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最后的舰队出国建交,回来后发现大清亡了,你觉得他们心里是什么感觉?

小小嬴政


大清亡了?!挺好!挺好!

在西方访问了400多天的军舰官兵们,立刻学着西方人的习惯,脱下军帽扔上天,欢呼雀跃起来……

既然连北洋新军陆军都能发起对清廷的最后一击,作为“军种贵族”、接受了一整套英式体制的大清海军,自然也不会对这个200多年的腐朽王朝有任何一丝的惋惜。

这艘大清海军军舰出发没几天,对大清的反骨就迫不及待了,当然我们现在的人看的自然赞许有加,但这个行为放在哪怕鸦片战争的时候,那也是杀头的大罪。

1911年4月21日,大清海军统领程璧光带领“海圻”号300多名海军官兵,受清廷的委派,前往英国参加英王乔治五世的加冕庆典。

军舰刚出发,程璧光就带头,剪掉了军舰上20多名军官和在舰上实习的军校学员的辫子。

看着军官们剪了辫子,下面的水兵们也纷纷进言,要求允许他们剪辫子。

眼瞅着火候差不多了,当军舰航行到印度洋海域时,程璧光便下令全舰官兵在后甲板集合,随后他发表训令,大意就是长辫子既不卫生,也有碍动作,没啥价值,为符合世界海军潮流,大家剪了吧。

于是,不到一个时辰,300多名水兵的辫子剪了个精光。

程璧光带领的“海圻”号出访英国,虽谈不上扬我国威,但处事风格不卑不亢,展现了大国姿态,这和大清国的一味委曲求全迥然不同。

一次,“海圻”号抵达亚丁湾一处英国海军的港口,双方根据国际礼仪,互相升旗并鸣炮致意。

第一回合,双方互相鸣放21响礼炮作为互相致敬,随后英国军舰向“海圻”号放炮15响,以表示对“海圻”号军舰舰长的致意,不过程璧光统领却下令中止鸣炮。

这可把全舰官兵吓坏了,毕竟外交无小事,这大统领是想干啥呢?

英国人也很懵,这中国人难道不懂国际海军礼仪?

随后,英国人紧急派遣一名联络官来到“海圻”号询问,程璧光让翻译官指着桅杆上的将军旗对英国人说“看清军衔再放炮”,英国人一看,程璧光这边挂的是海军少将旗,而英国人放的是海军中将礼,英国人多放了2炮。

英国人立刻发出灯光信号,向程璧光道歉,随后重新鸣炮13响,这边程璧光才下令回敬13响礼炮。

事后,英国人纷纷称赞程璧光有“君子之风”。

后来,“海圻”号参加完了英王的加冕典礼,还一路访问了美国等地,总之非常风光,也受到了所在国华人的热烈欢迎,还顺带跑到拉丁美洲去搞了“炮舰外交”。

在回来的路上,大家也知道国内发生了革命,形势一片混乱,当然大清国还在,但全舰官兵已经在决定到底是支持革命呢还是支持清廷。

程璧光召集了全舰官兵,宣布愿意支持革命的站到右舷,不赞成的站到左舷,结果全舰官兵统统都选择了站到右舷,大家一起抛弃了大清国。

1912年1月1日,此时孙中山宣布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程璧光则在军舰上举行了隆重的易帜仪式。在雄壮的军乐声中,大清国的青龙旗被换成了中华民国的五色旗。

随后,“海圻”号于1912年5月底抵达中国上海杨浦码头。

最后的20多年,“海圻”号见证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直至1937年9月25日,“海圻”号等11艘中国军舰为阻止日本海军进入长江流域,在长江江阴段自沉拦江,为抗战尽了最后一份力。


云中史记


总以为,晚清时期敢于雄起的,只是某些凤毛麟角的鲠介官员或士兵,比如林则徐禁绝鸦片,比如北洋水师的士兵在长崎闹纠纷,打死了日本警察。

而满清政府是逢洋必怕,逢怕必败,逢败必割地赔款。就不比如了,这种事例太多,枚不胜举。而极少一次政府级的雄起,还是老妖婆因列强们要她归政光绪帝,而恼羞成怒地向11国宣战。结局?谁玩谁知道。

帝国的夕光,虽然转瞬即逝,却分明异常的灿烂,灿烂的令人恍若隔国,恍若彼时的大英帝国、法兰西帝国一样的辉煌傲娇。

一切都由“海圻”号防护巡洋舰,从入列重建的北洋水师开始。由于它的服役,让"剑雄品评”看到了晚清政府,寻常不易看到的另一面。

甲午海战后,海军虚弱得濒临垂死的满清政府,竟然不怕洋人,还玩起了“炮舰外交”,这可只有列强才玩得起,令人咂舌的是,最后竟没有玩劈叉,还真的嬴了。

“海圻”号“由英国阿姆斯特朗船厂建造,总造价计33万英镑,排水量4300吨,舰长132.3米,舰宽14.3米,最大航速24节。舰上装备舰炮28门,鱼雷发射管5个。“海圻”号于1896年开工,1898年下水,1899年从英国航行回国。

“海圻”号是“海天级”首舰“海天”号的姊妹舰。原来叫“海地”号,估计满清看到地也赔光了,没脸取个“天地一体”之名,似改“地”为“圻”,更为合乎时宜。“圻”有界、岸、垠之意,暗合巡洋海疆之际、无所不往之意。事实也正是如此。

甲午惨败后,经洋务派官员张之洞、刘坤一的力争,清政府一口气,从英德等海军先进国家订购了43艘军舰,重组新北洋舰队。

“剑雄品评”经常认为,大清是个弱而富之国。其虽经一系列的割地赔款之大挫,仍能阔绰地订购海量之军舰。仅海天、海圻两舰,就费白银440万两。我去,这财政实力,给力!

