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德军提前两个月入侵苏联,能在冬季来临前攻下莫斯科吗?

摘要:二战苏德战场上的莫斯科之战是关键的一场战役,很多人认为冬季是德军没能一举攻占莫斯科的重要原因。如果德军提前两个月入侵苏联,是不是就可以在冬季来临前攻下莫斯科?

如果德军提前两个月入侵苏联,能在冬季来临前攻下莫斯科吗?

二战苏德战场上的莫斯科之战是关键的一场战役,很多人认为冬季是德军没能一举攻占莫斯科的重要原因。如果德军提前两个月入侵苏联,是不是就可以在冬季来临前攻下莫斯科?

德军打到莫斯科城外,就在这个关键时刻,莫斯科地区气温陡降,而且这一年莫斯科的冬天比往年更加寒冷。结果,本就没有经历过如此寒冷的德军,事前也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让德军很多坦克打不着火,不少大炮也被冻住炮闩无法开炮,士兵也因为寒冷出现大量冻伤减员,德军的进攻被迫停止。寒冬延缓了德军攻势,让苏联得到宝贵的喘息机会,迅速抽调西伯利亚和远东部队赶往前线,重新调整部署,稳住阵脚。随即展开反攻,直到来年春天,天气转暖,此时的苏联已经有了还手之力,开始发起大反攻,已经强弩之末的德军被迫撤退,之后再也没有能力和机会重新进攻莫斯科。寒冬保住了莫斯科,也挽救了苏联,所以在苏德战场上,严寒的冬季甚至有了“冬将军”的赞誉。那么如果德军提前两个月攻打苏联,能在冬季到来前攻占莫斯科吗?

提前两个月发动“巴巴罗萨”计划,从时间上看起来,似乎就可以在冬季来临前攻下莫斯科。但事情会有另外的变化,历史上德国对于苏联的进攻计划,原本确实是考虑到季节的因素,决定在初夏的5月1日前发动,因为盟友意大利的动作,导致巴尔干半岛局势急剧恶化,引发德国不得不必须出兵巴尔干地区,虽然德国很快就解决了在巴尔干地区的南斯拉夫和希腊,但这样时间就被耽搁了,被整整拖了两个月。这时德国方面也考虑过计划顺延一年,就是到1942年夏初再进攻苏联,原因是德国自己也始终觉得没有完全做好准备,发起对苏联的进攻后,还缺乏完善的后勤保障计划。但是这时德国得到的情报显示,苏联已经开始调整部署,边境地区的兵力都作了突前布置,很可能苏联会先发制人,抢在德国动手之前发动进攻。

如果德军提前两个月入侵苏联,能在冬季来临前攻下莫斯科吗?

战争爆发前,苏军就已经将大部分军队都部署到西部边境,这就给德军看到了可以一举聚歼苏军主力的机会,德国的计划是在自己后勤能够充分保障的苏联边境地区,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然后乘着苏军损失巨大,兵力空虚长驱直入,那么原本不足以保障的后勤供给,就能够得以缓解,从而有可能实现预定打垮苏联的战略目标。

历史的实际进程也是这样,德国发起“巴巴罗萨”行动后,凭借着先进的战略战术,一路打到莫斯科城下时,也确实完成了对苏军主力部队的聚歼,理论上这时苏联已经没有多少像样的部队了,只是德国人不知道苏联还有“影子部队”这么一招,虽然在西线的主力部队损失了,留在后方的“影子部队”,也就是保留各级副职主官和骨干的架子部队立即开始补入兵员,迅速扩充。而德军在对苏战争最大的失误,就是不但自己错误分兵导致在主要作战方向上的兵力不足,而且主攻方向一直左右摇摆,搞得自己也弄不清重点到底是放在南线夺取石油产区,还是在中央战线攻破莫斯科,这种纠结在斯大林格勒战役时表现的特别明显,明明已经可以一举攻下斯大林格勒了,却把攻城部队调走支援莫斯科方向作战,发现两头都不像可以在短时间里结束,又把部队调回来试图先解决斯大林格勒。结果让自己的部队来回调动疲于奔命时,也给了苏军缓过神的机会,然后就是后勤保障供给不上的恶果开始显现,在苏军杀敌八百自损三千这种蛮横的消耗战打法下耗尽了资源。

所以希特勒最后没打下莫斯科,根本原因不在于他晚了两个月进攻苏联,而在于他进攻苏联最主要目标不明确,连自己都没分出重点,一个是占领高加索抢石油,一个是攻破莫斯科。希特勒坚持攻占莫斯科,可能以为攻破莫斯科,苏联就算灭国了,这一观念,即使在四十年代,其实也已经显得落伍的古典主义色彩了,要知道东方疲敝的中国,清朝时,英法联军就攻破过北京城,后来抗战时日本也攻破了首都南京城,以疲敝之中国,即使首都沦陷,一样顽强坚持,何来都城一破即告国灭之说?所以德军入侵苏联后,不以消灭苏联有生力量而在于一城一地的得失,实际上毫无意义,老实说即使攻破莫斯科,也依旧不具备什么实际意义,之前拿破仑也攻下过莫斯科,俄国人可是自己一把火烧了莫斯科的,拿破仑一样没能赢得战争。

如果德军提前两个月入侵苏联,能在冬季来临前攻下莫斯科吗?

