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書、印擊鼓傳花,謳歌改革開放四十年

10月27日,由人民出版社、中國改革報社聯合主辦的“改革開放我見證”詩詞、書法、篆刻大賽在北京舉辦頒獎典禮,為改革開放40週年獻禮。來自全國各地的廣大參賽者以詩、書、印相結合的方式,從百姓視角,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現出改革開放四十年來祖國的鉅變。

詩、書、印擊鼓傳花,謳歌改革開放四十年

人民出版社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王彤致辭

本次大賽的一大特點是採用“擊鼓傳花”型的賽制,大賽第一環節是徵集原創古典詩詞,然後進行網絡票選、專家評比,產生十佳詩詞。第二環節是由書法、篆刻專業工作者和愛好者在十佳詩詞裡選取任意一首,以全文或者個別語句為內容進行書法、篆刻創作。大賽特邀知名專家高昌、宋華平、駱芃芃分別擔任詩詞組、書法組、篆刻組的評審組長,為作品遴選把關,確保獲獎作品有較高質量。

詩、書、印擊鼓傳花,謳歌改革開放四十年

中國改革報社社長、黨委書記宋葛龍為書法組優秀獎獲得者易博涵頒獎

大賽中,除了專業工作者,更多的是普通勞動者在講述自己日常生活裡的變化。來自遼寧的李大彬回憶起年輕時曾徒步百里只為了看看火車長什麼樣子,感慨而今高鐵站就建在家門口,萬里之遙迅速可達,援筆寫下了《沁園春·山村高鐵站》,抒寫“盛世當逢,動車有站,向去由之山水歡”的喜悅。這首詞鮮活明暢,有古色更有新香,得到評委一致讚賞,最終摘得詩詞組桂冠。據介紹,參賽詩詞中有大量作品謳歌改革開放以來工商和交通等事業的巨大進步給人們帶來的獲得感。另一個來稿集中的題材是新農村建設。河北工程大學2018屆畢業生田堯的長詩《為小溪通村路之鉅變感改革開放四十年田門所值村事詠懷五百字》、來自廣東省五華縣公安局國保大隊徐水宏的五律《鄉村探親紀事》便是其中翹楚。軍旅作家盧冷夫的《拓荒牛》則描寫出了深圳改革開放的精氣神,江西詩人黃炎清的《銫原子基準鍾研製成功》記錄了國家科學發展的重大成就......大賽詩詞評審組組長、《中華詩詞》雜誌主編高昌評論獲獎作品道:“這些詩詞新奇雄健,充滿生活的芬芳,洋溢著時代激情,不同於古色古香的摹古之作,讀來令人振奮。”

詩、書、印擊鼓傳花,謳歌改革開放四十年

全國政協委員、著名篆刻家駱芃芃

優秀詩詞激起了書法、篆刻參賽者的共鳴。獲得書法組一等獎的作品來自於出身農村的書法家劉小明,他從《鄉村探親紀事》這首詩中獲得感悟,取法銀雀山漢簡,急就草隸,用古雅的筆法描摹出新農村的景象。今年剛十二歲的小學生易博涵,選擇《拓荒牛》作為書寫內容,筆觸質樸而不失穩健,體現出新時代青少年的昂揚面貌。篆刻組一等獎獲得者張成銀、二等獎獲得者張瑞河則不約而同選取了《沁園春·山村高鐵站》中的最後四字“順達長安”刻印,用蒼勁有力的線條表現盛世通途的豪邁。篆刻家、書法家趙增福在頒獎典禮現場觀看了獲獎的書法、篆刻作品,對記者說:“我的一大觀後感是,古老的傳統藝術完全可以表現好今天的新生活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