富不富、看数目,强不强、看下场。

“海圻”号很幸运,也很悲催,参与并见证了晚清难得的血性展露的痛快淋漓,参与并见证了时局由晚清成民国的动荡和凄凉,参与并见证了中国海军首次环球远航和动用“炮舰外交”的战略手段,达到外交企图的场景。

“海圻”号归与民国麾下后,又亲身用横陈于长江水中的胴体,演绎了一场锁江自戕,壮丽的抗日死国。

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德,俄,法,英众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热潮。意大利看得眼热,“扑通”一声,扎进了中国的三门湾。 意欲租借并控制浙省的丝绸、工业、良港,修建通往杭州的铁路,史称“三门湾事件”。

1899年,意大利驻华公使马迪讷,向大清的总理衙门递交照会,要求租借三门湾地区,并威胁派军舰至华。不久,负责搞笑的6艘意大利遣清舰队,驶近了中国海域。

总理衙门像往常一样,颤颤巍巍的惧洋起来。经咨询海军方面,听闻北洋舰队统领(司令)叶祖珪和海天舰管带刘冠雄,皆为强硬的进言之后,“意大利军舰远洋而来,其劳我逸,形势对我们有利。且吾有海天、海圻等大舰巨艨,可求一战。”


总理衙门便变戏法般地拉下了脸,连意国的照会也懒得拆开,便退给了马迪纳先生,惹得意国政府和公使先生大发雷霆。并再次向总理衙门发出最后通牒,限总理衙门4日内答复,否则将武力攻取浙江的三门湾。

清政府面对意大利的无理要求,不再忍气吞声。一反常态,认为既然“衅自彼开,则与其动辄忍让,不如力与争执,甚至不惜与之一战”。这种强硬的态度,在晚清政府与列强的历来交涉中,未曾有过。

据《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记载,“在5月间,在两广和闽浙总督统辖区以内的五个省份的总督和巡抚奉命因意大利的恫吓态度,而整军备战,浙省则奉命采取措施,以保卫三门湾。”

6月,清政府又下旨,令南洋大臣刘坤一,用武力抵抗任何欧洲国家军队的登陆,不得观望游移。同时,命令阵容豪华,炮管林立的北洋舰队,鸣笛出港、升火起航,南下配合陆军围殴意国的舰队。

意大利政府旋即致电遣清舰队指挥官问,”扛不扛得住”,其指挥官急电本国政府,“绝对扛不住,就先走一步了”,未等回电,便由“马可·波罗”号巡洋舰率舰队,向远洋遁去。

如此以来,意大利政府深知事态严重,一边严令在北京的萨尔瓦葛公使对大清政府客气点,一边向大清总理衙门,要求撤回其先前所发的最后通牒,并表示,“意大利政府无意于大清的领土,只是出于商业贸易的方便。借三门湾一域中转以示友好,若大清不方便,给一个加煤站中转就行了”。

慈禧遂召集众臣商议,强硬的回复意国政府,连一把黄土都不给。由于一流之英、法、美、日、俄等列强出于各自的利益,皆作壁上观,等着看意国的笑话。

意大利政府由原先恫吓攻取浙江一省,到连个加煤站都乞求不到,遂怏怏然撤回最后通牒。遭到人民强烈斥责的意大利政府,由此倏然倒台。自此以后,晚清政府再也没有遭受割地赔款之辱。

尊严处在大炮的射程之内,真理亦是。

1911年4月20日午,大清政府决定由庆亲王载振和统领(司令官)程壁光,乘“大清的镇海之宝”海圻舰离开上海,前往英国,参加英王乔治五世的加冕典礼,并顺访美国,开始中国海军有史以来的首次环球远航。

在离开新加坡,驶往科伦坡的途中。程壁光发表训令,"吾国人留发始于明代,但无辫,自清留发为辫,已有2百余年之史矣。我北洋军服已从英制,然长发污衣藏垢,既不卫生,又有碍军事动作,尤以误害海军军人为甚,故实无保留之价值。为此,本统领下令,自即日起,凡本舰之兵士,一律仿照军官,应予剪短发至颈际为度,以符合世界之潮流。"有些老兵舍不得辫子,便将绞下之辫,以红布裹之寄回家乡。

专制和开放是一对悖论。不开放,专制因为落后,将被列强群殴致死;开放,又将被民众上升的理念推攘仙逝。

作为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统治者,运气不好的满清王朝,面对急剧发展的外面世界,是2千年来最为煎熬的皇权,活得极不容易。辛亥革命的信号,已然从远航的海圻舰,唾弃满清的标志——辩子开始了。这时,庆亲王尚在海圻舰之上。

