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翻譯下文

有一個從岳陽來的客人,拿著滕子京太守的信和洞庭湖的地圖來告訴我說:“希望您寫篇記述的文字.”我打開信查看地圖,(看到)從岳陽門往西到金雞的右邊,其外面有一個又高又長的建築,叫做偃虹堤.問建造此堤和為此堤命名的人,客人說:“這都是我們滕太守做的.”又問他這樣做有什麼好處,回答說:“洞庭湖是天下最險要的湖泊,岳陽又是荊州、潭州、貴州和蜀州四個地方的要衝.過去往來於洞庭湖的船隻,到了也沒停泊的地方,只能在南岸的渡口停泊,那些需要到州中辦事的又要繞遠路又很疲憊,而且常常害怕風波興起,擔心船被打翻,人被淹死.現在船到了全部停泊在堤下,有事到州里的,路又近又不用擔心.”我問這個堤規模有多大,需要用多少人,回答說:“堤全長一千尺,高三十尺,厚度越往下就加上二尺,到最上邊能達到底部厚度的三分之二,需要用一萬五千五百個工,而且不超過時間完成.”我問他開始是如何謀劃的,回答說:“州里把這個事上報給轉運使,轉運使選擇有能力的官吏視察是否可行,反覆了多次,最後又上報朝廷,由三司來決定,三司決定說可行,他們都沒能改變我們太守的決定.”又說:“這是有德行的人的舉動,可以為此寫篇文字.”

大概為百姓考慮得深遠的人,在開始謀劃一些事情時就是精到的,所以能夠用力少而取得的功效多.憑藉百步遠的湖堤,抵擋天下最兇險和最不可預測的擔心,使當地百姓得到好處並且遍及荊州、潭州、貴州、蜀州,凡是往來於洞庭湖的人,不論是遠是近都得到這個堤的好處.而且岳陽又是四個地方的要衝,往來的船隻在此停泊的,一天要有多少呢!事情不怕幹不成,怕就怕容易壞.建造人開始並非不想讓它長久完好,可是繼承者倒常常把它廢棄.自古以來有才德的人,為了百姓興利除弊,它們的遺蹟到處都有.假使其繼承者都像剛開始建造的人那樣用心,那麼百姓到現在仍然受惠,天下還會有把有利的事物丟掉的嗎?這也是滕太守擔心的原因,所以讓我寫篇紀念文字給後人.

滕太守志向大、能力強,在當世很有名.在朝廷急需用兵用人的時候,他曾經被朝廷重用過.但還沒有功成名就,就退下來當一州的太守,並沒有用他的全部才能,只是稍稍發揮,憑修這個堤來惠及百姓.他深思熟慮,不用花太多的力氣而收到成倍的功效,這種做事的行為可以作為後世人仿效的法則,這是我第一個該寫此記的理由.不只是想著為當時的人讚譽,而是考慮到讓千秋萬代獲利,並且告訴後代不要把(它)廢棄,這是我第二個該寫此記的理由.岳陽的百姓與洞庭湖中往來的人們,都想為滕太守記下這個功勞,這是我第三個該寫此記的理由.因為有這三個該寫的理由而不能不寫,於是就寫下了此篇文字.慶曆六年某月某日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