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惠民县名人录

孙 武

人物|惠民县名人录

孙武(生卒年不详),字长卿,活动于春秋末期。《新唐书》载,其祖父田书为齐大夫,因伐莒有功被齐景公赐姓孙氏,食采于乐安(今惠民县)。孙武所著《孙子兵法》,是我国最早的军事著作,被历代誉为“兵学圣典”,置《武经七书》 之首, 在国际上亦影响深远。因此,孙子被尊为“东方兵学鼻祖”。

东 方 朔

人物|惠民县名人录

东方朔(公元前161~前93) ,字曼倩,西汉著名文学家,平原厌次县(今惠民县香翟乡钦风街)人。少失父母,长养于兄嫂。十二岁学书,十五岁学击剑,十九岁学孙吴兵法。汉武帝继位后,征集天下人才,东方朔上书自荐,被令待诏公车,继待诏金马门,又被召为常待郎,后升任大中大夫。东方朔生性聪慧机敏、灰谐滑稽,常在武帝面前调笑取乐,也察颜观色,直言切谏。武帝迷于射猎,不恤民情,扩建上林苑,东方朔上谏三不可;武帝想改善一下社会侈靡风气,东方朔建议武帝做几件实事带个好头;东方朔还上陈农战强国之计,兴利除弊之策,临终劝武帝远巧佞退谗言。这些事关国计民生的意见虽得武帝赏识,但多不见被采纳。东方朔晚年,不顾年老体弱,刻苦著述,有《答客难》、《非有先生论》等著作传世。宋元丰年间被追封知辩侯。

展 子 虔

人物|惠民县名人录

(展子虔游春图)

展子虔(约550~618) ,隋渤海郡(今惠民县何坊乡展家村)人。他历经了北齐、北周,至隋任朝散大夫,以擅画道释、人物、鞍马、楼台、山水和寺庙壁画而闻名。他一生作品很多,其中《游春图》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山水画精品。展子虔的绘画古朴典雅,用细而有力的线条勾画物像轮廊。人马虽小如豆,但一丝不苟,形态毕现;山石树木行笔有轻重、粗细、转折、顿挫之不同。展子虔的山水画,对唐代绘画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李思训、李昭道父子即继承了展子虔的画法,以擅长画青山绿水而驰名于唐代画坛。展子虔不但是著名的山水画家,还是画壁画的能手。他曾为长安(今西安)洛阳等地许多寺庙画过大量宗教题材的壁画。后人称他是一位“上继六朝传统,下开唐代画风”的隋代著名画家。

格 谦

格谦(?~616),隋末农民起义军首领,渤海厌次(今惠民县)人。隋炀帝奢侈腐化,滥用民力,并连续三次大举进攻高丽,把广大农民投入无穷无尽的徭役和兵役的灾难之中,农民起义相继爆发。613年(隋大业九年) 格谦响应邹平王薄起义,起兵反隋。他以豆子卤亢(惠民与阳信、无棣一带的大片盐碱洼地)为根据地,拥众十余万,自称燕王,对抗官府。616年(隋大业十二年) 为隋将王世充攻杀,余部由高开道(今阳信县人)率领,继续活动于渤海一带。

康 进 之

康进之(1264~1294),元代棣州(今惠民县)人,是元代前期的著名杂剧作家,钟嗣成的《录鬼簿》将其列为前辈已死名公才人。其所作杂剧有《李逵负荆》、《黑旋风老收心》,散曲有《赠妓武陵春》一套。现存他的《李逵负荆》剧本是元代最优秀的作品之一。《李逵负荆》写的是王林老汉在梁山附近的杏花庄开酒店,歹徒宋刚、鲁智恩冒称梁山首领宋江、鲁智深到酒店吃酒,并抢走老汉的女儿满堂娇。率真莽撞的李逵轻信了老汉的哭诉,怒不可遏,愤然回山,怒斥宋江、鲁智深,砍倒“替天行道”杏黄旗。宋江与李逵一同下山对质,弄清了事实真像。李逵羞愧难当,主动负荆请罪。宋江命李逵捉拿歹徒,救出满堂娇将功折罪。一场风波平息,增强了义军首领的团结,维护了梁山泊的威望,后人根据《李逵负荆》改编了许多戏曲剧目,至今仍畅演不衰。


袁 化 中

袁化中(? ~1625),字民谐,明武定(今惠民县城)人。1607年(明万历三十五年)考中进士,历任内黄、泾阳知县,多有善政。1620年(明泰昌元年)提升为御史。他耿直、清廉,勇于扶正压邪。熹宗时,上书论述时政“八事”,切中利弊要害;又与杨涟等上书弹劾魏忠贤,揭发崔呈秀贪污行径,遂遭魏忠贤阉党诬陷。时人称为“六君子”的袁化中、杨涟等被捕入狱,受尽酷刑,冤死狱中。崇祯初才得平反,赠官太仆卿。追谥“忠愍”。清初,惠民县修建了“双忠祠”

