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层社交+私域电商+会员制是如何赋能移动社交电商?

从18年底,著名财经作家、出版人、投资家吴晓波提出“私域流量”概念,社交的私域电商在2018年已经被证明了是成功的商业模式,获客成本正在变得越来越高,而会员制可保证圈层的聚合性,这三种相互具备勾连属性的社交模式赋能电商向前发展。

圈层社交+私域电商+会员制是如何赋能移动社交电商?

意思是现在流量越来越贵,商家要吧客户沉淀到公众号、微信群、个人微信号、抖音快手等地方,使得商家能免费、多次、反复给客户推送商业信息。相较于传统电商淘宝、京东、百度这些公域流量平台,“私域流量”是属于商家的“私有资产”。

说白了,“私域流量”也就是“商家自有流量池”,移动互联网时代电商转变成以用户为中心的社交化零售模式,私域流量在兴趣聚集、沟通协作、商业变线无疑是最好的方式。同时这三大功能所对应的结果分别是沉淀用户、激活用户参与度、信任感、盘活粉丝经济。毫无疑问社交的私域电商在2018年已经被证明是今天效率最高的电商模式。

圈层社交+私域电商+会员制是如何赋能移动社交电商?

像Facebook、YouTube、Twitter、Plurk,国内的正和岛、罗辑思维等社群平台在近年迅速走红。它们不只是聊天、玩乐、打发时间的工具,事实上,社群媒体已经彻底颠覆商业与消费者行为。对企业而言,由于众多个人使用者(也就是潜在消费者)对社群媒体的依赖渐深,如今传统广告已不如网路评鉴机制更能打动消费者。直接锁定消费者的行销讯息在逐渐失效。众多成功的企业,如今已将圈层社群网站视为庞大焦点团体,以及迅速和消费者交流的工具。社群让消费者从“高速公路”上跑下来,形成真实的闭环互动关系,重新夺取信息和利益分配的能力。

会员制社交电商在社交的基础上,以S2B2C的模式连接供应商与消费者实现商品流通的商业模式。会员制模式则以低售价、少SKU、强溢价能力以及高周转率,在加上强供应链、精选、用户黏性和社交裂变特征。使得会员制爆发增长发展。随着网民数量增长红利减弱,从争取新用户转向保持用户黏性已成为电商平台的必然选择,这也是国内电商平台纷纷推出会员制的原因所在。

圈层社交+私域电商+会员制是如何赋能移动社交电商?

纵观国内外市场,很多会员制企业均取得了成功。美国好市多(Costco)在全球范围内有9430万会员,2018财年,会员费收入31.4亿美元。2005年亚马逊推出会员制度Prime,至今已累积会员用户数量超过1亿。国内,2015年10月份,京东推出PLUS会员服务,成为国内第一家推行会员制的电商平台;2016年底,唯品会推出超级VIP;2018年8月份,阿里巴巴也推出了88VIP会员。贝店、每日拼拼、花生日记,2019年4月份,以用户黏性和“米粉”口碑为优势的小米,也推出精品会员制平台有品有鱼。会员制社交电商似乎有一种魔力吸引着创业者前仆后继。

圈层社交+私域电商+会员制是如何赋能移动社交电商?

回归本质,社交电商不能轻商品重社交,一些社交电商稀释了平台的品控能力,反而丢失了电商的根基,忘记了消费者的核心诉求高品质商品。就变得本末倒置了。

圈层社交、私域电商和会员制是一个互相勾连、不断变化的商业业态。圈层将流量分成不同的生态群,私域为圈层流量搭建渠道,而会员是最终极的变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