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光波速讀”被噴?研究證明:量子波動用於0-3寶寶益處大

近日,某教育機構組織6-10歲兒童進行“量子波動速讀”大賽及日常學習的視頻在網絡熱傳。

視頻中,一群孩子坐在一個大房間裡,快速地埋頭翻書,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孩子們指尖生風。他們還堅信:“翻得越快,你和宇宙的距離就越近!”

“量子光波速讀”被噴?研究證明:量子波動用於0-3寶寶益處大

該機構簡介稱,只要孩子學了“量子波動速讀法”,用1-5分鐘就可以看完10萬字的書,並且可以把內容完整複述出來。

這這……都是什麼鬼?

看大家刷屏,價值1w4的量子波動速度班(課外班),我們大學同班微信群都沉默……地笑了……一個媒體文章,也敢在本群面前賣弄嗎?

可在面對少則一兩萬,多則五六萬的學費時,家長掏起錢來也是一點都不含糊,家長真是焦慮啊。

作為北大物理系畢業的我明白的,由於自媒體對現代物理學的膚淺理解,導致優秀的理論被用在了錯誤的場合,才上演了這麼一出焦慮的鬧劇。

下面我先介紹一下量子波動在早教場合使用的理論基礎、可行性和有效性,然後我會為有緣的讀者介紹我親手操刀的預期產出千萬級的量子波動早教實踐。

早教是量子波動在教育領域應用的最佳場合

1. 0-3歲的新生兒大腦發育到成人腦量的80%,神經連接迅猛建立。

神經連接的建立本質上就是神經元的突出之間的電化學反應,其實就是分子、電子乃至量子級別的一個個反應建立起來的,一旦在0-3歲之間建立,牢不可破;

更要命的是,這個時候不用的、不建立的連接,大腦會直接剪掉,以後想要也沒有。你可以把它理解成一鏟子一鏟子鑿隧道的過程,通了就是通了;如果沒通,後面就很難建立;如果更不幸,人家通了你沒通,那人家的腦袋就是比你家孩子快一點,怎麼急都沒用。

2. 量子隧穿有利於提前建立客體永存性和先天記憶能力

3. 量子糾纏建立邏輯和因果律

所有望子成龍的父母都應該給新生兒按如下操作進行為期不少於14個月的量子波動早教

1. 語言量子:每天播放英語內容不少於12小時

2. 大運動量子:不要吃豬肉、多吃牛肉、魚肉

3. 精細動作量子:八抓魚

4. 邏輯量子:打地鼠玩具

轉折:以上都是一本正經的胡扯八道。

作為一個理科男,相信解決不了的問題往往是因為工具不到位,而不是慾望有罪。產生鬧劇不是因為焦慮,不是因為焦慮背後的慾望,而是因為對科學方法對了解不夠。

和我一起學更多的育兒知識噢~

-------------------------

北大、哈佛雙料學霸,是位勤奮鑽研的超級奶爸。為給寶寶更好的早教啟蒙,尋訪美國和中國知名兒醫專家、育兒專家,心理學家,創辦樂智龍品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