海圻舰在阿姆斯特朗船厂完成大修后,应邀驶向美国纽约访问。驻泊纽约后,穿着帅气的英式军服的北洋海军官兵,受到美国及纽约政府的热烈欢迎。许多华侨和资本家皆蜂拥而至,前者为在异国一睹祖国军队而涕泗横流,后者为拉大清军械的订单而急赤白脸。


在这个时候,拉美各国均爆发了排华、驱华的恶性事件,犹以古巴和墨西哥为甚。两国虐杀华侨、抢劫商铺,恶举令人发指。

清政府命令海圻舰立即中止访问活动。于是,海圻舰带着清政府要求宣慰侨民、立威拉美“炮舰外交”的命令,向古巴急驶而去。

当海圻舰巨大的身躯,出现在哈瓦那的港口前,平抑的208cm主炮黑洞洞的炮口,像一对对不怒自威的双眼,威严地来回逡巡着,站在哈瓦那港口码头上,古巴政府安排的,高规格的欢迎队伍。

自知大势不好的古巴总统,对大清到访的将士,在好酒好菜招待之余,信誓旦旦的说,“古巴人民,永远不会忘记,华侨对古巴所做的卓越贡献。”其实,古巴总统永远忘记不了得是,海圻舰乌压压的炮口,和军容严整的北洋官兵,他只是不敢说而已。

伍廷芳,晚清第一个法学博士,获英国大律师的资格。生于新加坡,广东人。参加过中法谈判、马关谈判。辛亥革命爆发后,出任中华民国军政府外交总长。1896年,伍被清政府任命为驻美国公使。

1905年,美国议会通过了排华法案。对于美国,满清自然没有脾气。1911年,拉美又掀起反华浪潮。墨西哥、古巴照猫画虎,也来个排华、驱华,对于拉美弱国迫害华人,伍公使就没有好脾气了。

在与墨西哥谈判代表商谈纠缠之时,闻之海圻舰近在古巴,便拍案而起拂袖而去,“回国,致电大清政府,派兵舰来,我们再商谈贵国的道歉赔款之事宜”。

墨西哥政府当然料不到,大清军舰会不远万里开到古巴来。风闻古巴总统对北洋水师的低声下气,掂量掂量自己海军的份量之后,便痛快地同意了向大清政府发电致歉和承担赔款事宜。

不战而屈人之兵。如此一来,海圻舰便完成了外交使命。她随即拨转航向、归心似箭,取道英伦、回航祖国。海圻舰给晚清政府带来了血性,自出生入列一来,干得无不是畅快淋漓的大国外交之事,算是没遇上旧北洋水师之进退无据、苟延残喘之境遇。

回光返照之后,晚清政府很痛快地,在辛亥革命中死去。1912年1月1日,元旦,中华民国元年,巴罗港外的洋面上。

随着程壁光少将的一声令下,“换旗”,海圻舰管带(舰长)汤廷光,将民国五色旗交由值星官,值星官在仪仗队的护卫下,驱步向甲板尾杆走去,列队向猎猎飘扬的大清黄色青龙旗敬礼、降旗、升民国的五色旗、再敬礼。

海圻舰拉响汽笛,长鸣三分钟。随后,大副向操舵兵发出众情激昂的命令,“航向中华民国,目的地,上海,全速前进。”海圻舰随即劈波斩浪、向崭新的中华民国驶去。

本文所有图片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穿越历史的迷雾,检视历史的足迹,仰望历史的辉煌,感怀历史的沧桑。“剑雄品评文史经济”与您同学同行,同喜同叹。您的关注,是我奋笔疾书的动力,您的阅读,是我剖析探幽的初衷。


剑雄品评文史经济


1894年,清政府为了维护自己对朝鲜所拥有的宗主国威严,和当时进逼朝鲜的日本爆发了一场战争,这场战争就是一直到至今都被我们引以为耻辱的甲午战争。

甲午战争在海面和地面上均有开辟战场,其中最为我们所熟知的就是海面上的战场,在那波澜壮阔的大海上,清朝的海军舰队遭受到了灭顶之灾,被日本的海军舰队摧毁在了海面上。




原本清朝海军是装备有不少军舰的,但是随着那一场海战的爆发,以往所有的积累瞬间成空。

在甲午战争后没多久,为了补充已经被摧毁殆尽的军舰,清政府又向国外购买了几艘军舰。

当时清政府还是蛮有钱的,起码比民国时期有钱多了,在民国延续的多长时间里,除了东北大军阀张作霖之外,少有能从国外购买军舰的军阀或者主导政权。

海圻号就是那批军舰中历史影响最大、地位最为特殊的一艘。

这艘军舰在来到清朝手中后,一共做出过两件大事。

意大利闹出的笑话与清朝海军的立威

一件就是1899年和意大利爆发冲突时的立威。

在1899年的时候,意大利因为看到其他列强纷纷在我国占据了丰厚的利益、赚得盘满锅满,所以他们就按耐不住了,就向清朝索要了浙江地区的三门湾作为他们的租借地。

当时意大利的态度极其地蛮横,在他们看来,清朝国土虽大,但是却十分软弱无能,自己只要态度强硬一些,清朝就必定会服软,乖乖把三门湾交到自己手中。

不过清朝是知道意大利深浅的,他们知道意大利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实力,于是也强硬地回绝了意大利的要求。

清朝这个举动惹怒了意大利,为了迫使清朝同意他们的要求,他们就派出了三艘军舰来到三门湾的海面上,自信满满地在三门湾海面上巡梭,准备用他们自以为很厉害的海军实力让清朝见识到真正的强大。

