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山論劍”的啟迪——南粵作家一耕佳作鑑賞

“華山論劍”的啟迪——南粵作家一耕佳作鑑賞

華山北峰

小時候,電影《智取華山》中,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機智、英勇,令我自小對華山有著一種崇拜。稍大一些,金庸武俠小說中,華山派令狐沖“笑傲江湖”的瀟灑令人嚮往……華山,成為心目的旅遊聖地。那一天,我們從廣州飛往西安,直取華山。

“華山論劍”的啟迪——南粵作家一耕佳作鑑賞

在西安的那個晚上,上街購買了《西嶽華山》一書,為次日到華山做好功夫。書中記載,華山,古稱西嶽,是中國著名的五嶽之一,也稱太華山,座落於陝西省華陰市境內,雄踞關中平原,北瞰黃河,南連秦嶺。自古以來華山就以其險要著稱於世,遍數中國的名山大川,歷來有“華山天下險、泰山天下雄、黃山天下奇、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的說法。

“華山論劍”的啟迪——南粵作家一耕佳作鑑賞

“自古華山一條路”。據說,登華山自古只有一條險道。時過境遷,而今這條險道問津者很少,已為現代化交通索道所替代。我們進入到堪稱“亞洲第一索”的華山索道,這一條全長1524.9米,垂直落差755米的索道把我們慢慢地拉上了華山。我往下看,只見被稱為“英雄道”的華山險道成為一條盤旋在山間的小路,彷彿天地萬物盡在腳下,茫茫宇宙盡收眼底。偶爾見到登山的驢友在勇敢地攀登著,不禁為他們的勇敢與攀登精神而感動,或許那才是旅遊的樂趣吧。

索道上行終點是華山北峰,但不是峰頂。當我走出專廂,快步攀登而上,大約兩三百山階的路程,就到了北峰。北峰四面懸絕,上冠景雲,下通地脈,巍然獨秀,有若雲臺,因此又名雲臺峰。唐李白《西嶽雲臺歌送丹丘子》詩曾寫到:“三峰卻立如欲摧,翠崖丹谷高掌。白帝金精運元氣,石作蓮花雲作臺。”峰北臨白雲峰,東近量掌山,上通東西南三峰,下接溝幢峽危道,峰頭是由幾組巨石拼接,渾然天成,是登臨其它四峰的要衝,高雖然是其它幾峰中的最低峰,但山勢非常險峻,三面都是絕壁,只有一條山嶺通向南面,形勢十分險要,是易守難攻之地。據說,電影《智取華山》一些驚險鏡頭均來源於此。

“華山論劍”的啟迪——南粵作家一耕佳作鑑賞

在這約10多平方米的雲臺處,立有一塊石碑,標示海拔高度為1614.7米,即北峰最高點。另外一邊立著一塊大約兩米多高的石頭,上面用紅漆書寫著:華山論劍——金庸題。看著“劍”字鏗鏘有力,好像一把真正的劍的插在華山之巔。我仔細品味,頓時,覺得這把“劍”越變越大,在充滿靈秀之氣的華山上顯得特別的醒目,它好像令狐沖“笑傲江湖”時揮舞著的獨孤九劍,又像一把靈劍,把天、地、山連成一體,還猶如挑撥著遊客旅遊途中所感悟的一把精神之劍……這時,我不禁為金庸先生所折服。正是他的《笑傲江湖》,讓我們這一代人對華山最為津津樂道,最是嚮往。

我不由想到,在國家旅遊大發展的今天,景區的文化產業才能讓遊客感悟到更深層次的旅遊底蘊。在生活中,往往一本書,一個故事,就能令一個景區家喻戶曉,闢如眼前的華山,比如鳳凰古城因沈從文的《連城》而成為遊客夢裡的一個夢……這或許能對旅遊業的發展有所啟迪。

本文作者:一耕,資深媒體人/作家,歷任廣州報業集團某系列報編輯記者、主編、副社長等職。

廣東省青年工人作家協會會員

廣東廣播電視臺影視頻道《南粵童星》欄目總導演

南粵童星藝術品牌創始人

芒果小戲骨廣東演員海選評委

中央電視臺少年中國行2016全國青少年才藝電視評選活動全國副總導演兼廣東賽區總導演

中央電視臺6套電影《東江風雲》總策劃

廣東影視新星少兒春晚總導演

第四屆-第五屆中國小金鐘廣州番禺賽區秘書長

廣東省南粵童星語言藝術大賽總評委/總導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