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到底能不能扛住此次疫情危機?

疫情局勢在世界範圍內持續惡化,目前全球累計確診人數已經超過100萬。全球累計確診人數從10萬到100萬,只用了不到1個月的時間。


考慮到最近一段時間,疫情最為嚴重的美國、意大利、西班牙等國家,還沒有出現明顯的拐點;而土耳其、巴西、印度、俄羅斯等前期疫情較輕的國家,近來疫情局勢有惡化加劇的跡象。所以,未來全球疫情究竟要發展到什麼程度,還是個未知數。


中國經濟到底能不能扛住此次疫情危機?


受疫情影響,全球的正常經濟生活都被打亂,除醫療物資意外的經貿往來幾乎中斷。全球經濟的大衰退已不可避免,人們唯一在意的只是經濟衰退的程度而已。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2020年全球經濟將出現負增長,經濟衰退的程度可能會超過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


身處全球經濟衰退的大環境,我國能否扛得住,是否也會陷入經濟衰退的危險呢?


易行君認為,中國經濟受疫情影響,發展速度減緩已經不可避免。但我國並不會陷入經濟大衰退,我國有足夠的經濟韌性,能夠扛得住。


首先,我國已經成功的控制住了新冠肺炎疫情。


中國經濟到底能不能扛住此次疫情危機?


我國已經成功的控制住了新冠肺炎疫情,這是中國能夠避免經濟大衰退的前提。儘管我們為此付出了近2個月經濟停擺的代價,但目前來看,這一切都是值得的。因為成功的控制住疫情,才有可能全面恢復正常的經濟社會生活。


目前,在國家一系列財政貨幣政策的支持下,全面復工復產已經在全國各地有條不紊的開展,疫情最為嚴重的湖北地區,復工率也已經超過9成。生產經營的全面恢復,只是時間問題。


在全面復工復產的同時,國家也在逐步的採取措施恢復老百姓的正常生活,讓中國社會重新流動起來。


其次,我國是世界上唯一擁有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


很多人擔心,世界疫情的加劇,國際貿易的中斷,會讓我國的重要原材料採購受阻,進而影響企業的正常生產。這種擔心有道理,在全球經濟分工日益細化的今天,某些重要原材料的進口中斷,確實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企業的生產。


但這種影響並不會是致命的。因為我國擁有世界上全部的工業門類,這就意味著儘管在某些重要的原材料或零部件方面,我們的技術水平不如外部進口的,或者我們的生產成本較高。但並不會因為短供而完全卡殼,我們完全可以退而求其次,從國內採購。並且,從長遠看,採購需求的增加,還會加速我國在這方面的技術進步,讓國內的技術水平快速的趕上國際先進水平。


另外,倘若疫情在世界範圍內持續惡化,導致國外的企業長期停工停產,那作為世界上唯一的“淨土”,中國就會成為全球企業的諾亞方舟。國外企業為了能夠生存下來,不排除來華投資建廠的可能。那就會進一步完善中國的工業體系,帶動中國經濟的發展。


最後,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費市場。


2020年,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脫貧的收官之年。一個擁有14億人口的大國,全面脫貧意味著什麼?意味著強大的購買力即將迸發,意味著一個前所未有的超級消費市場正在形成,意味著我們龐大的內需隨時可以支撐起經濟的發展。


另外,中國人有儲蓄的優良傳統,我國是世界上儲蓄率最高的國家之一,儲蓄率高達45%。儘管我們儲蓄是因為社會保障體系尚不健全,為了對抗風險,也算是無奈之舉。但俗話說,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特別是現在這個時候,手裡的存款成了老百姓撐過危機的底氣所在,也是風險面前整個家庭的韌性所在。


龐大的人口基數、持續改善的經濟條件,全球最高的儲蓄率,讓國家有可能通過刺激消費擴大內需,來拉動經濟的增長,從而將出口減少的影響降到最低。


近來,全國各地都在大規模的發放消費券,就是政府刺激消費拉動內需的重要舉措之一。


易行君認為,從疫情局勢、生產體系、消費能力三個維度綜合來看,面對疫情,我國經濟的韌性十足。在全球經貿受損嚴重,全球經濟衰退的大環境下,我們完全可以通過擴大內需、自給自足的方式,來拉動經濟持續增長,並不會出現經濟大衰退。


疫情面前,工業門類齊全,內需韌性十足,中國經濟扛得住!

中國經濟到底能不能扛住此次疫情危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