面对着意大利的挑衅,清朝当时派出了所有军舰与他们对峙,海圻号就是这些军舰中的重要一员。

清朝强硬的态度是意大利想象不到的,他们也知道自己的实力是一种什层次。

在这种自知之明下,他们只能向清政府道歉,并乖乖把军舰撤回了国内,此事在当时一度被世人引以为笑话。

海圻号出使英国和美国

这就是海圻号在历史中做出的第一件大事,接下来我们了解一下海圻号在历史中做出的第二件大事,这件大事就发生在清朝和民国交替之际。

在1911年,清朝为了庆祝英国新国王登基,他们特意派遣海圻号全体450名将士驾驶着海圻号乘风破浪前往了大不列颠,去往那里庆贺英国国王的登基。

不过大家要注意的是,当时实际上并没有什么舰队,出国的实际上就只有海圻号一艘军舰。

在英国完成了清政府委派给他们的任务后,海圻号又前往了几个国家。

他们的第二目的地是美国,在去到那里之前,他们剪下了自己头上的辫子,可见他们内心中对清朝的忠诚度有多么之低了,他们是有自己想法的。

海圻号在古巴立国威

在去了美国之后,他们因为一件事情被清政府派到了美国附近的古巴。

在当时,墨西哥国内爆发了一件非常惨烈的排华事件,在某些有心人士的挑唆下,墨西哥当地人残杀了大约300名在墨西哥工作的华人。

这件事情在美洲的影响非常大,此事发生后,古巴国内也跟风展开了他们的排华行动。

这件事情无异于挑衅清朝的威严,于是他们就派海圻号先去了一趟古巴,等古巴的事情解决完,再准备让他们去墨西哥。

海圻号军舰来到古巴后,古巴总统感觉闯下了大祸,于是就亲自拜访了海圻号的舰长,对他身后代表的清朝表示了歉意,并保证不会让排华的事情继续发生在古巴。

正在古巴解决事情的过程中,清政府的外交部门也在不停地对墨西哥进行着声讨以及谴责,让他们为残害华人的事情给予一个合适的说法。

海圻号原本是计划如果墨西哥不道歉,就开拨到墨西哥去警告墨西哥的。

但在感受到海圻号的威胁后,墨西哥很快就向清朝道了歉。

他们在道歉时,给秦清朝作出了两个承诺,第一个承诺就是把35名凶手给斩首处死,第二个承诺就是向那些受伤害的华人赔偿3000万墨西哥银元。


在感受到了墨西哥方面的道歉态度后,海圻号才放弃了威逼墨西哥的想法,带着那显示着威严的号角,返航回了国内。

而在他们回到国内的时候,大清已经亡了,面对这种处境,他们并没有为清朝的灭亡感到悲愤,而是产生了一种喜悦的心情,当即宣布归附了新建立的民国,接下来接受起了民国北洋政府的统辖。

而以上就是海圻号在历史中做出的第二件大事,在这件事情里,他们在美洲张扬出了我们近代史中少有向国外展露的国威。

所以说提问中的说法是不正确的,当时出国建交的只有一艘军舰,并没有舰队,这艘军舰中的人大多数是接受了新潮思想的人,他们对清朝没有那些文人士大夫的愚忠,他们是揣着兴奋心情接受了这一个变化,不仅仅是他们,那些当年留在国内的海军其实也是这样做的。


孤客生


什么?大清亡了?

大清舰队的“海圻”号巡洋舰,出门来了一次环球访问。回来发现,大清亡了……船员们到底什么心情呢?咱们从头说说。

话说1895年甲午海战,惨败给了日本。清廷也知道被人家欺负的日子不好过,于是开始重建海军,花钱买军舰。但是,签了一堆条约,欠了一屁股债,哪有多少钱去。

没招,虽然买了不少,但都不算强大气派。不过,再怎么样,都要有一艘充面子的,于是,就有了从英国订造的“海圻”号巡洋舰。

正因为“海圻”号太“娇贵”了,所以要用在特殊的场合。这不,机会来了。

1910年,英王爱德华七世死了,他的孩子乔治五世接着干。加冕典礼定在1911年6月22日,所以邀请了很多国家参加加冕典礼,当时的清廷,也是被邀请了。

这是个大事情啊,扬我国威的时候到了,所以,“海圻”号自然成了不二人选,代表清朝参加典礼。

于是,清廷派遣“海圻”号巡洋舰,由老大程璧光带领,做一次环球访问,“壮我国威”。


程璧光是个很厉害的人,参加过甲午海战,这次接到这个任务,带领了300多海军精英,从上海出发,往英国去了。程璧光是个很开放的人,在路上他就说:“长发污衣藏垢,既不卫生,又有碍动作,尤以误害海军军人为甚,故实无保留之价值。”

于是,他命令全部船员剪掉了长辫子,潇洒的前往英国。

“海圻”号到达英国之后,参加了一系列的活动,又驶向美国,进行首次访问。在美国,“海圻”号反响强烈,非常受欢迎。纽约造船厂的老板为了“巴结”程璧光,还专门送给了他一只名贵的波斯猫……

