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書坑儒”是錯誤決定還是迫不得已?這個決定加速了秦的滅亡?

前言

思想作為一個時代的現實反映,往往對於時代的進步起著先導性的作用。一旦某一個時代的思想出現了超前性或者滯後性,那麼就代表著這個時代即將出現動盪局面,而這個動盪局面的產生往往就是由思想層面上顯現的。如果大多數人的思想沒有出現劇變,維持著較為統一且穩定的程度,這個時代也就在平穩地發展。

在中國的遠古時期,有著諸多的思想門類,那時候的思想雖然不成體系,卻是當時遠古人群生活在遠古時代在精神層面上的具體體現。比如各種的圖騰崇拜等等,這些都是由於遠古人類對於所處的社會認識不夠全面的體現。對於一些當時無法解釋的現象,他們只能表示畏懼和尊崇,這也是那個時代思想的侷限性所在。

“焚書坑儒”是錯誤決定還是迫不得已?這個決定加速了秦的滅亡?

甲骨文占卜

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以及人類意識的不斷提高尤其是在統治集團層面,他們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更加註重對於思想層面的引導和控制。起初在夏、商兩代表現的還不是很明顯,商朝有文字記載的思想觀念,在統治思想層面也是通過占卜來諮詢上天的旨意。而到了西周時期,思想已經有了明顯的進步,敬天保民的思想開始成為主流。

《國語》載:"若本固而功成,施徧而民阜,乃可以長保民矣,其何事不徹?敬所以承命也,恪所以守業也,恭所以給事也,儉所以足用也。以敬承命則不違,以恪守業則不懈。"

春秋戰國時期的思想更加多樣化,徹底擺脫了之前僵化且單一天神信仰,諸子百家的思想更加貼合現實,尊重民眾,如墨家、儒家思想。但是有的也講究在統治層面要堅持控制民眾思想,為專制主義服務,譬如法家、陰陽家的思想。秦朝繼承這種思想混亂的局面,為了保證封建統治的穩定性和長期性,必須加強思想控制。

“焚書坑儒”是錯誤決定還是迫不得已?這個決定加速了秦的滅亡?

圖騰崇拜

焚書坑儒前的秦朝思想現狀

秦朝建立之後,諸子百家的思想在傳播上已經深入到百姓層面,各大思想流派紛紛著書立說,教授學徒,使得他們的思想得到了廣泛傳播。正是這樣,才使得春秋戰國時期成為中國古代歷史中思想變革最為激烈的時期,百家爭鳴為之後的王朝統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秦朝初期,首先就在圍繞著採取分封思想還是郡縣思想上展開了激烈的爭論。

以丞相王綰為主要代表的復古派,他們堅持認為要恢復西周時期的分封制,西周能夠享年800載的重要原因就是分封思想的貫徹執行。而鐵血宰相李斯對此卻不以為然,他認為春秋戰國時期的動亂,就是因為分封的諸侯們相互征伐,不把天子放在眼裡而導致的,不能夠使原來的悲劇重演。對此他認為應當採取更加適合中央直接控制地方的郡縣思想,只有這樣秦朝的統治才能夠穩定長久。

《史記》載:"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眾,然後屬疏遠,相攻擊如仇讎,諸侯更相誅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皆為郡縣,諸子功臣以公賦稅重賞賜之,甚足易制。"

“焚書坑儒”是錯誤決定還是迫不得已?這個決定加速了秦的滅亡?

百家爭鳴

秦始皇在思索再三之後,最終採取了李斯的建議,由此開始了在國家行政體制上的改革。但是春秋戰國時期遺留下來的思想問題還沒有得到徹底解決,我們要知道秦國之所以走向強大,是因為採取了法家的改革思想,建立了符合封建專制統治的政治體制。而秦初這種思想混雜的局面在法家面前、在封建統治者面前是絕對不能接受的。

當時秦朝主要流行儒、道、墨、陰陽等家的思想,其中影響最大的就是儒家思想流派。他們一再反對秦始皇的君主專制統治,同時廣大儒生不斷談論古今,始終對於秦朝統治者出身西戎而心存不滿。因此無論從當時的君主思想控制的需要還是當時的社會思想表現來看,對於思想層面的改革勢在必行。

“焚書坑儒”是錯誤決定還是迫不得已?這個決定加速了秦的滅亡?

韓非子

思想控制的舉措以及焚書坑儒事件的發生

關於思想的控制和改革基本上都是經由丞相李斯一手提議和辦理的,當然這是在秦始皇的絕對支持下進行的。鑑於廣大民眾不斷迷信那些虛無縹緲的鬼神現象,李斯主張將有些書籍全部沒收,關於農業、醫療方面的書籍可以保留,以便民眾可以全身心投入到農業生產當中,而不是整天活在幻想當中。此外對於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的書籍也要全部上繳,禁止私自收藏。

《史記》載:"私學而相與非法教,人聞令下,入則心非,出則巷議,誇主以為名,異取以為高,率群下以造謗。如此弗禁,則主勢降乎上,黨與成乎下。禁之便。"

收繳諸子的書籍主要是為了奠定秦朝初期法家思想一家獨大的地位,這樣可以將法家那一套關於嚴刑峻法、加強君主專制的思想貫徹執行,從思想層面保證封建地主階級的絕對統治和秦始皇的君主專制。此外對於那些《詩》、《書》等文學作品也是加以禁止閱讀,這樣無非就是想讓廣大民眾始終處於被封建思想的統治之下,使他們不可受到前人的思想以古非今。

“焚書坑儒”是錯誤決定還是迫不得已?這個決定加速了秦的滅亡?

