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木奇谈和松果日本,以及日本贵族与树木的奇缘

古木与巨树往往有着生命延续千百年后才沉淀而成的威严与大气。爬满苔藓的交错枝干气势十足,令人叹为观止。不知何时生出的树洞被鸟儿和小动物借去当成了家。一棵古树就这样在漫长的时间中顽强地延续着生命,并养育了包括昆虫和菌类在内的成百上千的生命。从古至今,人们总能从古树上感受到永恒的生命力,所以自然也会希望住在树中的神灵能够庇佑自己。

一,被巨树救下一命的圣德太子

有关参天大树的传说与奇闻不胜枚举。据说,六世纪末发生了这样一件与巨树有关的事情。在用明天皇驾崩的587年,围绕对佛教的接受问题,苏我氏与物部氏形成了鲜明的对立场并引发了战争。

松木奇谈和松果日本,以及日本贵族与树木的奇缘

圣德太子在这一年虽然仅虚岁十四,但也上了战场。 战争初期物部军占据优势,以致后来圣德太子被敌军追赶到无处可逃。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他的眼前出现了一棵巨大的糙叶树,其树干突然张开了一个大洞,待他钻进去躲藏后,这棵巨树又将洞口封闭,他得以逃过一劫,摆脱危机。之后,圣德太子用这棵糙叶树的树枝雕出了四天王像,并插在苏我军的头盔上以祈祷胜利。最后,苏我军竟真的一扫颓势,取得了战争最后的胜利。 圣德太子为了感谢糙叶树的救命之恩,在那里建造了一座寺庙。据说,现在位于大阪府八尾市的大圣胜军寺就是这座传说中的寺庙。寺庙中相传救了圣德太子的那棵巨大的糙叶树至今依然安在。

松木奇谈和松果日本,以及日本贵族与树木的奇缘

二,良辨杉与暗杀实朝事件中的银杏

与历史人物有关的树木不胜枚举。奈良时代的高僧良辨幼时的传说"良辨杉"便是一则广为人知的故事。 良辨两岁时,一只大雕趁其母摘桑不备,将他抓走,随后将他放在了东大寺二月堂的大杉树树梢上。目睹此景的义渊将他救了下来。多年后,良辨成为东大寺的初代"别当"。另一方面,良辨的母亲三十年来一直在寻找自己的儿子。最终,以当年母亲雕刻的观音像为证,母子二人得以重聚。这则传说记载于《元亨释书》及《本朝高僧传》,此后歌舞伎以"二月堂良辨杉由来"为主题创作了剧目,由此,这则传说得以在世间广为流传。故事中提到的义渊也是一位著名的僧人,除良辨外还曾抚养玄昉和行基等高僧。

松木奇谈和松果日本,以及日本贵族与树木的奇缘

建保七年(1219年)正月二十七日,源实朝出席了在镰仓鹤冈八幡宫举行的右大臣拜贺仪式。仪式结束后,在暮色即将降临之时,源实朝退席。就在这时,藏在石阶旁银杏树后的公晓突然冲出来刺杀了源实朝。

松木奇谈和松果日本,以及日本贵族与树木的奇缘

公晓是源实朝的兄长源赖家(二代将军)的儿子,也就是说他是实朝的侄子。这起暗杀事件的背后既有幕府内复杂的权力斗争,也有北条氏的阴谋。源实朝死后,曾经的源氏将军一族血脉断绝,之后北条氏作为"执权"掌握了幕府政权。 银杏,也称公孙树或鸭脚树,原产地是中国。据称,银杏应该是在平安时代末期或镰仓初期引入日本的。

松木奇谈和松果日本,以及日本贵族与树木的奇缘

这么算的话,暗杀实朝事件中的那棵银杏的树龄最多不过百年,但即便树龄没有那么大,这棵银杏的树干似乎也足够遮挡住公晓的身体了。 日本各地有许多高大的银杏树。银杏是雌雄异株植物,雌株会在秋天结银杏果。据说,之所以现在经常能在古城遗址看到很多高大的银杏树,是因为当年的武将为应对笼城战而栽种了许多。

