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亡國之君朱由檢,為何死後受到後世乃至敵人的同情?

吳堅信


與其說同情,不如說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對於漢族人而言,明朝是最後一個漢族朝代,而且明朝(包括南明)也是給漢族挽回尊嚴的朝代,朱元璋推翻了壓迫漢族的蒙元,南明無數軍民寧死不屈,僅僅李定國,鄭成功就獨自守衛漢土二十年。(我也是鄭姓人,有國姓爺和我同宗真的很驕傲)。所以漢族人對於明朝的感情比較深,甚至比象徵中國文化精髓的漢朝,唐朝還有好感。

自唐末到蒙元混戰,漢族可謂是血淹沒人間,怨淹沒人間。尤其宋朝,嶽武穆因為莫須有被殺,宋朝拋棄北方漢族,更是讓漢族人心寒到了極點。之後雖然有文天祥,陸秀夫,張世傑(張世傑也有個堂哥,大漢奸張弘範)等十萬宋朝軍民視死如歸,但是宋朝的太后卻開門投降了元朝。

蒙元統治天下以後,漢族更是淪為了四等賤民,成為了漢族人身心的枷鎖。

在這個時候,是朱元璋除暴安良,趕走蒙元,還給了漢族人尊嚴。是朱棣走向了世界,讓世界知道了中國。是萬曆幫助了小弟朝鮮,痛擊日本,再次打出了中國的威名。明朝滅亡以後,南明軍民繼續抗擊清朝,一億人口銳減到八千萬,男女老少,揚州十日,嘉定三屠之前沒有一個人投降。最後李定國和李過的部眾在南明滅亡以後繼續抵抗清朝,最後流落緬邦。今日緬甸的華人,就是這群先民的後人,面對昂山素季的迫害,他們一樣沒有丟失靈魂。

明朝,詮釋的是漢族人的靈魂,或者說曾經的靈魂,因為清朝之後,中國人的靈魂逐漸被抹殺了。清朝的高壓政策,徹底讓漢族屈服了。不僅如此,清朝還衍生了阿q,現代義和團等毒瘤,奴才文化已經根植於漢族乃至整個中國社會心中了。漢魂已經丟失。

不僅如此,清朝的還搞文字獄,強行剃髮易服,燒殺擄掠。唐朝的學生日本繼承了中國的文化,明朝的學生韓國繼承了中國的文化,甚至海外的華人國家和社會也還在過春節。而我們五千年的物質文化,全被清朝毀了。我們看不到漢家衣冠和漢家文化的一點影子。清風不識字,何必亂翻書?我們的孔孟仁道,墨家民貴君輕,法家的平等人格清朝一個也沒有繼承,沒有形成做人的智慧,只有形成做奴才的氛圍。尚可喜,洪承疇,佟養性的後人還拜鬼,康熙王朝清宮戲各種貶損漢家,提倡奴才文化,群魔亂舞,醜態百出。

全世界工業革命,新航路開闢的時候,清朝閉關鎖國,扼殺先進的科學技術,文化,最後清朝五千年發達國家的歷史被終結了,不到三百年中國成了發展中國家,先人積累的一切和心血消失殆盡。

我們哀嘆崇禎不幸,他不想做亡國之君,但是做了亡國之君。

但是,我個人更憎恨他的無能和昏庸,懦弱。

崇禎殺害忠臣魏忠賢,信任空談的文人,士紳,最後明朝快破亡的時候,陪他殉葬的只有李邦華,王承恩還有一眾太監。他信任的清流東林黨,都是水太涼,頭皮癢。

史可法倒是成就他的名節了,但是他為了所謂的名節,竟然想出了“連虜平寇”的策略,襲擊李過,高一功。順軍在民族大義面前拋棄了恩怨,向南明示好,但史可法不僅襲擊順軍,他自己還派出使者向清朝示好,進貢。和宋朝君臣一樣的作風,可鄙可笑。

