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千万中国年轻人提供生存机会的美团们,是不是一个伟大的公司?


大家好,最近在市场上跑了一大圈,和好多外卖骑手做了比较深的交流。

今天回来和大家汇报一下最近的一些感触。 今年上半年有篇文章,大概意思是《我985名校毕业,去送外卖了》,曾经很热闹的刷屏过,当时有想过写点东西来讲讲,后来忙又给放下了。

这一次和骑手小哥密集的交流完回来决定把这篇文章给补上,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当时这篇文章的大概中心意思是这样的:


北大法学硕士张根,辞去北京光鲜亮丽的白领工作,当了四个月的外卖配送员。

一年后,他将这段经历写成文章,发表在自己的公众号上。


他说:送外卖的初衷,其实只是想摆脱一种阶层焦虑。

身边的人都太过优秀,

让他觉得自己连快乐都有罪恶感。别人拿3万工资,自己拿着1万工资,居然还有脸周末去看电影?

难道不应该努力加班,赶紧把这个差距补上吗?

当这种焦虑达到不可调和的地步,他决定去一个未知的行业未知的阶层体验生活。


他观察到的外卖小哥,似乎比他快乐得多:

早晨醒来唯一的目标就是多送几单东西;下班后,回职工宿舍的路上,买点熟肉、凉菜、馒头,再来瓶啤酒;吃完和朋友吹吹牛,洗个热水澡;在北京每个月赚上八九千工资,干上几年回家,盖房、娶妻、做小买卖。 于是,在女朋友出国后,他辞掉了坐写字楼的工作,去做了一名外卖员。4个月的送外卖生活,让他瘦了40斤,也让他可以静下心来,安稳地做好任何一种工作。
然后他说,他终于明白:“我已经习惯了通过追求不属于我的东西让自己变得体面,但是每次都让时间撕掉了遮羞布,这让我的人生充满了讽刺的重复。”



我们不去点评每个人的不同心路历程,
而是换个角度来看看,除了商业模式牵引社会发展外,美团饿了么是做了一件多么伟大的事情:

数据来自《城市新青年:2018外卖骑手就业报告》

¤2018年共有270多万骑手在美团外卖获得收入,有67万来自贫困县;
¤在人口组成上,骑手群体以80、90后居多,92%为男性。
¤77%的骑手来自农村,多来自河南、安徽、四川等经济较为贫困的省份。

他们共同的需求是跳出农村


外卖骑手年龄段从一二十岁到四五十岁都有,

学历层次从小学没毕业到大专乃至本科毕业各种。


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曾经在工厂打过工,

也有中途辍学的或者刚从某些草鸡大学毕业的学生,

还有曾经的饭店服务员、临时水电工、也有以前的滴滴司机、退役军人;

他们大部分人在你所在的城市累死累活一辈子可能都买不起一套房子,当然,也有极少数的赶上了一波机会能够在郊区供着一套房子。 而他们最大的共同点是,他们基本都来自农村。 他们身上背负着要改变命运的压力,跳出农村活在城市里是他们非常质朴的想法,
而问题是,他们能接触到的世界太小。
即使他们牢牢的保持着一颗鲜活的上进之心,也会被过高的成本对学一门一技之长望而却步。

他们要面临的问题是选择问题


在和骑手交流的时候我会想,如果我是他们,我会怎么选择?选择什么才能去赚钱,去改变自己的命运。 这次我们交流的所有骑手中,一个安徽淮北的小哥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说

我选择送外卖的原因就一个,
以前我在工厂流水线上干活,一点都没有安全感,因为那个活太机械了,我就算干了五年也一点没有价值,而且说不定哪天就被机器给替代了。


现在我送外卖,时间相对自由一些,我还能有时间去报个培训班学点东西,大家现在都在说无人驾驶,说不定外卖未来也不要人送了呢,我得学点东西。
反正,送外卖的收入比工厂打工高一些,
时间上自由一点,我可以去学点30岁以后有用的东西,干个几年攒点钱然后把大城市里的一些新东西带回我们老家,自己做点生意就不用回农村了啊。”



一个从农村出来的年轻人,身无一技之长,想在一个陌生的发达城市能够生存下去,已经很难。
还想挣点钱,开开眼界,学习一些更领先的知识,完成人生的第一次储备,为后来的发展做好各种基础,更难。
而美团们带动的外卖服务业,成为了底层年轻人最好的机会。

我们经常会看到:
有人送外卖一年去转行开店做商家,生意很好,而且因为干过小哥当然很理解小哥,和小哥关系相处的非常好;


有人送外卖一年去做了餐饮相关销售或者产品经理,业务能力、对产品的理解很有灵魂。
有人送外卖几年回老家买了套房子,为孩子将来接受更好的教育以及结婚做好了物质准备。……



美团们为近千万的骑手提供的不仅仅是一份工作,而是一个机会。
站在这个角度,他们是一个伟大的公司,
感谢他们为底层的年轻人提供了一个能够在残酷的社会中可能活得更好的机会。

这是一件比商业模式更有价值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