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門關一個山村,有楊家將後代500多人,祠堂已有千年

忠和信是中國人對一個人最高的評價。忠是為國,信是做人,一個人但凡具有了“忠信”,那麼就一定會成為一個頂天立地的人物。中國歷史上,忠信之士不少,這是屬於個人的榮光,而比忠信之人更為難得可貴的,便是滿門忠烈,這是一個家族的榮耀,也能夠為後世所千古傳誦。

雁門關一個山村,有楊家將後代500多人,祠堂已有千年

正是如此,北宋年間的“楊家將”故事,才那麼讓人覺得可歌可泣。“楊家將”不是一個人的忠烈,是一整個家族為了能夠保家衛國,全體披鎧甲,握鋼刀,從上至下,不分男女,不論老幼,一起在沙場拼殺。為了能夠保住大宋的江山,楊家將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以至於七個兒郎戰死沙場後,楊家不但沒有任何的退縮,反而繼續著“楊門女將”的傳奇。

可是英雄生不逢時,滿腔的熱血讓敵人膽怯,卻也讓奸邪小人趁虛而入,最終在奸臣的迫害下,楊家救國不能,反而身受其咎。縱然最後國破宋亡,但是楊家一門的精神卻沒有泯滅在歷史的塵埃中,後世的所有人都謹記他們的事蹟,傳承他們的精神,哪怕在千年後的當代,也有人孜孜不倦的去尋找楊家將後人的安居之地,並且還真的被尋找到了,這個地方就在楊家將當年浴血奮戰的地方——雁門關。

雁門關一個山村,有楊家將後代500多人,祠堂已有千年

白鹿化石

在雁門關東南方向五十里的地方,有一個不起眼的小山村,從外面看去,這裡隱秘在山林之間,很有陶淵明筆下所寫的桃花源的意境,不過這裡卻比桃花源更多了一些蒼茫之感。通往山村的道路旁,能看到一個形態迥異的石頭,上面有紅漆描塗的三個大字——鹿蹄石。

而這個村子的名字便叫做鹿蹄澗,相傳便是楊業的十四代村楊友鎮守雁門關時,有一天聽到鹿鳴聲,楊友騎馬去找,循著聲音走到這個地方,卻看到一隻白鹿回頭張望,楊友搭弓要射,卻見白鹿向天哀鳴了三聲,然後俯身在草叢中不動彈了,楊友下馬走近一看,卻不見白鹿的蹤影,只是一塊白光發亮的石頭,上面隱約能看到一些鹿蹄的痕跡。

後來楊友解甲歸田,沒有回到關內,就在白石周圍安家落戶,慢慢成了一個村落,這便是鹿蹄澗的由來。也就是說,如今的鹿蹄澗住的人家,悉數都是楊家將的後代,雖然距離北宋已經時過千年,但是這個村子已然可以看到那“楊門精神”的傳承。

雁門關一個山村,有楊家將後代500多人,祠堂已有千年

楊家槍法

根據後世的演繹說法,楊家將當年最負盛名的便是手中的楊家槍,據說楊家槍的威力,耍起來是翻飛如影,飛石起塵,在戰場上更是讓敵人見之變色。鹿蹄澗中,也有很多人家的院落裡,擺放著各種形式獨異的鋼槍,有的鋼槍重達三十斤,但是卻在老人的手中上下翻騰,信手拈來。

可是讓人遺憾的是,這些槍法都是後世人根據自己的理解所新創的,至於歷史上真正的楊家槍法,因為年數久遠,沒有相關的圖式傳後,在宋時就隨著楊家的沒落而失傳了。楊家後人現在是靠著這樣的習練槍法,來緬懷自己的先人,銘記忠烈的精神。

有的老人在空閒時,便手把手在空地上開辦起免費的“楊家槍教學班”,也有很多年輕人跟著一起學習,甚至還有專門的“女版楊家槍法”,耍起來更為輕盈,一些小姑娘擺弄起來有模有樣,像是穿越回了千年前的時空,讓“楊門女將”的精神能夠保持著傳承和敬仰。

雁門關一個山村,有楊家將後代500多人,祠堂已有千年

千年古祠

除了精神上的傳承,鹿蹄澗還有一處祠堂,這是建蓋於宋末的古建築,裡面正面供奉著楊業的塑像,整體看來威武十足,供臺上寫著“宋代忠武將軍先祖楊業神位”。據說楊業死後,被姜子牙另寫封神榜,成了鎮守邊關的“巡神”,永遠保護著華夏邊疆的安寧。

這座祠堂歷經了一千多年的風雨,但整體還是保存著原貌,據說當年日本侵華時,有日本兵想要搗毀祠堂,可是卻被一個日本軍官給制止了,因為“楊家將”的故事在日本也是人所盡知的。

雁門關一個山村,有楊家將後代500多人,祠堂已有千年

如今祠堂前面立了一塊新碑,上面除了“忠武祠”外,還有國家文物局的字樣,這座古祠已經具有很高的歷史文物價值,也有著橫跨千年的“愛國精神”的傳承。中國從來不缺少鐵骨錚錚的人物,也不少有忠烈滿門的傳奇,正是無數的先烈影響,才造就瞭如此偉大的華夏文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