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二人是晚明將領毛文龍養孫,投降後金時,皇太極卻這樣對待他們

孔有德和耿仲明都是遼東蓋州人,努爾哈赤攻克遼東後,他們就跟著難民隊伍來到皮島,被毛文龍收為部下。“太祖克遼東,與鄉人耿仲明奔皮島,明總兵毛文龍錄置部下,善遇之。”毛文龍在世時,對二人很是重用,並收他們為養孫,孔有德改名為毛永詩,耿仲明改名為毛有傑。袁崇煥殺害毛文龍後,其部下人心渙散,互相攻殺兼併。“有德與仲明走依登州巡撫孫元化為步兵左營參將。”

此二人是晚明將領毛文龍養孫,投降後金時,皇太極卻這樣對待他們

崇禎四年(1631年),皇太極率軍伐明,圍攻大淩河,孔有德被孫元化派去支援。走到吳橋時,士兵騷擾地方,地方不予接待,致使矛盾激化。而孔有德前往支援原本就非常不情願,一路上又天寒地凍,食不依時,夜無宿處,怨氣騰湧,就縱容官兵們紛紛四出搶掠。“元化遣有德以八百騎赴援,次吳橋,大雨雪,眾無所得食,則出行掠。”而在此時他碰到了李九成,“李九成者,亦文龍步將,與有德同歸元化,元化使齎銀市馬塞上,銀盡耗,懼罪。”就鼓動孔有德叛亂。想到自己一直受到排擠加處境的危險,孔有德嘆息說:“大將軍功名卓卓,猶且不免,我悲死固晚矣,時事如此,尚可為耶。”

耿仲明也感慨“大將軍要合義旅,跋涉荒,出萬死以復疆宇,而卒以冤死。我與若直几上肉耳,可鬱郁久居此乎?”於是決定叛亂,率所部起兵反叛。孔有德自從叛亂後,所向披靡,先後破陵縣、商河、齊東、德平、青城。

此二人是晚明將領毛文龍養孫,投降後金時,皇太極卻這樣對待他們

崇禎五年(1632)正月,孔有德率眾到達登州,耿仲明與都司陳光福及杜承功、曹德純、吳進興等十五人為內應,引導孔有德自東門入,登州城被輕易攻陷。聽到孔有德、耿仲明叛亂的消息後,“旅順副將陳有時、廣祿島副將毛承祿亦叛應有德,勢益張。有德自號都元帥,”耿仲明號稱總兵官。攻佔登州後,孔有德繼續派軍出擊,明廷派重兵圍剿,孔有德因為寡不敵眾,突圍而出,欲從海道投奔後金。當時的東江主帥黃龍正坐鎮旅順,黃龍所管轄的防區正是孔、耿必經之道,孔有德攻陷登州之後,黃龍的家人都被孔軍所殺,因此黃龍竭盡所能的阻擊孔有德。

此二人是晚明將領毛文龍養孫,投降後金時,皇太極卻這樣對待他們

崇禎六年(1633)二月二十六日,孔有德軍隊經過旅順時,遭到了黃龍大炮的轟擊,孔軍損失慘重。而在此時,明朝已經完成了狙擊孔有德軍隊的軍事部署。東面是朝鮮軍隊的圍堵,西面是旅順、寧遠等地明軍的追擊,北面是沈世魁率領皮島軍民的沿海部署。為了防止孔軍在走投無路時南竄,明廷還調動了江淮水師出擊。面對明軍及朝鮮軍的層層阻擊,孔軍已經是無路可退了。於是在四月十一日聯名給皇太極寫信,信中表示:“久仰明汗網羅海內英豪,有堯舜湯武之胸襟,無片甲只矢者,尚欲投汗以展胸中之偉抱,何況本帥現有甲兵數萬,輕舟百餘,大炮火器俱全,有此武備,更與明汗同心合力,水陸並進,勢如破竹,天下有誰敢與汗為敵乎? 朱朝之天下,轉瞬即為汗之天下,是時明汗授我何職,封我何地,乃本帥之願也。特差副將劉承祖、曹紹中為先容。 本帥不往別地,獨向汗者,以汗之高明,他日必成大事,故效古人棄暗投明也,希詳察之。”

此二人是晚明將領毛文龍養孫,投降後金時,皇太極卻這樣對待他們

其實,後金君臣對孔有德和耿仲明的歸降意圖是完全知悉的,之前參將寧完我給皇太極上了一份奏疏,對孔有德和耿仲明的來降做了透徹分析:“臣竊料孔耿二人攜數萬人口,敗入海島,西南無路,朝鮮不親,島中糧少,非常存之地,其勢不久必屬我也。但念耿千總、王子登等乃自我國逃去者,必懷疑懼心,徘徊苟延,若不到個絕糧失勢之日,斷不肯翻然投來也。”他認為孔、耿如果不是走投無路的話,不會輕易叛降。