此后,“海圻”号又访问了古巴。之后,原计划访问墨西哥,但是因为当时墨西哥有“排华运动”,所以这次访问就取消了。

“海圻”号原计划从太平洋回国,但是考虑到存煤量有限,最终决定原路返回,回到了英国。

就在这里,“海圻”号听说了国内的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大清要完了。怎么办?程璧光还是很开明的,他把船员召集在一起,对大家说:“愿意回去干革命的,站在右舷;不想干革命的,站在左舷。”

于是,大家都站在了右舷,包括那只名贵的波斯猫。


(程璧光与当时的纽约市长)

于是,大家高高兴兴的拥护革命,回国了……

回国后的程璧光拥护“临时约法”,反对袁世凯称帝。后来跟随孙中山,率领舰队参加护法战争。

1918年,程璧光被刺杀,时年59岁。


七追风


在1896年,清政府向英国购买了一首新型巡洋舰,叫做海圻号,在1899年开始正式服役。它是在中日甲午海战北洋舰队基本全军覆灭后才新入列的巡洋舰,海圻舰排水量4300吨,装有8英寸口径以下大炮28门,鱼雷发射管5个,在当时,是世界上属于先进的重型巡洋舰。海圻舰是清政府手中为数不多的较有用的硬对硬的利器,多次在较关键公开角力时派上用场。

1899年,意大利派出3艘炮舰组成舰队向清政府示威,想强迫清政府出让浙江三门湾,清政府派出海圻舰及其它四舰严阵以待,绝不退让,最终逼退了意大利。

1908年,澳门的葡萄牙人越界浚海,清政府派海圻等舰前往澳门附近,对其进行有效震慑。

1910年,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逝世,其子乔治五世继位,定于1911年6月22日举行加冕大型庆典,邀请多军舰参加庆祝,程璧光被命率海圻舰前去庆贺。之后,海圻号受邀访美。

(程璧光访美照片。前左一为程璧光,前右一为当时纽约市长)

正要返航时,海圻号接到清政府之令,驶往墨西哥,保护我国华侨。

程璧光是广东中山南蓢田边村人,原为广东水师广丙号舰管带,参加过甲午海战。北洋舰队覆没后,由程璧光乘镇北舰将投降书递交给日军旗舰向日军投降。后被革职。在此期间,受其弟影响,答应加入同乡孙中山组织的兴中会,因兴中会行动计划泄露怕惹祸上身而外逃到马来西亚。之后,李鸿章让其复职海军。后历任兵舰管带、船政司司长、统领巡洋舰队等职。


原来,1911年5月5日,墨西哥一位名叫赫苏斯弗朗里斯的人发表街头演讲,指责移居墨西哥的华人不仅抢了墨西哥人的饭碗,也抢了他们的女人。 后来,托雷翁城一些暴民迁怒于华人,洗劫华人商铺,屠杀华人,杀死了303名无辜华人。托雷翁大屠杀引发了周边其它国家反华浪潮,古巴等国也发生了排华事件。

海圻号向古巴进发,当时古巴总统被迫拜访程璧光,并签下协约表示古巴绝不会歧视华侨。

海圻停靠在古巴,清政府向墨西哥发出最后通牒,要求惩办凶手,抚恤死难者家属,墨西哥政府就排华事件正式向清政府赔礼道歉,并向当地受损失的华人赔偿3000万墨西哥银元,据说按物价指数折算约为现在3亿美元,缉捕暴民,处死35名凶犯。海圻号取消了进军墨西哥计划。

20天后,辛亥革命爆发,中华民国成立,海圻号正在返航途中,国内清政府已倒台,各地易帜,海圻号与清海军10多艘军舰一同宣布起义,拥护孙中山南京临时政府。

程璧光本身与孙中山等早有过联系,清政府倒台的消息对于他并不是晴天霹雳,他率手下起义顺理成章。在黎元洪继任总统时程璧光曾任海军总长。1917年9月10日,孙中山成立护法军政府,孙中山被选为大元帅,程璧光任海军总长。后程璧光被暗杀。


未卜先知了webscheer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看完题目,给大家的第一感觉,咱那都病入膏肓的大清朝,居然还有闲功夫派了舰队出国串门?听着似乎是闹着玩,假的吧?老梁很认真的回答大家伙,这的确是真,但题主在事实的基础上夸大了那么一丢丢。

出国串门子的不是啥舰队,仅仅只是一艘舰而已,这艘舰在咱大华夏还是能排上号的一艘大舰——海圻号。说道这里估计很多历史爱好者,俩眼一抹黑,都觉得眼生。其实也对,毕竟海军这个军种,在咱大华夏的地头上,长脸的时光基本没有,丢脸的破事到是一箩筐(长脸的事也有,但都带着一股子悲腔,让人都有意的回避)。

最有名的就是甲午战争,那都丢得没脸了,国家大门都被小鬼子撬跑了,现在咱大海军提到这茬,都在默默的磨着手里的刀,想和小鬼子在这大海上找找场子,翻翻旧账聊聊天。

所以回答题主的问题之前,咱真的有必要聊聊这海圻号的出生。

出生

当年甲午海战,不足一米六的矮地瓜小鬼子,压上自己的国运和咱大华夏玩了一把绝命梭哈。满身窟窿眼的大清朝连底裤都输了个干净。咱那太后老佛爷一心想过的生日差点被搅黄了,悲戚戚的转了那么一圈发现,这海军真心的很重要。这不咱大清被刺激的来了第二波购舰高潮,玩了命的定购四十多艘的舰船,打大清时候订下,到了民国的时候,这四十艘舰船才出货完成。