以当时情况来看,完全可以,再有两个月,德军完全可以打败苏联,因为当时的苏联还没有能够稳住阵脚,难以有效阻挡德军凌厉的攻势。但是,如果直接把时间推到苏德战争爆发前,不是以结果来推论,而是重新洗牌,德军不一定会如此顺利。德军为什么一推再推,直到6月22日才发动对苏联的进攻?除了被迫出兵巴尔干的原因,还有德军自己都没有准备就绪,如果提前两个月发动进攻,各方面都有着更多的不确定性,德军也不一定像历史上那样能迅速攻到莫斯科。

所以,如果再给德军两个月时间,德军很有可能会攻占莫斯科的架空未必能够成真;因为如果德军提前两个月发动进攻,由于诸多无法预期的可变因素,不一定就能在冬季前攻占莫斯科,甚至还可能不如历史上的进攻,能够在四五个月的时间就打到莫斯科。

莫斯科战役,一直以来就是无数军事爱好者讨论的热门话题,很多人认为如果德军在莫斯科战役中取得胜利,那么二战的结局可能就会改变。而导致德军没有拿下莫斯科的罪魁祸首就是天气。但是德军如果提前进攻苏联是有可能拿下莫斯科的,但是架空很美好,现实很骨感,实际上德军根本无法提前两个月完成攻打苏联的准备工作。

希特勒在对英国本土进行空袭,也就是不列颠空战的时候,就已经确定了下一步作战目标——苏联。希特勒认为要想彻底击败英国,就要优先发展海军和空军,这就必然会使德国的陆军力量被削弱。而来自苏联的威胁就要求德军必须拥有强大的陆军,为了尽快结束对英国的战争,那么对苏联的战争就必须提上日程。

希特勒在1940年下达的“第21号训令——巴巴罗萨计划”中指出:发动对苏战争的准备工作必须要在1941年5月15日之前完成。由此看来,德国最高统战部最初的作战计划确实是在初夏发起进攻,以求在冬季到来之前结束战争。如果按照“21号训令”的要求,德军是有可能比历史上提前两个月发动攻击的,但是人算不如天算,德军计划最终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能够如此实现。

而且,提前两个月很多东西都不确定。首先希特勒能否准备好这么多的部队(“巴巴罗萨”行动总兵力达到550万啊),毕竟当时很多部队以及武器装备,都是从大西洋沿岸调过来的,也是需要很多时间的。一方面,人员和物资的运输沿着铁路线一路开到东线需要时间。另一方面,也需要时间生产武器装备,当时德国每星期生产的武器装备就可以装备好几个团。如此庞大的参战部队,装备缺口还是很大的。多推迟一个星期,就可以多生产几个团的武器装备。还有德国的战略欺骗,德国进攻英国的“海狮计划”,其实就是用来迷惑苏联人这一招很成功,苏联甚至希望德国进攻英国,以此来消耗德国的实力,如果贸然对德国发动进攻,很有可能引火上身,也就是说“海狮计划”也让苏联放了抢先动手的打算。正式因为德国的战略欺骗非常成功,取得了战役突然性。面对德军的突然进攻,苏军完全被吊打,根本就没有还手之力的烟雾弹!

这一招很成功,苏联甚至希望德国进攻英国,以此来消耗德国的实力,如果贸然对德国发动进攻,很有可能引火上身,也就是说“海狮计划”也让苏联放弃了抢先动手的打算。正式因为德国的战略欺骗非常成功,取得了战役突然性。面对德军的突然进攻,苏军完全被吊打,根本就没有还手之力。

如果德军提前两个月入侵苏联,能在冬季来临前攻下莫斯科吗?

如果提前两个月要发动对苏联的进攻,德军主力还都在西线,不可能短时间之内运到东线来,更重要的问题就是苏联也做好了迎战准备,挖起了战壕以及设置层层防线等着德军来进攻,就当时德国坦克的性能而言,只要前苏联做好准备,对德军的装甲部队来说,都绝对是非常困难的。

所以提前两个月,很多东西就不能够按照两个月之后的事情来计算,咱们就算按照这个说法,德国提前将军队运用到了东线战场,完成了所有的准备,按照德国人的攻击的计划准备开始进攻!

