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宋江不走招安路線,梁山真的能打下一片江山嗎?

看過電視劇《水滸傳》的人都喜歡看前半部分的內容,那些劫富濟貧 ,除暴安良,義薄雲天的畫面都使人感到熱血沸騰,非常精彩。至於後半部分,應該大家都有種看不下去的感覺。那一個個心目中的英雄人物都因為宋江的迂腐招安,先後死於非命,真的叫讓人心疼,於是大家都對宋江這個人產生了深深厭惡感。

可以說整個梁山的悲劇都是宋江一手造成的。若不是宋江一門心思的想著招安,梁山的傳奇故事也不會慘淡的收場,宋江自己至於落了個被毒酒毒死的下場。真為他們這樣的死法感覺不值。

很多人都會想:如果宋江沒有接受朝廷的招安,梁山的未來將是怎麼樣的結果?梁山真的能打下一片江山嗎?在那個時代,落草為寇是一件很不光彩的事情,可以說是上對不起祖宗,下對不起父母。一旦背上了草寇的名聲,子孫後代都臉上無光。所以,投奔梁山的好漢們多半都是被逼無奈才落草為寇的。他們在心裡並沒有想去推翻當時的朝廷。宋江更是這樣,就像宋江一直說的,要為山上的弟兄找一條出路。洗去匪寇的汙名。做一個光宗耀祖的朝廷中人。

如果宋江不走招安路線,梁山真的能打下一片江山嗎?

所以就是算宋江不招安,宋江也不會聯合方臘一起攻打朝廷。因為宋江打心眼裡就瞧不起方臘,在宋江眼裡,方臘就是一個霍亂朝廷的亂賊,而自己只是迫於無奈才到梁山落草為寇,走的是替天行道,懲惡揚善的路線。可以說他們兩個人根本就不是一路人。

方臘是為了推翻朝廷,自立為王,而宋江是心繫朝廷,寧死都也要保重他的名譽。從他把梁山議事廳改名"忠義堂"就可以看出,宋江始終是把忠放在了第一位。到最後為了保住這個忠字死後不被李逵敗壞了名聲,在他臨死前毒死了與他肝膽相照的李逵。

所以宋江與方臘是絕不會走到一起共圖大業的。也可以說只要反朝廷的事宋江都不會去做,那麼,他只有在梁山的一畝三分地裡待著,繼續為那些天下英雄提供一個避難所,那麼當人太多了,這吃喝穿住的都成了問題時,宋江只有兩個選擇:第一個,徹底的打家劫舍。

做個名副其實的山賊。只要能吃飽肚子,不挨餓受凍就行。因為連自己都吃不飽還怎麼去做那些劫富濟貧的事情呢?可估計宋江不會那樣做,因為那樣就等於壞了他和梁山的名譽。名譽在宋江的眼裡簡直比生命還重要。

如果宋江不走招安路線,梁山真的能打下一片江山嗎?

第二個,徹底散夥。宋江是個對朝廷愚忠的人,是一個至死都要報效朝廷的人,面對人口增長,入不敷出的問題,他也只能選擇散夥。至少這樣不會背上一輩子都是草寇的名聲。所以,就算宋江不招安,他也不會有打下一片江山的這樣的念頭,自然也就不可能打下一片江山了。

反過來說,如果宋江真的一反常態的帶領這些弟兄揭竿而起,就能成功的打下江山了嗎?結果也是不可能的。

先說他們的這些兄弟,大多都是不願意和朝廷對著幹的人,他們有著和宋江一樣的想法,還有一些是朝廷投降過來的人。這些人完全是因為宋江給了他們終有一天要接受朝廷招安的承諾,才在梁山安心的呆下來的,而真正和李逵一樣敢去砍皇帝腦袋的,身上長著反骨的人,應該沒有幾個。

所以他們沒有一個共同的想法,沒有一個共同去實現的目標,在精神的層面就不是團結一致的,怎麼可能擰成一股繩和還算的上實力強大的朝廷去爭奪這一片江山呢?當宋江提出要起義的話,應該還沒有等到朝廷的平亂,自己內部就會因為這些分歧,起了內訌了。

如果宋江不走招安路線,梁山真的能打下一片江山嗎?

再說任何一個朝代的混亂都是在百姓生活非常困苦,長時間生活在水生火熱中,才會有一幫人舉起大旗,百姓拍手叫好,深得民心的時候打出一片新的天地。而宋徽宗時期百姓生活還是很富庶的,就連武大郎這樣的人都能吃飽肚子,娶上漂亮老婆,沒有什麼餓肚子的饑民,人們的生活也是比較安定,還有誰會希望有人造反呢?所以在這個時候起義造反,自然得不到民心了。

有一句話說的好,得民心者,得天下。所以宋江在這個時候帶領著他的兄弟去打下一片江山也是不可能的。所以就算是宋江不招安,這一片江山也和梁山無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