崇禎信任的洪承疇,被皇太極的金銀財寶和美女收買,可見此人人品的卑鄙,崇禎竟然還以為洪承疇是大忠臣,痛哭流涕。

崇禎病急亂投醫,相信奸臣袁崇煥的花言巧語,結果袁崇煥私通敵國,騙去物資吃回扣,公報私仇殺毛文龍,因為和滿桂有矛盾,對滿桂故意見死不救,按兵不動,為了擁兵自重,袁崇煥煞費苦心啊。

到最後,崇禎心灰意冷說我不是亡國之君,但是你們都是亡國之臣。崇禎的妹夫鞏永固對崇禎說要保護他殺出重圍,他人脈廣,還能從江南呼應忠臣義士。勸他遷都,他三次不聽,最後鞏永固哭著說要是當初還來得及現在一切完了,最後君臣大哭。在最後心灰意冷的時候他卻懦弱的想逃避現實,他自己妻離子散,家破人亡。他解脫了自己,

但是因為他的無能,愚蠢,無數漢族人卻給他陪葬。因為他的可笑,中國在二百多年都在野蠻愚昧清朝的手中沉淪,地裂天崩。如果他能夠有識人之明,漢族的大廈不會崩塌,如果他敢於面對現實南遷,也許歷史就會改寫:多爾袞和吳三桂也許不是那麼容易撿便宜了。他心灰意冷了,但是我不知道他如果能遇見未來,他會不會選擇自殺。僅僅李定國,鄭成功兩個人就守護明二十年,宗室全部沒人投降,那麼多軍民也沒有投降。

而他最後的選擇就是砍殺了自己的女兒,厚著臉皮讓自己的妻子自盡,醜態百出。最後清朝入關,他的兒子們也都死於非命。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很多人同情,但是對於我,我更是憤怒,李自成說君非甚暗,然而我認為他就是昏君!


放學後的teatime


崇禎雖然是亡國之君,但他是一位勤政而節儉的好皇帝。他白天上班,晚上還要加班,一天工作十四到十六個小時,還不要加班費。他的衣服都打有補丁,關鍵問題是這些補丁,都是他老婆周皇后免費打的。因此,後世都同情他的遭遇,並敬佩他的為人。

清政府對崇禎也相當的“不錯”,給他建了明十三陵的最後一陵——思陵,以一個皇帝的規格厚葬了他,還下令全國服喪三天,並給了他一個明思宗的諡號。

不過,大清這樣做的目的就不那麼單純了,多爾袞進關後曾聲稱“清之天下,取之於闖賊,而非取之於明朝”,什麼意思?他是在向天下表明:是李自成滅了明朝,不關我的事,你們不要埋怨我,我進關是為了打李自成,給崇禎皇帝報仇,你們應該感謝我!

清政府是這樣說的,我們再看看,他們對崇禎的兒孫們是怎樣做的。

太子朱慈烺,剛潛回北京,就被清政府抓獲,以冒充太子的罪名,給光明正大的處死了。皇三子定王朱慈燦,被吳三桂抓獲交給康熙,康熙卻說:“彼時朱慈燦年甚小,必不能逸出,今安得尚存?大約是假。”結果又以冒充者的罪名給殺死了。皇四子永王朱慈煥,75歲時暴露身份,康熙以“崇禎第四子已於崇禎十四年身故,且當年老太監俱不認識”為由,以冒充者的罪名給凌遲處死,全家無一倖免。

清政府的手段不謂不高明,一邊籠絡天下人心,一邊對崇禎的後代斬盡殺絕。他們是“既要當婊子,又要立牌坊”啊!


