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時代,做一個被大數據視為誤差忽略的人

今天我想和大家聊一聊這幾年特別火的一個詞語——大數據。

“以前的20年我們把人變成了機器,未來20年,我們會把機器變成人!”

這是馬雲基於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所做出的判斷。

而在向人們介紹什麼是大數據的時候,馬雲曾舉過幾個形象生動的例子:

“你們知道購買最大的內衣罩杯的消費者是在哪幾個省?我這兒都有!”

“最小的是哪個省?是浙江省!

“你們知道全中國哪個省的男人,最喜歡給妻子買比基尼嗎?”

是新疆、內蒙!那些永遠看不到海的地方。”

大數據時代,做一個被大數據視為誤差忽略的人

這就是大數據!

但實際上大數據比我們想象的還要厲害,它早已經把人瞭解得差不多了。

比如有一位富有的美國老太太,她的業餘愛好就是賭博。

她經常抱著小賭怡情的心態光臨賭場,輸點小錢從不放在心上。

可如果有一晚上她輸的太多了,那她很有可能痛定思痛從此戒賭。

有一個下午她一直輸,當她輸到接近900美元的時候,一個服務員笑容可掬地走了過來:“看來您今天手氣不太好啊。不如就玩到這裡吧,我們的牛排很不錯,要不您去吃頓晚飯?算我們請客!”

這位老太太可能連智能手機都不會用,但是她本人卻早已被大數據分析得清清楚楚。

這家賭場有每一位顧客的實時賭博記錄,他們可以根據顧客的年齡、收入和住址等個人信息以及賭博信息,計算該顧客的“疼痛點”:一晚上最多輸多少錢下次還能再來玩。

賭場一旦發現某位顧客今天輸的錢接近疼痛點,免費牛排之類的節目就要出場了。

大數據時代,做一個被大數據視為誤差忽略的人

如今每個人幾乎都不可能逃離大數據,除非你隱居深山,不問世事。

但如果大數據預測你會這樣,結果你就是這樣,那麼你的身份到底是什麼?

普通人、俗人還是分母?

更為關鍵的是如果你做事處處符合大數據,那麼你和機器人又有什麼區別?

但令人慶幸的是這個世界上卻仍然有一些人的數據因為距離大多數人的主流數據太遠,而被模型視為誤差直接忽略。

可恰恰就是這些不能被統計模型預測,拒絕按照任何設定好的程序行事的人才是這個時代真正的英雄。

在幾十年前要成為這樣的人也許很難,但在今天,卻變得容易了許多。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近些年我們的周圍發生了越來越多讓我們難以理解的人和事,老人摔倒了該不該扶需要討論,明星吸毒後該不該復出需要討論。

我從未想到社會發展進步到今天竟然連一些最基本的價值判斷都已經開始變得模糊不清。

當我一次又一次看到類似於這樣的討論時,我才漸漸明白原來要成為這個時代真正的英雄並不再需要你去創造什麼東西,只需要你去守住一些東西,堅持一些在這個時代下看起來很愚蠢的事情。

大數據時代,做一個被大數據視為誤差忽略的人

記得曾看過一個電視訪談節目,節目中被稱為清華最優秀的在校生之一的梁植向高曉松,蔡康永,馬東三位評委尋求幫助,希望他們可以給自己未來的工作提供一些建議。

結果卻遭到了清華老校友高曉松的怒斥,認為他作為名校生一沒有胸懷天下,二沒有改造國家的慾望,卻來這裡問大家該找個什麼工作,簡直是愧對清華十多年的教育。

其中高曉松說的一句話讓我印象特別深刻:

名校畢業不是用來找工作,名校培養學生,是為了讓國家相信真理。

什麼是真理?

真理就是那些看起來與這個利益至上以自我為中心的世界格格不入的觀念和態度,就是那些我們發自心底本應該堅持的價值判斷。

善與惡,黑與白,真與假。

我最近就看了一本講述古董行當裡護真與造假的小說。

書中主人公許願衝動,固執,做起事來全憑一腔熱血,常常不計後果。

但縱使許願有如此多的缺點,他卻自始至終一直堅守著古董行業“去偽存真”的古訓。

也正如主人公自己說的那樣,許家男人,總會堅持一些看上去很蠢的事情。

哪怕面臨絕境險境,只要秉承求真之心,手握無偽之物,任爾東南西北風,自巋然不動。

因為對真實的敬畏,是每個人良心深處的一條底線。

大數據時代,做一個被大數據視為誤差忽略的人

到底應該堅守什麼,其實我們大部分人心裡都是清楚無比,因為那些需要堅守的東西,不需要太多的權衡計算,不涉及太多的利益糾葛。

英雄的選擇其實就是康德式的:做出什麼選擇不是為了什麼好處,僅僅是自己認為應該這麼做。

可也正因為這是康德式的選擇,才使得這條路失敗的風險極大。

但如果你從未失敗,這隻能說明你玩的不夠高級,如果失敗一兩次,便放棄、認命,然後和大部分人一樣過大數據預測好的生活,那麼你就是那個最像機器人的人。

其實,最終是成為這個時代的英雄還是“機器人”全在自己的一念之間。

就像萬維鋼在《智識分子:做個複雜的現代人》一書中說的一樣:在機器人時代,有智識、有勇氣、追求自由,這才是真正的人。

可無論智慧,自由還是勇氣,這一切的背後需要我們做的就是看透了滄海桑田,卻依然能堅持一些看上去無比愚蠢的事情。

最終,成為那個被大數據視為誤差忽略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