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正确的对待自杀?

死亡,是一件公平的事情,是一件人人都要经历的事情,也是一件令人“谈死色变”的事情。死亡包括自然死亡和非自然死亡。长此以往,中国文化中有一种贵生忌死的传统,更是对自杀持否定态度。自杀是结束生命的最直接和最简单的方法,为什么要自杀呢?为什么不好好的生活下去呢?我们都知道,生命只有一次。

自杀的人很多,对于原因也是各不相同。有的人死的大义、死的悲壮;有的人含冤而自杀;有的人死于“士可杀不可辱”的气节;也有的人用死以谢天下。自杀的手段有很多,像跳桥啊,上吊啊,喝毒药啊,还有像电视剧中一样割腕的,凡是自杀的人都需要莫大的勇气,并且承受巨大的痛苦才能完成死亡的任务。

为什么选择自杀这一极端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难道自杀的人不知道生命只有一次吗?就算死亡,为什么不能考虑自己的父母、亲戚、朋友的感受?难道到了不得不死、非死不可的程度了吗?有预谋的自杀还是只是想要尝试死亡的感觉?

自杀的年龄呈现年轻化的趋势,现在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太脆弱了,动不动拿跳楼威胁自己的父母和自己的老师,动不动拿去死对亲近的人进行言语反驳。我不知道他们理解不理解死亡的意义和自杀的后果。自杀未遂那是万幸,如果救治不及时,那付出的不仅仅是一条人命,而是毁了一个家庭的幸福,对于整个社会,都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人在自然中成长,免不了生活中的磕磕碰碰,每个人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当然每个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或多或少都有一丝缺陷。天地本不全,何况生活在天地中的人。如果死亡能够解决任何问题,自杀能够改变任何现状,那么这个社会未免也太简单了。我们要活着,勇敢的活着,不卑不亢的活着,当遇到问题而又经过长时间的奋斗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们就会在那一瞬间明白活着的美好,生活的乐趣。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生活在社会这一大环境下,我们不可能独立的完成每一项任务。这就要求合作,合作免不了要沟通,而有效的沟通是解决人与人矛盾的常见方法。如果生活中遇到什么难题,特别是青少年,要主动和父母老师进行沟通,说不定父母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话,朋友偶尔的提醒会解开心中的问题。千万不要小看别人的力量,只是沉浸在自己的思绪里,那样只能徒增烦恼,甚至会走上极端。

当我们遇到生活中困难的时候,也不要放弃读书。有时候一本好书能改变你的思维,甚至影响到你整个人生观。书籍有净化心灵的作用,能使焦躁的心变得平静下来。没有什么困难是解决不了的,也没有什么坎儿是迈不过去的。总之一句话,天是塌不下来的。即使天要塌下来,但是要请你一定在天塌之前好好的活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