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感《人們都叫我動物》


讀感《人們都叫我動物》

與他相識是在2019年初冬,那天太陽打盹的時間稍微長了一些,直到中午時分,才在風中感覺到些許暖意。我是下午抵達的那家,位於北京通惠河北路的書店,店名很有意思,叫做“多抓魚”,是一家專營二手圖書的創意書店,書店給人的第一感覺是,小眾、文藝,但當你慢慢了解它以後,會發現無論是光線、色彩、陳列布局,等,還是人與物之間的交互體驗,都應用的恰如其分。


《人們都叫我動物》這本書是我從B1回到一層結賬臺之間,偶然看到的……現在回憶起帶走他的理由,是因為他的故事敘述模式很特別,是用採訪錄音--轉述成文字的形式進行的。


2020年3月26日,我讀完了最後一盤磁帶……嗯……還算是個圓滿的故事……其實,當我讀到第十九盒磁帶時,已經開始幻想要寫一篇怎樣的書後感。當時在想,我可能會以延續“動物”以後的故事作為開端,儘可能把他們的後來添一些色彩,以此來免去心中的點點遺憾……結果,作者辛哈老師沒有留給我這個“機會”。


在讀這本書時,我的心裡經歷了幾個思想過程:

1、“動物”是誰?他經歷了什麼?人們為什麼叫他“動物”?這是一本人與動物的故事?

2、在“動物”身上,一定經歷了某些,生活在鋼筋水泥下,我們之外的故事……

3、這個故事是真實的嗎?世界上是否存在著那樣的真實,如果把我們扔過去,生活,會是怎樣的

4、他、她、他、她、他,“動物”,你的故事結尾到底是“天堂”還是“地獄”?

讀完後我在想,辛哈老師想告訴我們什麼?如果說,當我沒有完整讀懂老師要傳達給我的,那就換一個角度——我接收到了什麼?

最後,我相信世界的某一角落,一定存在人間煉獄,我也相信即便在如此不堪的環境中,也會滋長出快樂,就像圖書的封面一般,男孩的眼神夾雜著堅韌與快樂,他們的生活是我們不曾經歷的,他們的快樂是我們不曾領悟的…


補充,涉及劇透:我非常喜歡辛哈老師書中的兩段描述:

一是聖徒扎法爾在選擇絕食這一種極端抵抗的方式,猶存片刻,作者給出的,選擇這種的理由,我認為那是絕對真實的…

二是“動物”在瀕臨死亡下大篇幅的,如同電影般的描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