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家長注意來!!哈佛爸爸教你避開育兒的四個坑

現在什麼都講究科學,育兒更是。

但我們天天忙成加班狗,哪有時間照顧那坨小可愛啊。經常有同學、同事和我良心大懺悔,說自己無能,只能把寶寶交給老人帶。

但“老一輩育兒”糟粕的帶娃方法,又有真心接受不了。比如給孩子穿得多捂出病了,過度寵溺等等。老人也有話啊“你還不是這麼被我一把屎一把尿喂大的(好像說錯了……),閉嘴吧!”

小孩家長注意來!!哈佛爸爸教你避開育兒的四個坑

我特別理解大家的心聲,科學養娃,沒毛病。但也別太在意了,畢竟互聯網環境下,誰都可以出來說幾句,比如我,雖然上過哈佛,但我也並非早教專家學者,就是個喜歡鑽研學習能力又不錯的一線奶爸,我寫下的東西只是我教育兒子的原則和認知。

今天我想分享一下中西教育裡最常見的走向另一個極端的現象,總結了4個坑,今天好好給大家叨逼叨一下。

1、英語流利 = 英美口音?

哈佛龍爸作為深度瞭解美國的中國家長,必須要掰正一下中國父母盲目迷戀英美口音的狀況。哇,那高雅的英語一出口,好紳士,好MAN,我的孩子一定要學成這樣。

在說事實之前,我們瞭解一個英文單詞:fetish。就是極度迷戀,有點病態的那種。簡單點說,就是某個事物讓你覺得爽,不可自拔。這可給無數個英語培訓機構提供現金流了,家長的痛點啊!但以我的親身體驗來講,對於老外來講,第一重要的是表達流暢,說得明白有邏輯。其他的,是次要因素。

印度人的咖喱味英語我就不多說了,一聽完之後,就對自己的口語好有信心,而在美國的實際情況來看,印度裔往往比華裔混得好。

小孩家長注意來!!哈佛爸爸教你避開育兒的四個坑

我之前在英語學習經驗的的帖子裡進行了系統講解,有興趣可以看一下,寶爸寶媽也許認為完美的英音美音聽起來很sexy,但是,真的不要把英音美音當作學英語的重要衡量指標,醒一醒。(哈C爸知乎名:Wise)

2、科學育兒 = 盡善盡美?

科學育兒更多是讓家長別踩坑,而不是讓家長教條。有一句說得好,不是你不懂,是你懂得的太多了,沒有自己的思維了,很容易就被帶跑偏了。

比如,有的專家說,撫觸對孩子很有好處,於是你就每天早9點晚6點準時給孩子撫觸10分鐘,一點都不能耽誤?真的沒必要這樣啊!科學育兒是提倡家長正確對待孩子的成長階段,避免走進錯誤育兒的坑,而不是搞得家長身心俱疲、很緊張。

舉個栗子,科學育兒有個概念叫“敏感期”,隨著寶寶的成長,自我意識開始萌發,居然開始“打人”要反抗叛逆了。開始自私了,什麼都是“我的我的”,聽著就讓人頭疼,這到底應該怎麼搞?

家長覺得要完了,帶娃簡直要比微積分難多了,自從這“貨”到我家,我天天崩潰,連個說明說都沒有,那麼以自我為中心,怎麼辦?淡定,淡定。

小孩家長注意來!!哈佛爸爸教你避開育兒的四個坑

寶爸寶媽們不需要這麼折磨身心,你只要知道他在度過一個又一個敏感期,你就釋然了,在適當的時候給予他一定的身體示範和安撫即可,然後觀察寶寶的反應就行了,沒那麼可怕的。

家長與其把注意力盯在娃的身上,不如多多修繕自己的行為,有家人好好相處,夫妻之間愛意濃濃,讓寶寶產生情感的安全感,同時對寶寶給予一定的鼓勵和引導,讓寶寶逐步認識這個世界的規律,才是更輕鬆正確的選擇。

小孩家長注意來!!哈佛爸爸教你避開育兒的四個坑

如果把科學育兒當作一項要求極致的工作,寶爸寶媽真的要“累屎了”,這一定不是什麼正確的方法。

3、不能輸在起跑線 = 不能犯錯?

“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本意是在特定的年代號召大家優生優育,是適合時代背景的。現在來看,這個在理論有點問題,或許是我們8090後的父母在人生中遇到競爭極其激烈的無奈吧?人的一生不是短跑衝刺,而是一場馬拉松,沒有哪場馬拉松的贏家是第一個衝出起跑線的。

孩子的教育也一樣,要注重孩子耐力的培養。不要太焦慮,把扳回一局的希望全部寄託在孩子身上,戰戰兢兢生怕出錯, 像謀劃國家大事一樣為孩子的每一步都做好預算和執行方案。

我雖一直認為,上一代人民的的競爭延伸到下一代這是事實,但你們也大可不必為此嘔心瀝血,吃好穿暖有興趣有一技之長,將來能夠成為不弱於父母的寶寶,已是萬幸。誰不是第一次當父母呢,都是普通人,讓寶寶成龍成鳳可以是願望,但千萬別不要當成人生理想。

小孩家長注意來!!哈佛爸爸教你避開育兒的四個坑

俗話說:條條大路通羅馬,而有的人,一出生就在羅馬。喪不喪?如果說富二代生來是兔子,我們生來是烏龜。即使我們再努力也追不上兔子,也可以是烏龜裡跑得最快的那一個啊再說,我們也不用把目標放在超過兔子上,作為烏龜,我們可以去自己想去的地方。只要不停止奔跑就好。

4、早教 = 早教中心?

早教,談起來沒完沒了的話題,但我還是想問,為什麼一定要折騰去早教中心呢?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早教中心有場地有玩具,家裡有也啊!如果說孩子在一起有社交,emmmm,0-3歲孩子的社交,目前部分專家認為社交是個偽需求,寶寶3歲以前的孩子還是自己玩,社交方面更多是觀察別人,其實觀察愛他的一家人還不夠麼?你花了好大勁勉強培養出來的社交成果,抵不上到了幼兒園的年紀去一個禮拜。

小孩家長注意來!!哈佛爸爸教你避開育兒的四個坑

就像1歲以前哪怕累死自己逼死孩子認識50個單詞,也比不上2-3歲的時候稀里嘩啦往腦袋裡吸收一兩個月;

還有五感刺激,小孩子需要的五感刺激和大人理解的不是一個事,多陪孩子一起玩、多帶他出去走走看看,這些刺激不比早教中心少。

小孩家長注意來!!哈佛爸爸教你避開育兒的四個坑

再舉個例子,廁所訓練。理論上講,18個月的小孩就可以開始訓練,在18個月大之前就學習上廁所的孩子通常要到4歲之後才能完全掌握相關技能。相反,2歲左右才開始訓練的孩子只需要1年時間就可以獨立上廁所了。

我不是說早教中心無用論,而是希望家長在給寶寶報早教的時候想想清楚究竟花錢買的是什麼。沒準一年2-3萬的效果,跟我兒子4-5千的效果一樣,花心思和時間陪伴,是我最好的選擇。

哈佛+北大雙料學霸,曾擔任好未來集團順順留學CEO,更是位勤奮鑽研的超級奶爸。為給寶寶更好的早教啟蒙,尋訪美國和中國知名兒醫專家、育兒專家,心理學家,創辦樂智龍品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