这海圻号就是其中的一艘,他的娘家人是英国的阿姆斯特朗公司,当时一并交付的是两艘,其中的一艘就是海圻号,另一艘是海天号。

这姐妹俩晃晃悠悠,从大海的那头经过几个月的折腾到达了大清的地界,已经是1899年的夏天。赶巧了,赶上了海军历史上的三门湾事件。

啥是三门湾事件

那个吃啥啥不够,干啥啥不行的,打个仗子弹袋里都能塞上意大利面条的意大利,瞅着只要是个白皮肤的洋大人就能在大清的地界上横着走,吧嗒的嘴,觉得自己也行。撅着个屁股装大尾巴狼,一脚踹开大清国的大门,跑衙门口嚷嚷要租界三门湾。

这大清已经不是几十年前闭着眼睛瞧世界的傻老帽了,这都到了回光返照的时候,怎么得也睁开了那小眼睛,难得小脑瓜清醒了那么一回。

一帮子大臣,蹲在办公桌上,画圈圈一合计,列强中没听过有意大利这么一号,派人摸了一下底。好家伙,这主充其量就是个二流货色,这国际上要好的哥们也没有,还时不时的被其他列强欺负欺负,而且这次讹诈就他一家,其他列强都蹲在大门口看热闹呢!

“充什么大尾巴狼!”大清摸着油亮的宽脑壳怒了,帽子一摔:“是个蛤蟆就想咬块肉,让他滚!他要敢来弄死他!”

两江总督刘坤一做好了战斗准备,而意大利这方面,也搞了三艘军舰跑到沿海地区,玩了一出大军压境的戏码。

“比船多是吧!出去排好了队,给他瞅瞅!”刘坤一的命令下达之后,就连那运兵船都出去了,最新的海字号打头的就有五艘。

“像爷们一样的吼一个!”刘坤一接着又下了一道命令。

好吧,一帮子舰船,大喇叭就吼上了“嘟!”

意大利你和他聊艺术还成,和他打仗基本上就是个玩笑。

“咱回去吃意大利面条喝红酒庆祝一把!”意大利一看这架势摸了摸后脑勺的冷汗,就决定今天就这么过去了,三艘舰就这么冒着黑烟跑了。

至于租借三门湾这事,意大利仿佛根本就没有提过,该干嘛干嘛去了,这事一出,那些个脑壳比核桃大不了多少的满清贵族们闭嘴了,反对建立海军的声音这才小了好多。

咱再聊聊出访的事,从侧面体会一下舰上人的心里

海圻号串门,这是因为英国人的乔治五世要搞个加冕庆典,大清派了专使去祝贺,觉得这还不够,这不就派了海圻号也去凑凑热闹,顺带着见见世面,毕竟咱现在都已经开眼看世界了。这可是满清小三百年的统治外交史上所没有的,这是特例中的特例。

于是海圻号带着三百多个咱大华夏海军精英,经过台湾海峡就出了国门,刺穿了印度洋,红海,地中海,扎进直布罗陀海峡,就拐进了大西洋,这路可有点长。

走了半路上,舰长程璧光,感觉后脑勺这大辫子真不是个玩意,跟个尾巴似的老是妨碍水兵的战术动作,这一不小心夹了机器里这就是伤亡,而且太不卫生,一天不打理都油在了一起要多腻味有多腻味,这就是一毫无保留价值的东西。

于是程璧光召集船员,“咔嚓”一声齐刷刷的辫子都剪掉了(当然这个举动得到了士兵们一致拥护),大部分人将这辫子全丢到了大海里,当然也有些老兵将剪下来的大辫子用红布包了,靠岸后寄回了家。

到了英国佬的地头朴茨茅斯港,咱海圻号参加了仪式,顺带着还参加了英国佬举办的万国海军田径运动会。

接到邀请的程璧光都不知道啥是田径,但还是派了数十人的队伍参加了比赛,啥跨栏啦,啥接力啦,啥一百米,啥一千米,都参加了,当然因为是第一次,咱也没捞到啥奖项,毕竟重在参与吗,而且咱无人违规,也没人中途退场的。

捎带着咱的海圻号回了趟娘家,搞了一个月的维修,把舰上的电线都换了。接着咱又去了美国的地头,咱大华夏第一次有军力跑到美国这里,美国人也看着新鲜,老美都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当然老梁认为,他们还是瞅着咱口袋里的毛毛钱的份大一点,毕竟当时大清可是国际军备口上的消费大户不是。)

这不《红寡妇》也看了,程璧光的大脸蛋子上在还没有搞清状况的时候,被盖了不老少的大嘴唇印子,搞的老程都有了心理阴影了。

就在这个时候,巴西和墨西哥的地头上发生了排华的暴乱,海圻号得到了命令,赶去了支援。巴西这么一瞅中国来人了,还端着枪扛着炮,这大脸蛋子就挤出了笑容,表示热烈欢迎海圻号来到巴西,并且保证这样的事情不再发生,最后这巴西政府对待华侨好了不了少,这古巴总统还特意的做了保证。这事也就这么了结了。

墨西哥一听巴西服软了,也着急忙慌的道歉,还赔偿了在排华暴乱中死亡的华人三千万银元(巴西没有发生死亡事件),海圻号也就没有去墨西哥。

原本海圻号打算饶地球一周,但发现这烧煤的军舰不能没有补给点,后边的航程补给点太少,没的办法只好按原路返回。

这返回的路上就接到了辛亥革命成功的消息,跟着就是袁大脑袋给溥仪下跪,大清朝完蛋的消息。

“咋整?”