歷史長河中的魚


朱由檢作為亡國之君,在歷史上備受同情,我個人認為有以下原因:

第一.朱由檢當上皇帝、掌握政權以後,誅殺魏忠賢,剷除閹黨;重用東林黨為主的文官集團,令天下人心一時頗為振奮。

東林黨人及其門生故吏多為中高級知識分子,有關明末清初的歷史文獻著作多出自他們的手筆。由於階級立場和感情的原因,他們自然會在著書中對朱由檢抱有深深的同情,對其最終自縊於煤山的悲壯之舉不吝讚美。

第二.朱由檢是歷史上罕見的勤政皇帝。他志向遠大,勵精圖治,宵衣盱食,事必躬親。以致於才二十多歲就頭髮盡白,眼生魚紋。

只是可惜明朝朝政之敗壞已累積數世,到朱由檢執政時,天下事已糜爛不堪。天災人禍,接連不斷。縱是英才恐也無力挽救,何況朱由檢不過是一“中才”而已。但他確實是盡心盡力了(雖然中間許多方法措施今天大家公認是錯誤的)。

朱由檢與之前的明神宗、明熹宗相比,中興大明的雄心壯志及治國救國的責任心都要比他們強上萬倍。李自成及滿清都對他予以了正面肯定。

因此,史學界對於朱由檢普遍抱有同情,公認他的悲劇下場乃是“非亡國之君的亡國悲劇”。


一葉孤舟向天涯


對於滅國之君和亡國之君,其中的含義是非常不一樣的。

1:能看出很努力。朱由檢這個皇帝是生不逢時,在他上臺後採取了很多的手段,除掉了魏忠賢一夥的同黨,啟用了很多的其他派別的大臣,自己也是盡心盡力去挽救這個國家,並且做了大量的工作,在位期間朱由檢沒有過舒服的一天,每天都是在煎熬中度過,總得來說全是勤勤懇懇的皇帝。

2:國家已經病入膏肓,無力迴天。在朱由檢上位開始,國家已經失去了了所有的支撐,做再多的事也起不了大的作用,各地的人民已經失去了信心,接下來的就是暴亂等事情的發生了,就算朱由檢再有能力有手段,也是無濟於事,只能聽天由命。

3:人心不一,各懷鬼胎。這是造成國家滅亡的重要原因,新啟用的官員,在後面的時間裡無作為,沒有盡心盡力的輔佐新皇理政,能貪則貪,真的到了打仗,出建議的時候就都成了草包,這讓朱由檢真的成了孤家寡人。

4:民怨四起,暴亂不斷。到了後期,因為民怨四起,朱由檢只能忙著平復叛亂,然而去平叛的軍人也都變成了叛軍,這就決定了滅亡了。

綜上所述,朱由檢是想努力和一直在努力,並沒有貪圖享樂,所以只能說是滅國之君,而不是亡國之君,有相當大的差別。


鍾愛經典老電影老電視


這話說長了一萬字都寫不完,簡單概括,崇禎非亡國之君。歷史上的亡國之君是自己作死,要麼就是昏庸無能,或者不理朝政和沉迷享樂。而崇禎不一樣,特別勤政,崇禎當了十幾年的皇帝幾乎是受了十幾年的罪。每天殫精竭慮,寢食難安,每天都在忙政務。每天的休息時間很少,也不太好女色,生活也比較節儉。如果崇禎之前的幾任皇帝能有他這樣努力,大明就不會亡,崇禎不是亡國之君,但卻是亡國之命,只能怪他的那些不稱職的祖先把這個國家折騰的不成樣子。

讓我感動的是崇禎倔強性格,明朝是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其實皇帝沒有義務為了國家去死,就算去死至少也不應該1644年死,因為大明不是不可以挽救。假如崇禎在李自成圍攻北京前答應李自成的要求,當時李自成的要求真不過分,李自成要求朝廷給他封王。給他一百萬兩銀子,還有一些小條件。李自成還承諾只要朝廷答應了他的要求,他願意率領部隊為大明平定內亂和抵禦外敵。崇禎沒有答應李自成的要求,事實上依崇禎的性格他絕不可能妥協。

還有一條是當時有大臣建議崇禎遷都南京,也就是在李自成圍攻北京前乘船走海路到南京,因為江南還在明朝控制下,如果崇禎南下我不敢說他能恢復中原,但是做明朝的趙構是可以,和滿清劃江而治是沒問題的。因為他有他的權威,他能號令那些武將,弘光政權之所以瓦解,就是有人覺得弘光帝得位不正,所以有人起來唱反調,假如是崇禎南下,他們敢嗎?