李 浚

李浚(?~1446),字伯渊,明代乐安州遂家村(今石庙镇御史街)人。永乐初入太学,后升为监察御史,巡按四川。1424年(明永乐二十二年),李浚以父丧回籍家居。1426年,宣宗即位。乐安州汉王朱高煦蓄谋举兵夺位称帝,派人致请李浚。李浚佯为应诺,托疾不往。为揭发汉王谋反之事,他先召族众共谋,又让母亲和两个儿子离家避险,然后至济南请都指挥使靳荣发给符验以便进京告变,遭到与汉王有约的靳荣反对后,李浚化名王刚星夜赴京。朱高煦闻密报派人追杀未遂,李浚金殿奏陈汉王反情。宣宗御驾亲征,围乐安城,用神机铳箭猛攻。朱高煦自知不敌乃降。宣宗以李浚告变有功,晋其为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并改乐安州为武定州,乃取武力平定反叛之意。1428年(明宣德三年) ,李浚奉命督理浙江粮储,镇守易州柴厂军屯。1436年(明英宗正统元年) ,又奉命巡守辽东。他戍边八年,事绥人安,晋升为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后因病离职回乡。死后,诏谥“忠诚”。绅民为他与袁化中合建“双忠祠”。遂家村改称李御史村,后称御史街,村东南有御史墓。址在今县招待所西南隅),纪念袁化中和李浚。

李 之 芳

李之芳(1622~1694) ,字邺园,谥号文襄公。今惠民县城南门街人。1642年(明崇祯十五年)中举人。1644年明亡,李之芳于1647年(清顺治四年)进京考中进士。历任浙江金华府推官、刑部主事、刑部郎中、广西道御史、湖广道御史、吏部右侍郎、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等职,对顺治、康熙两代皇帝“忠诚勤慎”。 167 3年(清康熙十二年)六月,李之芳以兵部侍郎身份离京去杭州总督浙江军务,继而平定耿精忠之乱。 前后历8年,率不足4千人马奋战大小140余役,打败了降清后又叛清独立的耿精忠数万之众,维护了国家统一。三藩之乱平定后,李之芳于1682年(清康熙二十一年)八月应诏回京。因其出师年逾五十,还朝须发皆白,公卿士大夫莫不相顾叹息,康熙皇帝亦为之动容。回朝不久,即上书请命发还难民子女,赈济被战灾民,发放耕牛和种子使灾民迅速恢复生产。是年晋升兵部尚书,不久托病辞职回家。1683年(清康熙二十二年),康熙皇帝南巡,李之芳前往“迎驾”。不久又被召回北京,官拜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入阁办事”,被尊为“阁老”,成为清初汉族人中职位最高的官员。1688年被命离职归乡。

孙 允 荣

孙允荣(1870~1900),惠民镇大孙家村人。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曾于惠城十字街东租三间小屋做木匠活,也做灯笼出售。晚上在鼓楼街拳场学武,练就一身好功夫。1900年六月,孙允荣去庆云黑牛王庄挂号入义和团,回村后竖起了“山东省武定府惠民县城西大孙家大师兄孙允荣” 的义旗, 口号是“扶清灭洋”,成为义和团中“乾字团”的一支生力军。入团不久,即杀不法天主教徒,在城乡造成很大影响。他还与济阳中部的义和团取得联系,相互支援。八国联军侵占天津、北京后,山东巡抚袁世凯颁发了《严禁拳匪暂行章程》,规定捉住拳民,定杀不赦。鲁北一带的义和团处于极端艰难境地,孙允荣毅然率众南下。九月,孙允荣与济阳县的大师兄陈云岭等人传帖召集惠民、济阳、章丘、邹平、商河、齐东六个县的义和团一千余众聚集于济阳县东部玉皇庙,抵抗清军的围攻,并准备兵进济南。孙允荣被推为六县总大师兄、大元帅。他们提出了“红灯照,义和团,打东洋鬼子不费难”,“天下红灯照,遍地义和团”的战斗口号。袁世凯闻讯后,派得力干将查荣绥(候补知县)前往镇压。八月二十九日查带领马步兵150人,从洛口乘船顺黄河下济阳,闰八月初一凌晨于龙王庙登岸后直扑玉皇庙。孙允荣探明此情,三路埋伏团民,待清军进入埋伏圈后,冲杀而出,清军惊恐大乱。查荣绥见事不妙,拨马南逃,被孙允荣纵马赶到,刀砍死于马下。袁世凯又命陵县知县倪嗣冲、管带雷震春,率马步兵500人,于闰八月初三日赴玉皇庙攻打义和团。参将张勋从海丰发兵,在惠民、济阳、商河边界截击。寡不敌众,团民失利,遂化整为零,以待时机。孙允荣潜返惠民,藏于城西香王家村。由于歹徒告密,知县柳堂带官兵挟大孙家村首事、族长追捕到香王家村,声言若不自首,便将大孙家村人全部杀死。孙允荣为救村民,挺身而出,毅然就擒,被解送济南。九月初一英勇就义。