俗话说的好,装备决定战争,而真正决定战争胜负的还是人,不是说德国人一定会失败,这种事后诸葛亮的事情咱们绝对不要多说。

我们必须要说到的一件事情就是希特勒对于这场战争的看法!他一开始就认为“巴巴罗萨”计划的本质就是一场闪击战,只需要踹两脚,苏联这幢破破烂烂的房子就塌了,但事实真的如此吗?其实,就算没有提前两个月,德军也是有机会在冬季来临前拿下莫斯科的,希特勒没有命令中路大军直奔莫斯科,从而错过了攻占莫斯科的最佳战机。不少战史研究学者认为,中路大军南下去支援南线战场,这是整个苏德战争的最大败笔,也正是从这时开始,苏德战争从一开始的闪电战变为后来的消耗战。

即便是提前两个月,德国肯定还有其他的一些东西需要担心,战争存在的不确定因素太多了,说实话就按照原先的剧本,其实德国就铁定会输吗?绝对不是!德军也有赢的机会,可就是因为前线的骚操作,最后导致整个战场形势向着德国不能控制的方向发展,最后就是被拖入了消耗战的泥潭,漫长的消耗战就是比谁的忍耐力更强,毫无疑问,拥有更加广袤的土地,拥有更多资源的苏联更胜一筹。而一旦进入消耗战,资源匮乏后劲不继的德国就基本上没有赢面了。

而且苏联守住莫斯科是得益于寒冬的看法,实际上也不确切。在莫斯科战役最关键的时候,还是初冬,气温并不是太低,但德军也已经是强弩之末了!到莫斯科城下,德军的战线几乎绵延2000公里,如此漫长的距离,德国也无法和美国相提并论,后勤补给对于资源匮乏的德国来说,无异于噩梦。即便没有寒冷的冬季,德军补给不济的窘境也依然不会改观。只不过,严寒将德军后勤不足的短板放大了。

如果德军提前两个月入侵苏联,能在冬季来临前攻下莫斯科吗?

何况苏联不是法国、比利时、荷兰,而是拥有广袤国土和庞大人口的大国,客观上就算在初期的战争中损失惨重,但还有相当的军事力量,足可以和德军一战。让我们来看一下莫斯科保卫战时的情况,面对德军的强力进攻,苏联还在莫斯科红场举行了盛大的十月革命纪念日阅兵式,参加阅兵的部队,直接开赴战场。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苏联的顽强和坚韧,而这正是德军所欠缺的。

莫斯科战役足足经历了三个月的时间,苏军从战御到反攻,可以说是一气呵成。气温绝不是一个足以改变战局的关键原因。

看看双方的兵力对比:德军100万人对苏军125万人,再结合双方的装备和战力等综合情况来看,其实还是以苏军略高一筹。

苏联之所以在战争初期,让德军一路狂飙突进,一直退到莫斯科城下,除了斯大林错误判断德国不会进攻苏联的战略指导以外,主要就是德军先进的战术思想、官兵素质和武器装备。

而到了莫斯科战役时,苏联已经开始全面动员,同时在精神上也做好了死战到底的思想准备。在这个时期出现了“俄罗斯就算再广阔,现在也已经退无可退!”的口号就充分说明了这点。就算德军攻入了莫斯科,苏军也极有可能会像后来斯大林格勒那样,展开巷战,反复争夺拉锯,同样会把德军拖入消耗战的泥潭。

莫斯科保卫战在苏德战场上的作用极为重要,德军在战争初期势不可挡的进攻势头被遏制了,苏军终于顶住了德军最厉害的三板斧,可以说,这就是苏德战场的拐点。

那么,如果德军提早两个月发动进攻苏联,会不会改变这个战役结局?小编的结论是:很难改变,第一提前两个月德军自己都来不及完成进攻准备,仓促发起进攻,效果还未必有6月22日发起的好。第二德军打到米思考,补给线已经绵延数千公里,是德军后勤补给的极限了,这点无论是提早还是推迟,都无法改变。而后勤补给不足才是进攻莫斯科失败的关键原因。第三严寒并不是阻挡德军进攻的决定性因素,因为在真正大幅降温之前,德军的进攻已经被击退了。严寒时节其实是苏军的反攻阶段。所以,就算在秋季进攻莫斯科,也一样会因为后勤不足而失败,只不过寒冷的冬季将这个致命的缺陷放大了而已。因此,提前两个月发动“巴巴罗萨”,也未必就能顺利攻下莫斯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