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處時的樣子,“往往”體現一個人的修養

你的親密小友,悅讀子墨,喜歡記得關注哦~

獨處時的樣子,“往往”體現一個人的修養

或許有人會說:人之所以孤獨,是因為交不到知心朋友,無處傾訴自己的情感,才逐漸淪為個人的依存,獨自面對生活的寂寥與空蕩。其實,非也。孤獨並不僅僅指代個人與外在的聯繫,更重要的是面對自己的內心,與自己靈魂的溝通。

有時,縱使身邊繁華無限,但內心卻是有種說不出道不明的空虛和冰冷。想找件事去做,試圖將它釋放出來,但到頭來,卻有種力不從心,無所適從的感覺。心靈的治癒,並不只是靠外力,更重要的是自身在面臨這種愀然突襲的空洞時,應當如何應對。

釋放的方式有很多種,但並不一定適合與每一個人,只有選對了如何將其分解的方法,將自己的身心得以放鬆,才不失於為一種最好的方式。放鬆自己,隨心遠行。

獨處時的樣子,“往往”體現一個人的修養

-01-

孤獨是一種生活狀態,值得享受。

一個人的時候,更容易靜下心與自己對話,更能明白自己心中所想。拋開所有外界的干擾,成為一個全新的自己吧,因為那個時候,你最真實。

人一旦擺脫了外界的束縛,就會不由自主迴歸到個人世界中,在這個空間裡,自己就是主宰。比如說工作完成後,能夠回到家舒服的窩在沙發裡。無關乎工作的繁雜,無關乎生活的繁瑣,也不必過多去在意來自各個方向意見不一的眼光和言論。你就是你,一個獨立的個體。

這種狀態,值得享受。好不容易從繁忙奔波的一天中鬆解出來,整個人都得到釋放,並能在這個輕鬆的獨處環境下體驗愉悅,或是感受晚間清風,抑或是天邊繁星點點,隨時盪漾在心頭的興致與寧靜,這一刻,只有自己才能體會得到。可能是一種美好,一份欣喜,或許什麼都不是,只是在無言中,悄然到來的內心的感知。而這,就足夠了。

獨處時的樣子,“往往”體現一個人的修養

-02-

一個人的時候,會更專注去做一件事。

無論是清晨早起,還是晚間休憩的那段時間,都是人最放鬆的階段。周圍的一切都安靜下來,一個人,並不顯得孤獨,而是換種方式去享受這片難得的寧靜。

無論是作家寫作,還是藝術家作畫,曲作家編曲等等,周圍的環境有時也許能成為一種素材。心最放鬆的時候,靈感也能夠來得快,整個人陷入沉思,就連發呆也很有趣。

學會獨處,將能讓人們在工作時能夠快速進入專注的狀態,效率也會更高。當人們身心完全投入到一件事情當中時,就很容易產生“心流”狀態,並且當你順利完成這件事情時,會獲得內心更多的愉悅,成就感爆棚。

獨處時的樣子,“往往”體現一個人的修養

-03-

享受孤獨,是從另一個角度去獲得自由。

一個人並不是孤獨,懂得與自己相處,和內心對話,反而讓人更能感到充實。相比較與觥籌交錯的應酬,紙醉金迷的沉淪。獨處,更是一個人精神層面更為快活,更加充滿力量的自由揮灑。

靜靜的讀一本書,利用週末的閒暇時間給自己準備一份早點,在公園裡迎著清爽的微風慢跑,這些都是獨處時能夠輕鬆感受的美好時光。或許那個時候,人們最輕鬆,也最容易獲得幸福感,不是嗎?

四周一片祥和,如微風細雨拂過,內心的寧靜在此時逐漸瀰漫開來,隨即漸漸覆蓋了周圍的環境。一切顯得如此清和,舒適,寧靜致遠。這就是心靈所獲得的前所未有的自由,當你身心放鬆的時候,這種效果會更明顯,也更持久。

獨處時的樣子,“往往”體現一個人的修養

世間廣闊曠遠,心間自是一番天地。當你懂得與自我對話,懂得將心靈沉澱,將會在這靈動的氣息間獲得更多的快感,遊走於全身,如同置身於幽谷,清靜,自然。

悠然佇立與天地之間,如同高僧參禪,遺世獨立,感受塵世這番靜謐,迴歸心靈的本真,探尋一切屬於自己的遼闊與清幽。這或許就是內心深處所憧憬的自由吧,獨處,即能尋一方歸處,將心停留,安放,去感受人間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