陈 永 玲

陈永玲(1929——2006),原名陈志坚,祖籍山东惠民大年陈乡大年陈村,京剧旦角。 1929年生于青岛。读书时对京剧就有特殊爱好,曾拜南方“四大名旦”王芸芳为师学旦,后考入北平中华戏曲学校学戏,师从筱翠花。后拜梅兰芳、尚小云、荀慧生为师,工青衣花旦。他戏路宽广,唱做俱佳,曾组“玲声社”挑班演出于京、津、沪等地。常演剧目有《小上坟》、《战宛城》、《拾玉镯》、和《贵妃醉酒》等。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曾与谭富英、裘盛戎、李多奎等到青岛演出,受到欢迎。他娶名伶言慧珠之妹言慧兰为妻。后任兰州市京剧团团长,并于甘肃省艺校任教。任香港戏剧演员协会理事长、香港陈永玲京剧团团长。海外报刊评论他是“集梅、程、尚、荀、筱绝技于一身”的“中国名旦”。其学生魏海敏是顾正秋后的第二位获得美华艺术协会颁发的“终身艺术成就奖”的坤伶。

高 英 培

高英培(1928--2002)祖籍山东省惠民县大年陈乡大高村,相声表演艺术家。1928年生于天津市,少年时曾在家乡生活过。1948年拜赵佩茹为师。1951年满师后,开始撂地演出,老艺人周德山、吉评三等都给他捧过哏。1954年参加天津市和平区曲艺团,同范振钰结成对子。1958年和62年,与范振钰两次赴福建前线演出。十年动乱,被下放到天津纸制品厂蹬过三轮。“四人帮”垮台后重返舞台。1979年调到全总文工团。1985年被评为十大笑星之一。高英培艺术功底扎实,表演风格火爆,尤其擅长表现天津市民生活,语言节奏和舞台气氛与观众心理相吻合。代表作品:《跟谁对着干》、《教训》、《不正之风》、《大家研究》、《钓鱼》、《欢迎批评》、《八扇屏》、《山东话》、《白事会》、《离婚》、《英雄岛》、《皆大欢喜》、《好阿姨》、《别扭话》。

郭 传 璋

郭传璋(1912—1990),1912年11月生于山东省惠民县大年陈乡斜郭村。1917年定居北京。1936年加入中国画学研究会。1930—1948年多次在北京、天津等地举办个人画展。1953年为毛主席六十诞辰画青绿山水《松鹤延年图》。1956年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1957年入北京中国画院。1959年与颜地合作《漓江山水》参加出国展览。1962年应聘为中央戏剧学院兼职教授,同时在北京师范学院等校任课。曾为人民大会堂、中南海、钓鱼台国宾馆、毛主席纪念堂、天安门、北京市委、首都图书馆、北京饭店等绘制巨幅国画多幅。1985年《云瀑图》、《云崖揽翠图》选为国家领导人新年贺卡。

陈 西 林

陈西林(1867~1946),字荫东,曾用名陈敬汉,大年陈乡大年陈村人。清末考入天津武备学堂,因体质欠佳,毕业后又转入铁路学堂工程科学习。1888年 (清光绪十四年) 毕业后,投身于铁路建设事业,曾任京张铁路帮工程司(据原始档案记载)、京绥铁路总工程司、副局长兼总务处长等职。

董 晴 岚

董晴岚(1882~1966)原名董葆光。惠民县城察院街人。董晴岚少年家贫,几次辍学。29岁考入山东省经济专科学校。1915年毕业后受聘到东省立第四中学任校监兼教员。1927年任惠民县第一高小和女子完小校长。治学严谨,为人正直。1939年1月,日军第三次侵占惠民城,并组建伪政权。董晴岚愤然离职,困居家中,不为日伪政权办事。日伪人员对他采用了扣押、罚款、监视、限制出城等手段,也未能迫其就范。惠民解放后,董晴岚欣然接受共产党的领导,积极参与恢复志诚小学、开办教育研究会、筹建惠民中学等工作。画谱》等画集。

