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所謂的為孩子好一定就是真的為孩子好嗎

“或許是我們的孩子,或許是我們自己”是紀錄片《幼兒園》所表達的主題。

即便只是在講述一幫小孩子上幼兒園的故事。卻從中讓我們對這些孩子產生的思考。同時一些社會現象也在這些孩子身上隱隱約約的體現出來。

孩子進入幼兒園是學習的第一步,這部影片以幼兒園內生活日常為主線,中間穿插黃色單獨幼兒問答畫面,引發人們的思考。為什麼孩子這麼早熟,而又是為什麼小孩子自小就要給他們上各種培訓班?

《幼兒園》裡有許多值得我們深思的地方,父母的放手和老師的接手,真的能讓孩子更好的學習嗎?讓孩子從家裡的這個環境進入到了幼兒園的環境當中。小朋友們又真的能像家長想象的那樣美好嗎?

幼兒園正是孩子無意注意佔優勢進行學習的階段,選對一個好的幼兒園至關重要。孩子本來是不同的,但是被老師要求的一致,不然就要被“反省”,幼兒園小孩子很多,老師很難真正關注到一個孩子,這讓孩子在幼兒園更加的孤單孤僻。

這部電影真實的反映了孩子價值觀和世界觀的形成,以及老師在幼兒園照顧孩子的情況。

一個小孩子並不認為警察是保護人民的,而是認為交警能收很多的錢,要把錢給自己的領導,怕自己的領導沒錢。

《幼兒園》:所謂的為孩子好一定就是真的為孩子好嗎

恨日本人,不管是好人壞人他都恨,認為日本人是最壞的一種人。

《幼兒園》:所謂的為孩子好一定就是真的為孩子好嗎
《幼兒園》:所謂的為孩子好一定就是真的為孩子好嗎

小小的年紀就已經開始討論足球,有自己對社會的認知,但並沒有被糾正

《幼兒園》:所謂的為孩子好一定就是真的為孩子好嗎
《幼兒園》:所謂的為孩子好一定就是真的為孩子好嗎

老師把中國隊輸球的原因丟到孩子身上

《幼兒園》:所謂的為孩子好一定就是真的為孩子好嗎

老師在催促孩子休息是動“口”動手,

《幼兒園》:所謂的為孩子好一定就是真的為孩子好嗎
《幼兒園》:所謂的為孩子好一定就是真的為孩子好嗎

這些是幼兒園普遍存在的現象。孩子的成長應該是快樂的。幼兒園是孩子獲得面對最初社會所需的基礎知識、技能和態度的場所。從幼兒園開始,孩子們逐漸瞭解家庭、社區和幼兒園裡的人,並開始理解社會和環境問題,會如何影響自己。

為了把孩子送進幼兒園,在門口扭頭就走也未必就真的是為了孩子好。孩子也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單純”,什麼都不知道。打著一切為了孩子的由頭,讓孩子學這學那,過早的接觸社會又真的對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