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大家都假装很懂餐饮

大家假装很懂:

1 懂菜品,单品思维---目前看来有些确定是不合适的

2 懂装修,轻装修,重装饰---看看持久品牌的做法吧,伪命题,他们在隐蔽工程里埋有多少RMB(很多关乎体验),多的配饰品会增加人工

3 加盟知名品牌---自己能够持久赚钱的,都是怎么做的,做好店面再转加盟,而大部分,自己没做好,就赚快钱,坑坑不一样

4 定位---定位是有出发点的,有周遭条件的,出发点理解错了,基本就完蛋了,太多例子了,列举出来,会伤人的 ,查查倒闭的知名品牌,大都会涉及

5 营销---营销是有限度的,过度的营销只会快速的消失,黄太吉,雕爷牛腩等等

6 网红---我们需要持红,持久下去,不做短暂的过客

7 桌位数---如果不是根据实际的经验,排队比空着效果会更好


这些年大家都假装很懂餐饮


8 门头艺术小字---酒香不怕巷子深,关键是你是否能够熬到那个时候,还是简单直接告诉顾客吧,你是做什么的,什么个定位,你是不是他的菜

9 明档---如果没有特色,优势,如果不能让客人更信任咱们,那可能是明儿不当

10明星开店---活下来的不多,明星不是常青树,可以尝鲜,不能持久

11持续低折扣---吸引些低质客户,一旦恢复价格就消失

12 关注别人---忽略自己,本末倒置

13 抄袭---不可能抄出灵魂,最起码要找到自己的异同点

14 配送中心---盲目上马,紧张了资金链,消化不动

15 半成品---不能盲目跟随,中国人讲究的“锅气”比较重要

自从网红餐饮鼻祖黄太吉开始,中国餐饮营销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而且资本和高知人群蜂拥而入,2012年黄太吉在北京开了第一家店,次年便获得数百万的天使轮融资,2015年黄太吉开创外卖,获数千万A轮融资,2.5亿元B轮融资。品牌最高估值曾一度达到20亿元,创始人喊出“一年卖出100亿元煎饼”的目标,并称要做“中国麦当劳”。此前的2018年11月,同样是未支付货款40余万元,黄太吉首次被列入失信执行人。赫畅曾总结了关于黄太吉的10大关键词:第三人格、个人崛起、体验立场、信息倒灌、组织降维、传媒消融、破立颠覆、社群经济、价值观通货、中国势力。令人眼花缭乱,唯独没提到“产品好吃”。他疏忽了品牌发展的最重要部分——产品力。

2012年之前的餐饮策划,餐饮培训屈指可数。以后就雨后春笋般发芽成长起来:观见餐饮小学,花椒学院,未来食,熊猫餐饮课堂,飞鸟餐饮学堂,中成伟业,汉源,亿欧,CCIA餐享荟,勺子课堂,麦青汇,靠谱投,餐饮公会,餐饮魔学院,餐饮疯人院等等机构组织。大大的繁荣了餐饮市场,也给了餐饮人很多知识,给那些迷茫的人指明了方向和道路。有的人成为了学习控,每次学习,对他们来说都像天降甘霖,久旱的雨露。只是有些培训人,他们假装懂了餐饮,有些餐饮人也假装懂了餐饮。陷入了:培训千万遍,回来依旧干。

2012年之后的餐饮策划和餐饮定位公司也同样井喷状出现,定位理论创始人杰克 · 特劳特,被誉为“定位之父",于1969年在美国《工业行销》发布论文《定位:同质化时代的竞争之道》首次提出商业中的“定位"观念,1972年以《定位时代》论文开创了定位理论,并在四十多年的实战中致力于定位理论的不断开创与完善:1981年出版学术专著《定位》。1996年,推出了定位论刷新之作《新定位》。2001年,定位理论压倒菲利普•科特勒、迈克尔•波特,被美国营销学会评为“有史以来对美国营销影响最大的观念"。2009年,他推出了定位论落定之作《重新定位》。时隔这么久,餐饮定位理论,在中华大地进行了热火朝天的升华。关键是原来这拨人没有餐饮知识,觉得这是雷军雷教主所说的风口来了,大家就都来了。有的餐饮企业就成了实验小白鼠,在无声无息中消失,自己还不好意思说。定位定位,不是定定位公司的位,是根据餐厅菜品定位,弃本逐末。


这些年大家都假装很懂餐饮


2019年餐饮人已经没有原来那么热衷于听课了,一部分人开始发挥他们真正的工匠精神,钻研他们的产品力,开始照顾顾客的五感六觉了。培训风潮过去一波,策划公司又去追逐他们的另外的风口去了。20年坚持下来的一定是对餐饮行业深耕的人群,不管是培训公司,还是策划公司,还是餐饮人。餐饮是一个门槛低的行业,但是做好,确实需要人的用心,用脑子干,用心去干。不要动辄就要开一万家店,动辄PK麦当劳,动辄超越海底捞,太大的梦想会击碎你的脑神经,牺牲掉理智的脑细胞。

.......

这些年大家都假装很懂餐饮


盗火者餐饮设计帮大家总结些实战经验,易懂的做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