杨 忠

杨忠少年时代就投身革命,曾任乡少儿部儿童团支部书记,后又被推选为大桥乡苏维埃主席。他带领贫苦农民,打击地主豪强,并亲手处决了三个恶霸地主。1930年, 杨忠带领大桥乡的20多名青年到永新县参加红军。同年5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不久,到了瑞金,在红军队伍里做宣传工作。1934年10月,随红三军团参加了两万五千里长征。长征途中,任某工兵连指导员。到达边区后,进“红大”学习,后被分配到某部担任*****科长。平型关战役后,在一一五师任团长,后任新兵团政委。1938年9月, 杨忠担任八路军济阳支队政委。1940年春天,任鲁北支队司令兼政委。翌年2月, 任一一五师教导六旅政治部主任。9月4日,奉命率旅政治部机关、宣传大队和十七团一营、三营执行打通冀鲁边区与清河区联系的任务时,途径惠民县陈牛、夹河等村,遭六路日军的包围和袭击。突围时不幸中弹牺牲,时年32岁。


张 广 宇


人物|惠民县名人录

广州市委书记.(惠民县缁角人)

魏 肇 庆


魏肇庆(1853~1902),字燕昌,魏集大地主魏毓炳的后代,官至武定府同知。他家土地占全村的三分之二,并在北京、天津、青岛、济南、滨州等地设有当铺和银号。他在雇工剥削和高利敛财的同时, 亦向县粥厂捐钱谷济贫,又捐银500两资助知县沈世铨重修《惠民县志》,赚得“乐善好施”之名。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耗巨资修建两角带炮楼的城堡式庄园,三年乃成。解放后,庄园归公。1977年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李 丰 山

桑落墅镇李行(hang)头村人,对越自卫反击战一等功臣。1985年11月25日,在越南前线的猫耳洞里,来自山东省惠民县的战士李丰山给惠民县的党组织写了一封信:如果自己牺牲了,请把自己抚恤金的一半交给父母,另一半交给学校。两个月后,李丰山不幸壮烈殉国。亲人们含着热泪,把他的抚恤金送到了学校。烈士的事迹感动了58万惠民父老乡亲。1986年5月10日,对越自卫反击战一等功臣李丰山烈士追悼大会在惠民县城召开。共有两千多人参加。


郭 宝 庆

郭宝庆(1934~1955),桑落墅镇宁家村人,出生于贫农家庭。幼年随母讨饭,历尽艰辛。 1945年惠民解放后,郭母当选为村妇救会主任,郭宝庆加入了儿童团。1948年参加村基干民兵。 1953年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4年加入共青团。1955年1月18日,参加一江山岛战役。在空军和炮兵掩护下,他和全连战友弃艇登岛,受到敌人暗堡火力阻击。为减少部队伤亡,他首先冲破敌人的封锁,扑向暗堡,将手榴弹投入敌堡枪眼。一声巨响,敌堡被摧毁,郭宝庆却腹部中弹,英勇牺牲。战后,浙江省修建了一江山岛烈士陵园,为他塑了像。部队为他追记二等功。


吴 洪 英

吴洪英(1911~1946) ,女,出生于惠民县何坊乡王家湾一个贫农家庭,出嫁到牛茁村。在其丈夫共产党员牛连奎的影响下,她懂得了革命道理,全力支持丈夫工作,由一个家庭妇女逐步成长为一名革命战士。1945年,日本投降后,吴洪英积极动员妇女参加妇救会、秧歌队,斗地主恶霸,搞减租减息,使群众运动开展得轰轰烈烈。1946年8月8日,渤海区党委工作队在牛茁村开会,被牛子明一伙匪徒包围。吴洪英为掩护工作队安全转移,不幸被捕。敌人将她吊在树上严刑拷问,要他供出工作队部的姓名、住地。她始终回答:“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她被打得遍体鳞伤,血肉模糊,在场群众无不为之泪下。敌人无计可施,便搬出铡刀威胁她,她仍毫不畏惧,毅然走向铡刀,英勇就义。


高 博

高博(1918.6--1992),山东惠民人。童年在北京求学。后随父母迁居南京。1938年中学肄业后去武汉,参加大众剧团,后转入抗敌演剧一队任演员。1944年入新中国剧社。抗战胜利后随剧社至上海。1947年在影片《鸡鸣早看天》中扮演角色,同年入大同电影企业公司。1950年起任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主要影视作品有两家春、海魂、聂耳、老兵新传、早春二月、红日、神圣的使命、流亡大学、月随人归、小大老传、508疑案、包氏父子、不平静的旅程、张衡、飞向太平洋、闪光的彩球、顾此失彼 、心弦、好事多磨 、傲蕾·一兰、神圣的使命、港*谍*影、第二个春天、火红的年代、 青山恋、 51号兵站 、向海洋、鸦片战争、椰林曲、 马兰花开 、怒海轻骑 、几番风雨、红楼残梦、鸡鸣早看天、柳浪闻莺 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