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大事记(十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四)


1959年


益阳大事记(十二)

2月 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和湖南麻类研究所建于沅江县马公铺。

2月至3月 各县、市分别召开中共第二次代表大会,传达贯彻中共八届六中全会精神、继续宣传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三面红旗”; 同时选举产生各县、市委员会成员。

4月 改人民公社统一核算为生产大队独立核算。大队对生产队实行“三包一奖”(包工、包产、包成本,超产奖励)责任制。

5月1日 裕民煤矿建成投产,日产能力约500吨。

是月 国营大通湖农场列为全省出口商品生产基地。

6月 国务院副总理罗瑞卿来益阳县、市视察,调查了解钢铁生产和农村情况,支持修建益阳至灰山港窄轨铁路。

8月 全区城乡开展“反右倾”斗争,历时5月。287名干部受到错误处理,1962年平反。

9月 首次对86名“右派分子”甄别摘帽。

11月 兴建益(阳)灰(灰山港)窄轨铁路,次年5月建成。路长47公里,年运输能力70万吨。

12月4日 冬 建成国营千山红农场,耕地面积6. 59万亩。

是年 全区围堵湖汊和高围垦种湖滩荒洲20. 4万亩,灭螺效果良好。

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迁沅江县琼湖镇。

农村人口大量外流。至1961年,全区累计外流12. 8万人。1964年大部分人返回。

南县华阁公社建成全省第一个社办拖拉机站。

1960年

1月12日 中共地委召开防治水肿病、妇科病、小儿疳积病工作会议。

2月 各县、市召开中共二届二次代表会议,继续提出工农业生产高指标,同时选举出席全省代表大会代表。

3月 全区粮食供应紧张,农村缺粮严重,一部分地方提出“瓜菜代”口号,借以渡过难关。

6月 沅江县草尾公社推行农业机械化有成效,成为全国5个机械化试点单位之一。

7月15日 中共湖南省委就桃江县发生水肿、疳积等病导致部分人死亡发出通报。

区境各县、市立即组织医疗人员下乡,重点防治水肿、小儿疳积和妇科病。

11月下旬至12月中旬 各县、市分别组织干部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 结合学习贯彻中共湖南省委制定的《大办农业、大办粮食十大政策(草案)》, 并向广大农民传达讲解。

11月底至12月中旬 县、市分别召开第四次人民代表大会。总结“大跃进”的经验教训,换届选举正副县、市长。

1961年

1月 农村铺开整风整社运动,开始纠正“五风”(共产风、浮夸风、强迫命令风、瞎指挥风、干部特殊化风)和“一平二调”错误。一批干部受到批判、处理,同时清理、退赔“一平二调”款。

是月 贯彻中共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各县、市对农、工、商各业着手进行调整、整顿,原有77个人民公社被调整为190个,普遍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

2月 中共中央派于光远带领调查组深入安化农村,对农民生产生活及“共产风”问题进行调查。

3月 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一书记陶铸视察桃江,就农村公共食堂、社员自留地和口粮等问题进行座谈、走访,广泛征求意见,同时强调山丘区应大力恢复发展林、竹生产。

是月 解散农村公共食堂,部分恢复社员自留地、家庭副业和农村集市贸易,滨湖各县农村居民点解体,各家各户迁回原居。

是年 调整工业企业结构,实行关、停、并、转。至1962年,全区工业企业由1958年的2554家缩减至561家。

各县、市压缩城镇人口48574人,其中职工20066人(转集体企业的6026人)。

调整普通教育、幼儿教育和业余教育规模。至1962年,全区共压缩在校中、小学生15. 24万人。中共中央委员、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胡耀邦两次来益阳视察工作。

1962年

1月11日+地区及县、市党政主要负责人赴京参加中共中央扩大工作会议(即七千人大会)。会后分别召开干部大会,主动检查并承担工作中“左”的失误,继续贯彻调整方针,扭转暂时困难局面。

3月 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一书记陶铸和中央财政部副部长金明视察沅江县湖区。

6月11日 湖南省治虫指挥部派飞机至桃江、沅江、益阳、南县等地灭蝗(包括竹蝗)。

7月 滨湖大水。南县、沅江、益阳3县组织大批干部群众投入抗洪。

12月5日 恢复益阳专区建制。专区辖益阳、安化、桃江、沅江、南县、宁乡、华容7县和益阳市。

冬从国营大通湖农场析出部分土地、人口,新成立国营北洲子农场及金盆农场。

全区民兵进行“三落实”(组织落实、政治落实、军事落实)整顿。

国家调整粮食征购政策。对农民实行增产增购、换购及议购余粮。

最年 全区工农业总产值为29809万元(1957年不变价), 其中工业总产值8179万元,占27. 44%; 农业总产值21630万元,占72. 56%,

1958年至1962年 国民经济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因受自然灾害和“五风”影响,全区工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只0. 4%, 其中工业产值年均增长6. 9%, 农业产值年均下降1. 6%.

1963年

益阳大事记(十二)

3月1日至5日 召开全区农业先进单位和劳动模范代表大会,总结交流农业生产经验,田启发等一批农业劳动模范受到表彰。继后,各行各业开展“树标兵、赶先进”活动。

是月 全区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于益阳市举行。益阳专区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成立。

4月24日 中共益阳地委发出《关于干部参加劳动的几项规定》, 对基层干部工分补贴、脱产干部参加劳动、干部种试验田等问题作出明确规定。全区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情况好转。至年底,人均参加劳动的天数,地专机关干部为8天,县、市机关干部15天,区级干部24天,公社干部34天,大队主要干部66天。

4月 全区抽调大批干部下农村,投入改造后进生产队的工作。

6月 农村“四清”(清理帐目、清理现金、清理仓库、清理工分)运动开始试点。全区共铺开50个生产大队,投入县、区、社干部762人。

是月 湖区3县重新建立血吸虫病防治领导小组,有17个公社定为重点疫区。

益阳专区电排工程指挥部成立,电力排灌机埠建设全面展开。

8月30日 中共益阳地委社教试点工作队赴益阳县迎丰桥公社试点。3个月后结束。

是月 益阳地区卫校建成开学。

11月13日 全区民间音乐舞蹈会演于益阳市举行,中央歌舞团和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歌舞团派人观摩。

12月 区境10个公社铺开系统社会主义教育试点,省、地、县3级共投入社教工作队员3446人。次年7月结束。

是月 益阳专区计划生育办公室成立。

是年 全区城乡普遍掀起学习雷锋热潮。

益阳至长沙电报电传电路开通。

益阳小郁竹器远销非洲及北美等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