皇太極對孔、耿的叛降極為重視,他用隆重的禮節迎接了孔有德和耿仲明,“上率諸貝勒出德盛門十里,至渾河岸,中設黃幄,左右各設五青幄,上與大貝勒代善及諸貝勒,率孔有德、耿仲明及各官謝天,行三跪九叩禮畢,上與諸貝勒、始就坐。議孔有德、耿仲明、相見儀注,上欲令行抱見禮。諸貝勒曰:‘皇上恐不宜抱見,但以禮相待可耳。’上曰:‘昔張飛尊上而陵下,關公敬上而愛下,今以恩遇下,豈不善乎。元帥總兵曾取登州,攻城略地,正當強盛。而納款輸誠,遣使者三,率其兵民航海衝敵,來歸於我,功孰大焉。’朕意當行抱見禮,以示優隆之意。”並給予相當高的政治地位,“命與八和碩貝勒同列,行止與俱。”

此二人是晚明將領毛文龍養孫,投降後金時,皇太極卻這樣對待他們

因為他知道孔、耿的來降對後金的發展意義非常重大。這次孔、耿來降,為後金帶來了一萬三千八百八十人。其中有幾位將領精通火炮的使用,如火器副將吳進盛、火器營參將潘學、管紅夷大炮參將盧之能、程縕和火藥局參將賈志強等。除此之外,孔軍還帶來了戰船和火炮等軍用物資,這些都是後金所急需但又嚴重缺乏的。孔有德、耿仲明的來降使得後金如虎添翼。

尚可喜(1605-1676),遼東海州(即今遼寧海城)人。被毛文龍收為養孫,改名為毛永喜。其父尚學禮,隸毛文龍麾下,任東江遊擊,在樓子山戰鬥中中了後金兵的埋伏,最後因為寡不敵眾而戰死。尚可喜自幼跟著父親從軍,官為東江遊擊。毛文龍被殺後,尚可喜被分配到西協,歸劉興治管轄。劉興治為亂後,黃龍出任皮島總兵,尚可喜轉隸黃龍,並累官升至副將。

此二人是晚明將領毛文龍養孫,投降後金時,皇太極卻這樣對待他們

崇禎六年七月,降金的孔有德、耿仲明率兵攻打旅順,總兵黃龍戰死,沈世魁繼為島帥。與尚可喜素有仇怨的沈世魁當上總兵之後,一直伺機加害尚可喜,但都被尚可喜識破。聯繫到自己多年的境遇,“乃撫膺嘆曰:‘吾家世捐軀殉國,媢嫉者反欲擠之死地,大丈夫安能俯首就戮乎!’”而且此時的明廷已經千瘡百孔、腐敗不堪了,“諸臣恣意營私,牢持門戶,厝火有形,叩閽無路”。對此時的尚可喜來說,明廷不可依靠,東江鎮又無前途,再加上沈世魁的迫害,根本沒有他的立足之地。正當尚可喜一籌莫展的時候,聽到孔有德、耿仲明降金受到了優待的消息,這使尚可喜看到了一絲光明,於是決定歸降後金。故於崇禎六年十月二十四日秘密派遣盧可用、金玉奎與後金聯繫歸順事宜。

此二人是晚明將領毛文龍養孫,投降後金時,皇太極卻這樣對待他們

皇太極知道尚可喜來降非常高興,立即修書讓盧、金二人帶回,書雲:“諸凡情事,前書已悉,將軍與諸將可速為籌度,即來歸我。儻荷天佑,大事克成,功名富貴,皆可圖也。機會一失,悔之何及。幸無猶豫,速賜迴音。”這充分表達了他對尚可喜來歸的熱切盼望之情。尚可喜接到回書後,積極準備歸降事宜,並向皇太極表示要立功而歸。

此二人是晚明將領毛文龍養孫,投降後金時,皇太極卻這樣對待他們

崇禎七年一月,尚可喜攻下數島,肅清明朝守軍,帶領3500餘名部屬降金,尚有3000餘名男女老幼留在石城島上。皇太極非常重視尚可喜的歸順,對尚可喜及其部屬給予了妥善的安置,並“授歸附副將尚可喜為總兵官,賜敕印”,頒發敕書褒揚尚可喜識時務。尚可喜對此受寵若驚,非常感激,上疏奏言“蒙皇上遣使、賜還臣親戚二十七人,聖恩優渥、體恤周詳。臣惟有闔家頂祝,誓竭力圖報於將來也!”自從尚可喜來歸之後,陸續有其舊部來歸。這些都極大的增強了後金的軍事實力,提高了他們與明朝逐鹿中原的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