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研究员王智森:改善营商环境迈出实质性步伐

优化营商环境再“升级”。

改善营商环境,实现机会平等、权利平等,公平竞争,让企业家、创业者安心发展并创业,从中央到地方,近些年来,全面而系统的政策不断出台。

高级研究员王智森:改善营商环境迈出实质性步伐

根据2018年世界银行发布的《营商环境报告》显示,中国的营商环境排名在一年内就从第78位上升到第46位,是全球营商环境改善最显著的经济体。从各地改革实践来看,营商环境优化的成绩明显,企业的获得感提升显著。

不过,不容忽视的是,当前,营商环境仍存在着不少“短板”以及缺乏法治保障等薄弱环节,这些困扰市场主体的突出问题也亟待通过法治化的手段进行解决。

有观点认为,继续优化营商环境,还需要下大力气、啃硬骨头,瞄准企业投资生产经营中的“堵点”“痛点”,出台更多实实在在的举措。

武汉大学广东研究院产业发展中心高级研究员王智森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产业经济调整的过程中,招商难、经商难等问题十分突出,尤其是中小微民营企业的生存环境较为恶劣,优化营商环境迫在眉睫。

10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草案)》(以下简称草案),以政府立法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提供制度保障,要更大力度放权。持续放宽市场准入,实行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进“证照分离”,压减企业开办和注销手续,各地要向社会公开企业开办涉及的证照、办税、银行开户、接入电力等的办理时限,超过时限的,办理单位要公开说明理由。

草案的通过,不仅体现了我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坚定决心。同时,也为企业在投资生产中所遇到的“痛点”开出了一剂实实在在的“疏通解痛”药方。例如,草案提出严控新设行政许可、严禁违法法定权限、程序对市场主体和经营者个人的财产实施查封、扣押等行政强制措施,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等。

有业内观察者认为,草案在规范政府行为、维护市场的公平性与透明性的同时,给企业送上了“定心丸”。

据了解,草案的起草过程,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一方面,聚焦当前市场主体反映强烈的营商环境突出问题,研究提出制度性解决方案;另一方面,对标国际一流标准,推广国内最佳实践,明确了各领域优化营商环境的改革方向和目标。

高级研究员王智森:改善营商环境迈出实质性步伐

“对于企业来说,他们最关心的是市场准入与公平竞争,而这些主要内容也在草案中均有涉及。”王智森表示,草案的出台会促进营商环境的不断改善,不断解决相关问题。例如,行政审批手续繁琐、服务机构办事效率低下、经营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信息安全泄密等。

王智森说,“放管服”也将进一步全面深化,政府机构的服务效率会不断提升,产业园区管理机构一条龙式的服务模式将大范围推广,市场化管理将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和企业运营效率。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制定专门行政法规推进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是深化改革开放、促进公平竞争、增强市场活力和经济内生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王智森说,营商环境的改善需要国家层面、地方政府、产业园区、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共同参与,法律法规的制定、落实、监管必须做到公开、公正、公平,以市场化思维进行改革推进,充分尊重各个产业的发展周期、发展规律,将国外产业园区管理的成功经验和国内产业园区的现实情况结合起来,以产业园区为突破口,带动地方营商环境的改善。

高级研究员王智森:改善营商环境迈出实质性步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