李斯

另外在教育方面,秦朝禁止私自開設學堂。因為春秋戰國時期的思想家們廣收學徒,使得自己學派的思想得以繼承、流傳。秦朝堅決不允許私自開設課堂進行教學,為的就是某些不滿秦朝統治的學者利用教學的機會傳播詆譭秦朝的思想觀念,從根本上杜絕思想多樣化發展的局面產生。

然而,秦朝對於思想和知識分子的壓制力越強,殊不知這些有一定思想的學者的反抗意識就會越強烈。僅僅過了一年,一些術士以及儒士便開始對秦始皇的高壓政策表示不滿,他們希望能夠回到那個思想自由的時代,並且對當時的秦朝社會和統治者進行了強烈的抨擊。秦始皇便發動了焚書坑儒,一時間秦朝的思想領域充滿了黑暗。

“焚書坑儒”是錯誤決定還是迫不得已?這個決定加速了秦的滅亡?

焚書坑儒

焚書坑儒的危害性

秦朝面對建立之初社會所存在的思想混雜的現象,經過立體化的改革措施之後,起到了明顯的效果。但是卻令當時的秦朝社會充滿了黑暗和恐懼。本來普通民眾在思想上的認識就不高,並且他們只是本分的勞動者,但是經過秦朝的高壓控制之後,他們每天走在路上都會要注意言辭,這種現象大有西周幽王統治時期的道路以目的趨勢。

對於知識分子的衝擊則是更加具有毀滅性的。這些知識分子大多都是經歷過戰國時期思想開放自由的環境的,並且他們也繼承了春秋時期那種兼容幷包、百家爭鳴的光榮傳統,。焚書坑儒的發生,更加使得這幫知識分子群體心灰意冷,他們面對著黑暗的思想高壓,沒有武器反抗,有的只是自己的思想和熱血。

“焚書坑儒”是錯誤決定還是迫不得已?這個決定加速了秦的滅亡?

古文經書

對於人心的恐嚇和摧毀在一時間內是難以恢復的,這種在思想上的戰爭流血遠比刀槍棍棒的戰場上更加令人害怕,所受到的傷口更是難以癒合的。可以說秦朝的那一代知識分子在封建統治者的極端思想控制下,失去了自我,沒有了自己的靈魂。只有少數意志極其堅定的思想者還在堅持自己的信仰,有的直接站出來抗爭,有的則在等待時機重見天日。

焚書坑儒對於知識分子造成了巨大的傷害,並且對於中國古代優秀的文化也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損失。大量的前人古籍在這次思想災難中被焚燬,秦朝焚燬的不只是書籍,更是千百年來從有文字記載那時一直在綿延不斷前人寶貴的思想傳承精神和成果。春秋戰國諸子百家的著作除了少部分被有識之士保存之外,大多數被焚燬,這也直接成為兩漢時期今古文之爭的重要原因。

《說苑》載:"始皇聞之大怒,吾異日厚盧生,尊爵而事之,今乃誹謗我,吾聞諸生多為妖言以亂黔首。乃使御史悉上諸生,諸生傳相告,犯法者四百六十餘人,皆坑之。"

“焚書坑儒”是錯誤決定還是迫不得已?這個決定加速了秦的滅亡?

分封與郡縣之爭

評價

對於焚書坑儒的評價當然也不能一刀切,任何事物、任何時間都有其背後動因,而這個動因往往以時代背景為主。秦朝實行焚書坑儒的極端政策,從根本上來說是為了維護封建地主階級的統治,是為了避免思想錯綜複雜而造成的國家混亂。一旦國家在思想上出現混亂,必然會造成社會動盪,而春秋戰國時期動亂局面的出現,一定程度上也是因為西周時期尊祖敬宗思想的衰落導致的。

既然是秦朝完成了華夏統一的歷史任務,既然是統一,那麼就應該在各方面都應該體現出統一的樣子來。秦朝統治者的做法的確過於極端,但是他們也是為了保證法家思想能夠佔據主流思想。一個時代必然有其主流時代思想,春秋戰國時期雖然是百家爭鳴,但是真正被各國採納的還是法家思想,秦國在運用法家思想實現統一,自然也就要將法家思想放在王朝的主流地位上了。

秦朝既然是封建時代的第一個統一王朝,在各方面的改革和國家治理上都沒有先例可循,因此其出現錯誤也是應當理解的。控制思想是王朝治理的一部分,但是要合情合理,不能一刀切處理。有的思想對於王朝統治並沒有壞處,就不能夠進行徹底清除,所以說秦朝控制思想還是方式方法的不當。

焚書坑儒慘痛事件的發生,其實也是封建歷史時代侷限性的體現。封建統治者沒有能夠意識到統治的核心問題,只是一味地從某個方面做到“極致”,這是非常不利於社會發展的。秦朝這種高壓的思想控制,也是其命短的重要原因之一,否則如果有更多的開明人士來進行輔佐,秦朝統治可能還會延長一些。

參考文獻:《史記》、《國語》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