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时期的大盂鼎,反映着奴隶制社会下的何种状态?

大盂鼎是我国西周时期的一件青铜器,现在陈列在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里。大盂鼎有一米多高,三百多斤重,上面显现着兽面花纹,鼎内腹部还铸有二百九十一个字的铭文(古代浇铸在青铜器上的一种文字)。鼎上虽然布满了古色斑斑的绿锈,但是上面的字迹还清楚可认,从铭文中我们知道这个鼎是西周奴隶主贵族盂的财产。青铜鼎的形状象个香炉。一般有二只脚两个耳朵,古时候,鼎是一种烧煮食物的器具。但是实际上它不仅用来烧煮食物,在奴隶制社会青铜鼎还是→种礼,器。哪一级奴隶主贵族用什么样的青铜鼎,用多少个青铜鼎,在当时是有严格规定的。例如,天子用九个鼎,诸侯用七个鼎,卿大夫用五个鼎,士用三个鼎。

西周时期的大盂鼎,反映着奴隶制社会下的何种状态?

大盂鼎

这种制度,反映了奴隶主贵族的阶级地位和特权。这也就是后来的孔老二所说的“周礼”。当时,奴隶主贵族立功受赏以后,通常也要铸鼎来显示自己的荣耀。大盂鼎就是奴隶主贵族盂在周康王二十三年(约公元前九八二年)九月受到赏赐以后铸造的。一天,天刚蒙蒙亮,全国最高的奴隶主头子周康王就在皇宫里发布命令,把大批奴隶、土地、服饰、车马、兵器赏赐给盂。盂受赏以后,开始铸鼎,铸鼎那天举行了隆重的仪式,并且把周康王的命令铸在鼎上。鼎铸好以后,盂把它供放在宗庙里,传给子孙,象征奴隶主的世袭特权。当时,在生产工具非常简陋的情况下,要铸造一个象大盂鼎这样的青铜鼎可真不容易啊!

西周时期的大盂鼎,反映着奴隶制社会下的何种状态?

从采矿、运输到冶炼、浇铸,不知要花费多少奴隶的血汗。今天我们看到大盂鼎,在我们眼前就仿佛出现了一幅千万个奴隶辛勤劳动,用他们的双手创造社会财富,推动历史前进的壮丽图景。大盂鼎不会说话,但是它用自己身上的铭文,控诉了西周奴隶社会的残酷统治。铭文记载了由于盂对王忠诚,镇压奴隶有功,在国都得到大量赏赐的经过情况。盂得到的赏赐有:一罐子祭神用的香酒、许多车马、衣饰和旗帜,还有人鬲六百五十九人,夷司王臣(少数族的管家奴隶)十三人,夷人(少数族的奴隶)一千零五十人。看,周康王的一道命令,不知有多少奴隶连同他们的子孙一起被打进暗无天日的地狱。

西周时期的大盂鼎,反映着奴隶制社会下的何种状态?

孔老二鼓吹什么“礼治”和“仁爱”,这哪里有什么“礼”和“爱”,有的只是奴隶主的屠刀和奴隶们的血泪。从大盂鼎的铭文记载中,我们还可以清楚地看到,奴隶在当时是奴隶主的私有财产,他们和东西一样,可以随意赏赐、交换和买卖。不是吗?周康王一次就赏赐给盂一千多个奴隶。在另一件青铜器“智鼎”上有“匹马束丝”的记载,就是说一匹马和一束丝可以交换五个奴隶。而奴隶又是一种最低贱的财产。从周康王赏赐的礼物中看,祭神酒被认为是最高尚的,因此,列在赏赐的首位。接着是车马、衣服和旗饰等物,而奴隶虽有家内和种族之分,但他们都列在末位,是最下等的。

西周时期的大盂鼎,反映着奴隶制社会下的何种状态?

奴隶主死了,他们就和随葬品一起殉葬。奴隶的这种悲惨命运,正象恩格斯说的那样,“劳动者不过当作有声的工具,和当作半有声工具的动物。”奴隶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激起了奴隶们的反抗斗争,到西周末期,奴隶斗争形成一股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促使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后来在不断的历史变革中,大盂鼎被埋进了地下。十八世纪三十年代,这个西周有名的大盂鼎,在陕西省郡县礼村被挖掘出来了。在解放前漫长的岁月里,大盂鼎一直被地主官僚、豪绅军阀霸占着。解放以后,它才真正回到人民手中,成了向工农兵和红小兵进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的教材。

我是“迅捷”,执笔走天涯,与大家一起分享、了解中国的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