“好吧!”

程璧光召集水兵:“想要回国参加革命的,都站右边,想抱着大清大腿的站左边”

“呼啦!”话音刚落,一帮人全站右边,而程璧光养的那只猫扭扭捏捏的也站到了右边。

这不海圻号就这么回到了上海,这时间就过去了一年,路上病亡了三个水兵,按照国际惯例,他们都被安葬在了大海里。

海圻号的归宿

1937年为了阻止小鬼子的海军进入长江,海圻号拆除了主炮和副炮,沉在了江阴。拆下了的炮装在了武汉江防的要塞上为国家尽最后一份力,而大华夏的地头上却多了一群始终穿这海魂衫的“陆军”,因为他们始终记得自己是大华夏那个时间段里的海军。(当写到这里的时候,老梁的眼眶里充满了泪水,我们不允许这样的事在发生在咱大华夏的地头上,真的不能!)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梁老师说历史


大清黄龙旗出去,国民五色共和旗归来

辛亥革命的武昌起义打响于1911年10月10号;孙中山先生临时大总统就职典礼,发生在1912年1月1日;代表清朝正式成为历史,溥仪的退位诏书,颁布于在1912年2月12日

题主所说的访问军舰叫海圻舰,武昌起义时候,从美国到英国,她正航行在异国他乡茫茫大海之上,到了英国,才得知国内信息。国内消息传来,全舰官兵,有商议没争吵,干了一件事,和孙先生就职典礼同一天,1912年1月1日,降下了代表大清的黄龙帝王旗,升起代表国民政府的五色共和旗

1913年海军部还特意请功:使我国国徽飘扬于异地,实自‘海圻’始

所以啊,他们回来,属正常归队,对于早已是昨天事儿的大清,没啥感觉,最多感慨一声革命成功了,真不容易,然后投入到建设中去……

身在曹营心在汉,全舰都是革命份子

甲午战争之后,大清重建北洋,又定制了两艘巡洋舰,海圻舰是其中之一,1899年完工之后,海圻舰用来做海军旗舰(另一艘触礁沉没),一直到抗战期,这艘排水量4300吨的海圻舰都是海军核心主力

相比于陆军,海军是技术兵种,海军官兵基本都受到外国培训,接受当时的先进思想,视野更开阔。清政府一直想用旗人上舰,从而控制海军,但那个时候的八旗实在上不了台面,为旗人特设的昆明湖海军内学堂,甲午之后,也就出了三个军官,还不符合巡洋舰要求

海圻舰一直都是革命志士做主

舰长程璧光,在南洋水师做管带时,和他弟弟程奎光,都加入了兴中会,介绍人是孙中山!后来由李鸿章介绍,成为巡洋舰队主官。海圻舰出国访问时,作为舰长率舰出海。三副黄忠暄,烟台海军学校学习时,也已经是同盟会成员,他的叔叔黄钟瑛,辛亥革命期间率整个长江舰队起义……

当消息传来,得知国内发生辛亥革命时,程璧光在甲板上召集全体成员,开会商议今后的路怎么走,会上讲两句话,说:同意改旗易帜站右边,不同意站左边。结果全体官兵都站了右边,据说包括舰队上的一只波斯猫……

虽在海外,改弦易帜,也是众望所归

经过漫长航行,1912年5月,海圻舰回到中国

抗日战争期,1937年9月25日,自沉长江江阴江面,阻塞日军军舰通道,悲壮


灵石蕴珠宝


在他们心里无非就是感觉换了个朝代,而且是没流血就换了个朝代。

甲午战争失败后,清政府痛感海军的重要性,于是四处购舰,清廷购买的军舰直到民国才交货完毕,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在英国购买的海天(后来不幸触礁沉入海底)和海圻两艘姊妹舰。

两艘巡洋舰1896年11月11日开工,1899年交货,海天、海圻一回国就遇到了意大利强租三门湾事件,清政府认为意大利是二等强国,于是断然拒绝意大利的要求,并派军队做好战斗准备,随即令北洋军舰南下,意大利最后放弃自己的请求。

八国联军侵华时期,北洋军舰大多南下上海,参加东南互保,避战不出。海圻号则在山东将传教士、侨民保护上船,还救了触礁的美国战舰,不久也南下保船。

1909年海圻号率海容舰赴南洋访问,经过了我国香港,之后先后访问了新加坡、雅加达等地,1911年4月11日,清廷命程璧光率舰赴英参加英王乔治五世的加冕大典,在参加典礼时,为符合国际潮流,他们剪掉了自己的辫子(预料清朝要完?)。参加英王加冕典礼后,海圻号又奔赴美国,访问纽约和慰问同胞,程璧光陪同纽约市长检阅海圻舰将士,然后又去访问了古巴和慰问同胞,正在这时,墨西哥发生暴乱,当地人杀害华人、华侨,清驻墨大使馆请求海圻号前来保护侨民,正当海圻号准备启程的时候,墨西哥的暴乱停止了。于是取消了行程,启程回国。

