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结“要不要割肉”的人,99% 都不知道这个简单的道理


纠结“要不要割肉”的人,99% 都不知道这个简单的道理

分析、抄底、排雷,就用财报说

有读者问,自己手上的股票亏损了,应不应该卖呢?

这里说的亏损,指的应该是目前的股价低于买入的价格。

大多数人认为,如果在股价 100 块钱的时候买入一只股票,那么当它上涨到 200 块,就应该获利卖出,因为它超涨了;而下跌到了 80 块,就应该认亏离场,因为它超跌了。

其实,在股价变动期间,公司的价值可能并没有显著的变化,只是市场的预期变化了。这就好像每次吃饭前,先看看哪家门口排队的人多,再决定去哪里吃饭一样。

然而,目前市场上 90% 的散户都是基于这个思路进行投资决策的,这样操作仅仅满足了我们的心态与避免损失的情绪。

投资的本质是反人性和反直觉的,我们的投资决策,不应该仅仅取决于市场的波动,而是要去分析公司的内在价值。

企业生命周期

我们需要知道企业就像人一样,通常也是有一个生命周期的。

纠结“要不要割肉”的人,99% 都不知道这个简单的道理

企业在初创期,往往是由于政策或者技术变革,出现了一条新的赛道。

由于缺口被打开,赛道宽广,利润丰厚,企业在这种状况下快速野蛮增长,飞速发展,销售额与利润翻番成长,进入到一个"快速增长"的阶段。但这个时候往往也是风险最高的, 因为资本也会蜂拥而至,市场往往会出现非常激烈的竞争,最终鹿死谁手尚未可知。万一做不成先锋就会成先烈。

而到了成长期,这个行业已经格局初定,局势明朗化,公司存活已经问题不大,排名也不会有很明显的变化,风险也已经消化, 虽然降低了利润,但是依旧能保持每年一定的"稳定增长",如果雪坡够长,往往还是能获得相当高的回报。

而当公司进入成熟期后,伴随公司制度全部走入正轨与稳定的是, 行业本身也竞争充分,这就进入了一个"缓慢成长"的状态,这种状态的行业往往有非常明晰的职业路径,与被大众熟知的盈利模式,通常竞争激烈,但是却都赚不到什么钱。

一般来说,公司能上市,都已经度过了投入期,处于成长期、成熟期或衰退期。

长期来看,公司的内在价值,会分为上升和下降两个阶段。

公司内在价值逐渐上升

如果你买入的公司处于成长期或者成熟期早中期,但是买在了价值高估区域,当股价回调或者处于低估区域时,也会造成浮亏。

纠结“要不要割肉”的人,99% 都不知道这个简单的道理

这时,要分析一下,价值上升的逻辑是否还成立,如果还成立,那么股价回调或者被市场低估时,不仅不应该卖出,反而是很好的加仓机会,应该通过加仓来降低投资成本。

比如当年白酒塑化剂,牛奶三氯氰胺,工厂爆炸,工人跳楼,员工 996 等公共事件,很多并不影响企业长期经营,但是在媒体的渲染下搞的就像天塌了一样。

这种时候经常出现的状况,就是企业经营上没有什么变化,每股收益 EPS 可能略微降低,或者根本没有影响,但是市场对其的预期变的非常不友好,PE 开始坠落,甚至能掉到 10 以下。

而这些事情的发生对于了解企业财务经营状况的人来讲,可以比较容易的估算这种情况带来的最大好处与损失究竟是多少,如果确实不影响未来长期经营,那么此时你就可以趁这种时候英雄救美,低价投资好的公司。

而真正的行业利润缩水、商业模式变革等事件,才是可能影响企业长期经营的。

如果公司的价值会受到长期影响,甚至成长的逻辑已经不复存在,一下子走入了衰退期,那么就要考虑卖出。

公司内在价值逐渐下降

如果你投资的公司恰好在衰退期或者成熟期晚期,那么它的内在价值就是不断下降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公司只会越来越不值钱。

但是,由于时代潮流、技术进步或者政策变化,也会带来一些新的机遇。大家出于情绪的激动,往往也会高估一些公司的价值,一些短期业绩成长亮眼,特别会讲故事的公司开始受到市场追捧,成为时代的宠儿,被不断的高估。

甚至一些本身状况非常糟糕的公司,单纯靠营销,宣传甚至改公司名字就能不断的受到市场追捧。如果你不幸在这时买入了这种公司,就是高价买了烂资产,认清这个现实后,就不要抱着收回本钱的幻想,尽早卖掉就好了。

判断公司成长性的方法

怎么判断公司的内在价值正在上升还是下降呢?

我们可以通过多个重要的财务指标是否有提升来判断。

财报说的成长性分析报告就把十几个和成长相关的指标汇总起来,我们可以直观地知道公司的成长性如何。

以格力电器为例,在个股页面中,风险信号直接显示了有几条增长信号,几条衰退信号。

纠结“要不要割肉”的人,99% 都不知道这个简单的道理

图片来自 财报说

如果绿色指标数量多,则表示公司正积极成长。若红色指标数量多,则表示公司成长性堪忧,需要谨慎。

纠结“要不要割肉”的人,99% 都不知道这个简单的道理

图片来自 财报说

最后划一下重点

  • 账面浮亏要不要卖,要看公司的情况
  • 如果公司成长的逻辑依然成立,可以通过在被市场低估时加仓来降低成本
  • 如果公司正在衰退,则不要抱着回本的幻想,尽早置换优质资产

今日话题

你还有哪些炒股难题?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往期精选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本文提到的企业仅为举例所用,不具投资指导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