松木奇谈和松果日本,以及日本贵族与树木的奇缘

日本全国有许多与达官、显贵、高僧、武将等相关的植树传说。比如天皇亲手种植松树、高僧的手杖或筷子最后长成了参天大树、武将折下并插在地里的树枝长成了遮天蔽日的巨树,等等。这类传说可谓不计其数。 天皇、皇后和皇太子出行在外时会亲手种树留念,这种做法具体是从何时开始的已无从得知,但绝对是自古沿袭下来的,而这种做法成为如今的惯例,不仅是皇室,近年来包括总理大臣在内的身居高官要职之人、外国首相或大使,甚至是运动员和演艺圈人士,均以种树为风尚。这当然是非常值得称赞的事情。几百年后这些树木都将成长为高大挺拔的苍翠绿木,而亲手种下这些树木之人的事迹又有多少能流传到后世呢?

三,松树和日本人

一直以来,喜爱树木的日本人都对松树抱有一种偏爱。 《万叶集》中咏诵树木的诗歌有76首与松树相关,数量之多仅次于描写梅的诗歌,而"梅"往往被归入"花"一类,所以单从树木的范畴来讲,咏诵松树的诗歌最多。

日本的林荫道上种植着许多松树,家中还会摆放用于借景的见越松,正月要在门口装饰由松枝等材料做成的门松,喜庆之事则要用到松、竹、梅等。可以说,日本人已经离不开松树了。 正月里装饰门松的习俗自古便有。门松最初被称作"门木",用于在门上供奉年神,为年神提供附身之处。最开始不仅是松树,橡树、山茶树、朴树、栗树、杨桐、樒树、灯台树等都可以充作门木。平安时代后期,人们为了祈求长寿与繁荣,开始以松木为饰。据说这种演变与武士势力的日益强大息息相关,时人逐渐被松树在荒地也能顽强生根并茁壮成长的韧劲与生命力所折服。首次记载松树的文献是《古事记》的景行天皇条目,其中写道:倭建命(日本武尊)将太刀忘于一棵松树下,回来时发现太刀没有丢失,于是他便夸奖了松树并吟诵了赞歌。 人们对烧制土器和须惠器的烧窑遗迹中留存下来的木炭进行分析后得知,六世纪之前的窑遗迹中并没有发现松木炭。而七世纪后半叶之后的烧窑,则绝大多数以赤松为燃料。也就是说,从六世纪前后开始,人们越来越倾向于使用松木;

松木燃烧后的黑灰即"松烟",用于制作黑色颜料,将松烟混合熔胶制成固体即为墨块。松脂是硬膏与蜡膏的原材料,清漆和松节油都是用松脂制成的,此外,松脂形成的化石即琥珀。 风拂过松树时发出的声响在日语中叫作"松籁"或"松涛",它为日本人带来了种种文学情趣。正如某人所言——"松国日本"。 神话传说提到的树木中,种类最丰富的也是松树。比如,神样松、影向松、山神松、天狗松、羽衣松、衣挂松、驹系松、鞍挂松,等等。甚至还有在神社等地种植的枝叶向下生长开来的笠松(伞松),据说神灵会降临在笠松枝叶上。不论是作为建筑材料,还是作为生活用品材料,甚至作为燃料,树木都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

结语:日本树木孕育了日本精神

树木孕育了日本人文化上的感性。 即便大都市建起了越来越多钢筋水泥的高楼大厦,日本人对树木的喜爱与执着也不会消失。即便现在可以用新式建材取代和室屋顶和墙壁的传统材质,人们却依然会在其表面仿制木头的纹理,这也正体现了日本人对木质的追求,希望大家想一想,森林或行道树,哪怕只是一棵树、一根木柱、一块木板,曾为我们的内心带来了怎样的宁静。而这正是自森林的居民——绳纹人的时代起,历经漫长的历史所孕育出的日本人之精神。

参考文献:

《古事记》

《万叶集》

《元亨释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