所以崇禎之所以死,是他自己把自己逼死的,也是他的性格造成,假如他能有永立帝那麼惜命,估計明朝不會亡。讓我感動的是崇禎決定殉國的那天,他把自己寵愛的愛妃給一劍刺死,然後和周皇后告別,周皇后隨即上吊而亡。然後他準備去後宮殺掉自己的兩個公主,大公主在崇禎揮刀砍來的時候用手阻擋,結果斷了一隻手,崇禎不忍再下手,隨即去殺了自己的小女兒。看到這裡心裡特別不是滋味,作為一個父親我想都願意為自己的孩子去死,可是崇禎的孩子生在帝王家,他們此時還不如平民,平民再大變動時還有辦法保全家人。崇禎知道自己的女兒如果活著那麼接下來就會受到無盡的侮辱,所以他咬著牙決定在自己自殺前殺掉自己的兩個女兒。我不知道崇禎再揮刀那一刻心理承受了多大的煎熬。

辦完了這些事崇禎決定了結自己,他在上吊前留下的那句話感動了後來人,那句話翻譯成白話文就是,我死之後任由你們分屍,但是不要傷害百姓一人。因為這句話,你不同情他嗎?你不覺得感動嗎?相比如滿清的殘忍,我覺得崇禎至少是個好人,所以他亡國後人才覺得惋惜


此岸情彼岸花180269099



賽麥大弘


朱由檢會收到敵人和後世的同情,我想從清朝的角度簡單說下。

清朝入關的時候,對於自己的力量比較悲觀,他們認為自己的人數太少,不足以消化明朝所有的領土,因此他們注重拉攏,利用漢族勢力特別是原明廷勢力。而崇禎皇帝死於李自成之手,宣揚崇禎皇帝的悲慘事蹟有利於拉攏原明廷勢力。為此,清朝政府在入關不久就諡其為懷宗,1660年進一步追為莊烈帝。對於一個亡國之君能有這樣的褒義化諡號並不多見。

除了能拉攏漢族地主階級,宣揚自身對崇禎的同情也有利於清朝正統性地位的確立。崇禎皇帝是一個好皇帝,但他被朝廷群臣拋棄,被李自成這幫人害死了,而現在能還崇禎皇帝一份公道的只有我們大清,只有大清才能替天行道。那麼在我們大清幫崇禎主持公道之後,自然取得了上天的認可,這時清替代明就是天道的意志了。


Lhclearly


為了爭取民心而已



阮景東


首先是他殉國了。其次他是因為李自成打進北京而自縊煤山的,而李自成最終也沒有奪取天下政權,所以李自成在史書裡的身份還是流寇,是匪而不是什麼開國皇帝。所以崇禎的殉國就成了死於流寇。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是清政府為了安撫明朝遺民的人心而聲稱奪取天下是從李自成手裡而非從明朝。把自己美化成為崇禎報仇的正義一方。同時也給了崇禎慜烈的諡號。這個諡號本身就有同情和憐憫的意思在裡面。


隨便123840952


這個由本身原因導致的,畢竟不是一個貪生怕死的人,但可悲的是竟然會自殺上吊在煤山。有些人可以重頭再來,無論是亡國之君,還是一家之主。可以重新來過,可是崇禎並沒有。大好的江山拱手讓人,這能不讓敵人同情嗎?究其原因,崇禎本身是很有抱負的一個君王,可惜的是當時大明已經氣數不足,加上早年間犯了各種錯誤,或許這就是解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