他录着录着就泣不成声地哭了出来。他向玻璃窗外示意暂停,走出录音间;10分钟后,他又重新走到话筒前。于是,一件光耀史册的播音艺术作品,在齐越苍劲有力、饱含激情的声音中诞生了。这篇通讯,通过电波传到万户千家,整个中国大地沸腾,全国各族儿女都在传颂一位优秀的县委书记——焦裕禄。

齐越的确是播通讯的第一高手,后来者无出其右。他把朗诵的语言样态,融入到新闻通讯播音当中,造就了豪迈坚定、跌宕起伏的播讲风格。与《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同样震撼全国的,还有《谁是最可爱的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铁人——王进喜》《为了周总理的嘱托》《巍巍昆仑》《在彭总身边》,等等。

上世纪六十年代,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为代表,中国人民广播史上迎来了第二次艺术高峰期,齐越的“朗诵式”、夏青的“宣读式”、林田的“讲解式”、费寄平的“谈话式”,被誉为四大范式,对后世影响深远。

对于通讯播音,齐越有他自己的心得体会:“播人物通讯要围绕人做文章”,要自己做到和英雄模范人物的情感息息相通;“播人物语言要神似,不要用声音去扮演”,力求通过人物语言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以点带面,抓住人物行动”,人物性格是通过人物的具体行动和行为表现出来的;“要从整体把握”,就能把一篇作品的整体基调抓住。

后人评价齐越的播音风格是:“气势磅礴,坚定豪迈,憎爱分明,准确生动,开创了人民广播的一代新风。”

“文革”开始后,齐越被剥夺了播音权利,下放到京郊劳动,一家三口被长期隔离,不能见面。“不能播音”给齐越以致命的打击,将近八年的时间,他不能播音,不能工作,每天要下地劳动,身心受着双重煎熬。终于在1972年夏,周总理亲自过问,有关部门才恢复了齐越的播音工作。此时的齐越已经年过半百,体弱多病,精力大不如从前了。

1975年,齐越播完了一篇关于大庆石油工人的通讯《站好最后一班岗》后,正式到北京广播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前身)任教,从此,他将全部精力投入了播音教育工作。

挑起研究播音理论的大梁

弟子都成为播音界的大家

(齐越和夫人杨沙林)

其实早在50年代,齐越作为中央台唯一留在岗位上工作的第一代播音员,就主动挑起了研究播音理论的大梁。他带着一个考察团到苏联,去学习人家的播音经验,回来后整理成黄皮书;并且驳斥“播音无学”论调。这一时期他培养的一批青年播音员:夏青、费寄平、葛兰、林如、刘炜、王欢、徐曼、铁城、方明、丁然、虹云、雅坤、赵培等,日后都成了播音业内的大家。70年代之后,齐越带着全国各地的播音人才边实践、边研究,与北京广播学院的教学相结合,整合了一系列播音理论。1980年,北京广播学院招收硕士生,齐越老师成了第一位硕士生导师。他带的几届硕士生,毕业后到了全国各大电台、电视台,成为著名的播音员、主持人,这其中,就有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敬一丹。

齐越是播音艺术家,也是当之无愧的朗诵艺术家。他的播音气势磅礴,坚定豪迈,爱憎分明,准确生动,开创了人民广播的一代新风。齐越的朗诵与他播音的风格一致,同样是磅礴大气、富于激情、刚柔并济、庄重朴实。

五六十年代,他经常出席与听众的联欢会,并即席朗诵毛主席诗词、童话故事、短篇小说等。这一时期大量的科教片、专题片,也都请他朗诵。七十年代后期,十年动乱过后,他不顾体弱多病,多次参加朗诵活动,1978年在云南大学中文系,为纪念毛主席诞辰85周年,朗诵方纪的散文《挥手之间》;从云南返京途中,路过贵阳,为纪念周总理逝世三周年,又在贵州台重录《天安门诗选》;晚上,还在演唱会上朗诵郭沫若的《念奴娇·怀念周总理》。到了八十年代,已是花甲之年的齐越,从来都是把长篇文章背下来朗诵;在审判“四人帮”忙碌期间,他还不辞辛苦,应艾青邀请,将180行长诗《古罗马的大斗技场》全文背诵,在艾青创作报告会朗诵。在基层考察时,只要工人农民有要求,齐越马上站起来朗诵,一点架子不摆。以老病之躯,如此这般,可见他对于朗诵艺术的执着和热爱。

1980年齐越再次出现在万众瞩目的场合,为公审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宣读证词,似乎只有他最能发出义正词严的声音。

1993年11月,齐越病故,享年71岁,新华社发了专电,给予高度评价。为纪念齐越对播音艺术的杰出贡献,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主办“齐越朗诵艺术节暨中国大学生朗诵大赛”,以此来鼓励广大学子。

一生正直、严厉、慈爱

憎爱分明的品格融入自己的声音

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期间,齐越历任播音员、播音组组长、播音艺术指导、播音部副主任。曾当选为全国青联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政协委员、党的十三大代表;曾担任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理事、中国广播电视学会理事、中国播音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市语言学会顾问;曾被评为北京市先进工作者、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一级优秀新闻工作者;1991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纵观齐越的一生,他把无限的忠诚和热血都献给了人民广播事业。从战火弥漫的革命时代,到激情燃烧的建设岁月,他始终传达着堂堂正正的真理之声。他把一生憎爱分明的品格都融入了自己的声音,讴歌真善美、鞭笞假恶丑。

齐越的一生,是默默奉献的一生。他从延安窑洞走来,秉持勤学苦练、锐意进取、兢兢业业的精神,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播音实践及播音教育中。他自己有播音三戒:“一戒自我表现,二戒随心所欲,三戒千篇一律”。不仅在创作时克制自己的虚荣心,对于大多数人模仿自己的播音,也都提出善意的提醒。他不希望全国播音员都成为齐越,而是希望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样的胸怀,令人赞叹。

中国人民广播事业的“开山鼻祖”——齐越!


齐越的一生,也是正直、严厉、慈爱的一生。他对听众既尊敬又热爱,总是花费精力和每一位听众通信,并乐于到基层和他们交流、在家中接待。许多在生活中濒临绝望的听众,经他开导后重拾对生活的信心。他对待年轻同事和自己的学生,既严厉又慈爱,业务上毫不客气地批评,生活上无微不至地关怀。他外出讲课期间,谢绝一切铺张浪费的接待,宁可自己花钱住小招待所,也不接受政府安排的宾馆;他自己不受任何礼物,也要同行的学生手脚干净。

齐越教授用自己的一生践行着“延安精神”,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严于律己、刻苦钻研。齐越毕生心血凝聚成齐越精神,在人民广播电视的历史上,高扬起一面熠熠生辉的旗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