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春茶了,為啥同樣是綠茶,我們泡著喝,隔壁日本卻做成了抹茶?

春天,朋友相邀去杭州徑山踏春。徑山,在杭州餘杭區西部,可能這座山不是那麼出名,與這座山有關的一個人大家卻很熟悉——茶聖陸羽。

相傳《茶經》就是陸羽在徑山寫就,如今的徑山也是漫山的茶葉,出產的徑山茶雖不及西湖龍井出名,但在當地人眼裡,並不比西湖邊的龍井茶遜色。

採春茶了,為啥同樣是綠茶,我們泡著喝,隔壁日本卻做成了抹茶?

公元760年,陸羽就寫出了茶經,茶這味飲料源於中國,是有可靠考證的事實。

只不過,我們的老祖宗喝茶,還欣賞不了茶葉原汁原味的苦澀清香,還要在茶中加上桂皮花椒等香料,米粥牛奶等輔料,糖鹽等調味料,以掩蓋苦澀的味道。

後來,為了便於運輸和保存,中國人開始把茶壓成茶餅,喝的時候敲一塊下來煮著喝。到了唐宋時期,茶聖陸羽橫空出世,也是文藝之風盛行的時候。人們開始關注茶的原香原味。要喝茶的時候,敲一部分下來,現場用石磨來磨製茶粉,也就是把茶餅做成抹茶,然後放在茶盞,就是和一般飯碗差不多大的碗裡,然後用茶筅,一種竹子做成的刷子來攪拌,做成一碗抹茶。

採春茶了,為啥同樣是綠茶,我們泡著喝,隔壁日本卻做成了抹茶?

其時,從皇帝老兒到平民百姓,都愛喝抹茶,因為攪拌會產生大量的泡沫,還衍生出了鬥茶遊戲。《梅妃傳》裡記載,唐明皇李隆基在宮中與梅妃鬥茶,敗於梅妃。顧諸王戲曰:“此梅精也。吹白玉笛,作驚鴻舞,一座光輝。鬥茶今又勝我點。”妃應聲曰:“草木之戲,誤勝陛下。”

這鬥茶如何評判勝負呢?歸納起來大致就是:茶湯要泡沫豐富,尚白,且咬盞經久不散。

那麼,為啥盛行一時的抹茶最後在中國衰落了?讓我們把目光轉向明朝。明朝皇帝朱元璋出身寒微,對於權貴的浮華很看不慣,尤其是茶道,各種茶筅,茶碗,茶壺,茶勺,還有很多雜七雜八的道具。因此一紙禁令,下令禁止飲用抹茶。

採春茶了,為啥同樣是綠茶,我們泡著喝,隔壁日本卻做成了抹茶?

而日本的抹茶,卻在漸漸發揚光大。唐代,時期大規模派出譴唐使學習中國文化,將抹茶也帶回了日本。但顯然他們並不具備中國人的原生創造能力,卻比中國人有更強的應用能力。

在日本茶道的發展過程中,儀式感變得越來越重要。每一部的儀式,都需要漂亮、灑脫、利落、準確、穩重,端莊。讓泡茶的過程,成為一種快樂和美好的人際享受與精神享受。除了引用茶道,日本人還將廣泛應用於菜餚、點心與甜品,抹茶在日本越來越流行。

而在中國這邊,烘茶、炒茶技術日趨成熟,通過水泡來引出綠茶原葉的甘甜,欣賞茶葉的姿態,從對茶這味飲料的欣賞角度說,更簡便,也更符合東方審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