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的推演(纯想象)

一、将面临的防疫和经济的艰难选择

国内疫情已经控制住了,也跟国外做了隔离。国外在经历3个月左右的时间如果能控制住。在之后的1~2年的时间里,疫情只是在全球局部地区偶发,并且疫苗的开发快速推进,病毒没有快速变异,那么在低程度上与人类共存,可能是相当不错的结果。

但是如果控制不住,比如美国成为暴风中心之后,印度又拿过来接力棒,接着又传给非洲,南美……全世界轮流传,那就坑爹了。若其还在快速变异,就更坑爹了,接力棒交出去之后可能还会接回来。届时,世界各国或必须在经济上受穷和病毒感染之间做出选择,这可能是鱼和熊掌的关系。

比如一个人存款只有10万,以前年薪12万,吃饭支出7万;而现在部分开工年薪只有2万,吃饭支出还是7万。那10万的存款只够后疫情时代的他支撑2年的时间,在这2年里,必须开发出疫苗,且病毒还不能变异,这几乎是不可能同时实现的,这么多年流感疫苗的效果甚微,就是因为开发速度远赶不上变异速度。这两年可以啃老本,那么两年之后呢?病毒还在,疫苗不有效,怎么办,全面开不开工?不开,饿;开,病。怎么办?

二、 “群体免疫”是选项,但不能一上来就选

群体免疫,这个策略至少不能一上来就用,如果到2年后不得不用的时候,相信人类那时也会达成共识,同舟共济来走“群体免疫”。

现在走,医疗系统将不堪重负。病毒的传染力太强,会造成很多人患病。普通民众无法接受医院治疗能力不足,眼睁睁看着亲人逝去,任何一国都不应一上来就用这样的方法。在有一定的家底,能撑一段时间的时候,肯定会选择先撑一段时间,万一在2年的时间里出现奇迹了呢,万一病毒突然间莫名其妙消失了呢,万一2020年的夏天太阳黑子突然集中爆炸,恰好对病毒RNA有很有效的分解作用呢。自然界的运作,人类还知之甚少,不能排除奇迹出现的可能。

但也许两年过后,什么奇迹都没有发生,那么再走上群体免疫的道路也不迟。相信几十亿人中,一定有相当一部分人对病毒免疫,无症状感染者或为幸存群体的主要组成。人类和病毒将进行相互选择,最终达到平衡。这么多年来,各物种就是在相互选择中共同进化的,长时间的自我隔离,拒绝进化是不能长久的。否则,未来将会有更多更高级的病毒更频繁地对人类发起攻击,原本17年来一回的疫情,未来可能10年、5年、2年、甚至年年来都有可能。

因为病毒在跟着所有的生物体一起进化,而人类把自我隔离起来,没有接受自然选择,所以基因库停滞不前。慢慢的人类就会落后于其他生物体,至少在病毒免疫方面,届时人类将成为所有生物体中的那个落后物种,将更易受到攻击。所以,人类没办法长期拒绝进化,只是人类希望能通过疫苗来实现温和地进化,而不是感染。除非最终无法成功开发疫苗,才不得已走上“病毒感染+个体幸存+种群进化”的道路。下次新的疫情再来时,湖北可能是全国受灾最轻的

三、我们怎么办?

服务业和制造业会大幅萎缩,最后只留下农业吗?如果长期拒绝群体免疫,并且没有成功开发出疫苗的话(注意两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才有可能。否则,没必要这么悲观。

在未来3~6个月里,国内在等待国际形势明朗。国内暂时耗着储备,继续缓慢的发展制造业和服务业,并做好未来自给自足,三大产业均体内循环的准备(闭关锁国)

。即便国外控制不住,他们走上群体免疫的道路,那么应该在几年的时间内也会完成。如果他们控制得住,那么这个时间会缩短。届时再打开国门,也相对安全得多。再匹配上疫苗的开发,和更丰富的防疫经验,对国民的生命是最好的保护。

对行业来说,与人交往的行业和国际交流行业,在未来几年都将受到很大冲击,各行业都将降级。高端人士原本会通过购买很多低端服务来节省自己的宝贵时间,提供若干低端服务的需求,创造低端从业者的工作岗位,而现在他们自己收入下降,增长放缓,于是亲自做饭了,洗衣服了等等,这将导致人员降级、工种降级、产业降级。在防疫期间,上述现象肯定会出现,自不用多说。在国外疫情控制完成之后,可能仍有较大的发展压力。若出现下述情景将导致事态更加严重:

国外经过大规模伤亡之后实现了群体免疫,最终筛选出来的幸存者他们可以跟病毒长期和平共处,就像乙肝病毒携带者一样,病毒他们体内存留,变异。如果届时,国际友人虽然未发病,但是每个人都携带者几种变体,那么我们还是无法打开国门欢迎他们,毕竟他们是经过筛选的,而我国国民是被隔离的,没有经过筛选,固然有一些人也会免疫,但是相当一部分人会感染。

那时,我国或将面临群体免疫和长久闭关锁国之间进行艰难选择了。

太难了,没法完成这个选择题。谁有权替全体做这样的选择呢?对于个体来说:控制支出,压制欲望,准备冬眠。


后疫情时代的推演(纯想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