1912年海圻号回到母港,得知清朝已亡,震惊之余,程璧光带领全舰起义。他们心里不太可能感到悲伤,因为早在八国联军侵华时,他们就与清政府离心离德了,也无心为清政府卖命了,而他们震惊是因为清政府在他们离开后仅仅不到一年就完了,而且并没有发生大规模战争就完成了政权的交割。

海圻号投入民国怀抱后,被编入第一舰队,,程璧光于1916年任海军总长,1917年5月因不满段祺瑞愤然辞职,7月率第一舰队南下广州,加入孙中山的护法军政府,1918年2月在广州遭刺客暗杀身亡。海圻号则在全面抗战爆发后,与11艘军舰在江苏江阴自沉以阻拦日寇海军沿江而上。

如有错误,望斧正。


司马长史


还在代替大清于国外耀武,发现大清亡了?

1912年,溥仪宣诏退位,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在举国陷入到革命热潮的同时,似乎众人都忽略了清朝廷在十个月前派遣的“巡坼号”军舰舰主程壁光和舰队上近千海军军人。


程璧光生于1861生于在广东香山人,后1918年被刺杀,英勇殉职,他原本为毕业于福州船政学堂,而后抱着报国就义的决心,毅然决然的参加了广东水师,成为广丙号舰管带。

鼎鼎有名却带着浓重的中国被欺辱的甲午战争,象征着被日本刮分,被提出马关条约,赔偿二亿两白银的屈辱他亲眼目睹。

他参加过甲午战争,操纵着战舰跟人在海上战斗,眼睁睁的看着北洋海军一个个的阵亡,曾经宣统中兴的舰队一艘艘的覆没。

他痛心疾首,一面是背后的祖国,一面是朝夕相处的战友,迫于清朝的腐朽,现实的重挫,他向日军提交降书。



事后程被革职,而后成为从英国买来的“巡坼号“舰队舰长,出使达到四百多天,在出使航行,命令士兵将长辫剪落。



在英国受到了热情接待,而后转战多处国家,在路上听闻大清亡了,让舰队分列左右,用以选出革命的战友,转而参加革命。

民国成立后,他拥护新政府,进行革命,带领海军守护中国,也一度任北洋政府的海军总长。

呜呼哀哉,如此中华新式海军的奠基人,在他的同乡老友孙中山进行发动震惊世界的护发运动后,程壁光毅然决然,满腹将中华再救治的决心,加入到了行列当中,率舰队南下广州支持护法。

后于广州被暗杀。


君半醉本尊


题目有一点点小瑕疵,清末最后出去巡游的不是舰队,而是一艘军舰,即巡洋舰“海圻”。出去的缘故也不是建交,而是修交,即巩固邦交,同时还曾经顺路去南美洲吓唬一些有意图排华的小国家。

(远航途中,正在通过苏伊士运河的“海圻”)

(在朴茨茅斯英皇加冕国际阅舰式舰阵中的“海圻”)

(在英国期间,“海圻”舰前往纽卡斯尔,重修了1880年代埋葬在那里的北洋水师接舰水兵墓)

“海圻”舰出国,是1911年4月24日,由巡洋舰队统制程璧光率领,从上海杨树浦海军码头出发,前往英国参加英皇加冕国际阅舰式。参加完阅舰活动后,“海圻”于8月31日从英国出发,跨越大西洋,在9月10日抵达美国纽约访问,以回应当时美国正在竭力施展的对清政府的热情笼络。

(跨越大西洋的“海圻”抵达纽约,正在进入哈德逊河口。成为第一艘到达新大陆访问的中国军舰)

(“海圻”舰官兵前往美国纽约市政厅前举行仪式活动)

在美国期间,刚好清王朝驻南美的使节反映墨西哥等国有通过排华法案的意图,经报告清政府外务部,又由外务部上报清廷,最后决定让“海圻”从美国顺道去“访问”一下墨西哥等国,结果把这些中、南美国家吓得够呛,古巴、墨西哥等国都公开表态,不会歧视华人。

(离开美国后,“海圻”前往南美实施炮舰外交。照片是“海圻”进入古巴哈瓦那港)

当从南美再返回英国时,是1911年的11月3日,很快即听到了国内发生反清革命的消息。此后,事实上“海圻”选择了滞留英国观望的态度。由于程璧光是同盟会的老兄弟,又是孙中山的同乡和朋友,因而在英国受到同盟会的笼络,最终程璧光决定率领“海圻”回国参加反清起义。

(回国后换挂青天白日满地红海军旗的“海圻”)

事实上,“海圻”回国时,清王朝尚未灭亡。等到“海圻”返国后,清帝已经退位,中华民国北京政府已经成立。当时,对于“海圻”舰的普通水兵来说,并没有什么不适应,而且民国海军部还给予他们很优厚的嘉奖,但是对于率领“海圻”出去的程璧光来说,却感到了失落,这种失落其实不是来源于清王朝的不复存在,而是因为“海圻”回来晚了,新政府的海军部已经建立,程璧光没能得到期望中的海军总长位置。

至于那个大清,此时在这些海军官兵们心里,早就随风而去了,谁还去管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