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在洞庭湖以北,是千湖之省,科教文化實力位居全國前列

湖北省,位於中國中部偏南、長江中游,洞庭湖以北,故名湖北,簡稱“鄂”,省會武漢。

湖北是承東啟西、連南接北的交通樞紐,武漢天河國際機場是中國內陸重要的空港。長江自西向東,橫貫全省1062公里。長江及其最大支流漢江,潤澤楚天,水網縱橫,湖泊密佈,湖北省因此又稱“千湖之省”。

它在洞庭湖以北,是千湖之省,科教文化實力位居全國前列

湖北文化底蘊深厚,中華民族的始祖炎帝的故里在湖北。春秋戰國時期的楚國在長達800多年的歷史中,創造了楚文化。

湖北省科教文化實力位居全國前列,是中國重要的高等教育基地。湖北省科學研究水平全國領先,國家科技獎獲獎項目數量,連續7年位居全國前四。

它在洞庭湖以北,是千湖之省,科教文化實力位居全國前列

黃鶴樓是武漢的城市地標之一,因唐代詩人崔顥“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的詩句而名揚天下,李白等都為黃鶴樓留下了詩詞。登上黃鶴樓遠眺,可以看到滾滾長江和武漢三鎮風光。

黃鶴樓位於武漢長江南岸的黃鶴樓公園內,是公園的主體景點,公園和黃鶴樓統一售票。黃鶴樓與岳陽樓、滕王閣並稱為"江南三大名樓",相傳原址始建於三國時期,歷代屢建屢毀,今天看到的黃鶴樓,是1985年重建的。

它在洞庭湖以北,是千湖之省,科教文化實力位居全國前列

黃鶴樓坐落在蛇山山頂,樓5層,高50餘米,72根圓柱拔地而起,60個翹角凌空舒展,恰似黃鶴騰飛。樓內各層佈置有大型壁畫、文物等。樓外鑄銅黃鶴造型、勝像寶塔、牌坊、亭閣等一批輔助建築。樓面用10多萬塊黃色琉璃瓦覆蓋,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色彩絢麗。

黃鶴樓公園有正門和南大門兩個進出口,南大門距離公交車站更加近些,公園不是很大,無論哪個門進入,對遊玩都沒太多影響。黃鶴樓與首義公園和辛亥革命博物館比鄰,距離武漢長江大橋下的臨江大道,步行約半小時。

它在洞庭湖以北,是千湖之省,科教文化實力位居全國前列

武漢東湖,是武漢的城中湖,分為四個區域:聽濤景區、東湖磨山景區、落雁景區和吹笛景區,四個景區各具特色:聽濤休閒、磨山賞花、落雁觀鳥、吹笛遊山。聽濤景區位於東湖的西北岸,景區內有以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為主體的景點群,還有新建的沙灘浴場,是當地市民重要的納涼休閒之地。主要風景點有:行吟閣、長天樓、牡丹園等。每年元宵節,這裡還會舉辦大型的“東湖燈會”。 湖北省博物館也在景區內。磨山景區位於東湖的南岸,景區內設有多個植物園,花木品種繁多,有名是櫻花、荷花和梅花(每年都會舉辦各種賞花節)。景區的櫻花園內,櫻花品種和規模遠盛於武漢大學。這裡還有楚文化遊覽中心,主要景點有:楚城、楚天台等。落雁景區位於東湖的東北岸邊,是一個溼地公園,以湖濱溼地、古樹名木為特色。每年冬天,這裡聚集著數以萬計來自北方的鸕鷀,並常有大雁、野鴨、白鷺等鳥類。景區還有鵲橋相會、鴛鴦合歡等人工景點,是當地人婚紗攝影的熱門場所。吹笛景區位於東湖的東南部,是由之前的馬鞍山森林公園改建而成,湖畔有座吹笛山,景區內森林茂密,可以爬山和燒烤。

它在洞庭湖以北,是千湖之省,科教文化實力位居全國前列

武漢長江大橋,是長江上修建的第一座橋樑,也是武漢的地標性建築。大橋橫跨於武昌蛇山和漢陽龜山之間,1957年建成。橋的兩端建有民族風格的橋頭堡。大橋的建設得到了蘇聯政府的幫助,整座大橋充滿了厚實的俄式風格。

大橋分為兩層,上層是公路,兩旁有人行道;下層是鐵路。大橋南、北橋頭堡下分別是武昌江灘和漢陽江灘,武昌江灘附近有黃鶴樓(從橋頭堡步行約半小時可到)、辛亥革命博物館等景點;漢陽江灘附近有龜山公園和晴川閣等景點。

它在洞庭湖以北,是千湖之省,科教文化實力位居全國前列

武漢長江大橋是可以步行走上橋面,並走過江的。你可以從武昌的黃鶴樓附近和漢陽的龜山公園南門附近,通過引橋走上橋面過江,全程耗時約50分鐘;或者在大橋南、北兩個橋頭堡下,乘坐電梯(電梯收費)到達橋面後,再步行過江,全程耗時約30分鐘。

它在洞庭湖以北,是千湖之省,科教文化實力位居全國前列

遊覽武漢長江大橋,可以和橋頭堡附近的景點一併遊玩。也可以步行走過大橋,在橋面上遙看武漢三鎮的風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