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山推動特色農業產業“三化”發展

湘西網4月7日訊(張 軍)連日來,在龍山縣各地,田間地頭的繁忙景象打破了多日沉寂。在洗洛鎮印家界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百合基地內,20餘名工人身著口罩、防護面罩、手套等防護設備,正在基地裡忙施肥,為百合種植進行春季培管。公司負責人介紹,今年將完成收集600個百合品種,建造全國最大百合資源庫。近期以來,龍山縣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復工復產,著力推動特色農業產業標準化、規模化、品牌化發展,助力全縣產業脫貧。

堅持因地制宜,推動標準化發展。該縣立足山區特色,優化產業結構與區域佈局,發展與地域資源匹配、種養習慣適宜、生態環境適應的特色產業。在洗洛、石牌、興隆、民安、石羔、召市、茅坪等鄉鎮(街道),該縣重點佈局百合,一邊切實抓百合脫毒育種和良種繁育基地建設,做好“湘九味”百合的科研推廣,一邊加強百合加工現代化能力建設,鼓勵新產品研發,加快產品升級步伐。通過部門指導、鄉鎮主導、大戶帶動和基地示範作用,該縣將茶葉產業重點佈局在茅坪、紅巖溪、農車、洗車河、苗兒灘、靛房、咱果、召市等鄉鎮,選擇以綠茶、黃金茶、白茶為主的品種,擴大種植面積,加快茶葉精深加工步伐,打造龍山茶葉品牌,並計劃與鄉村旅遊緊密結合,讓綠色茶園成為休閒觀光樂園。此外,該縣堅持標準化栽培,通過加強對合作社、大戶、參股群眾技術培訓,在農車、紅巖溪、召市、水田壩、桂塘、靛房一帶重點佈局油茶產業,每片油茶林配備1-2名技術人員,每年剪枝施肥1-2次,並通過完善利益聯結機制,實現農戶和集體經濟互利雙贏。該縣還通過加大政策整合力度激發農戶種植熱情,重點發展黃柏、厚朴、杜仲等三木藥材,適度發展白朮、玄參、黃精、吳茱萸、迷迭香等適銷藥材。在柑橘產業上,該縣在實施品種改良、品牌包裝、營銷創新上下工夫,完善基地建設,建設柑橘洗選、包裝、冷藏、專業交易中心。同時,該縣進一步穩定發展板栗、藍莓和其他鮮果,豐富水果市場,大力發展特色蔬菜,重點打造一批規模化蔬菜基地。

堅持市場導向,推動規模化發展。該縣按照市場需求定規模,以效益促發展,科學推進,穩妥實施。今年來,對照省州要求,該縣要求各鄉鎮(街道)提前抓好工作謀劃、農資供應和技術指導,全面完成種植菸葉6萬畝、中藥材1萬畝、百合8萬畝,發展茶葉3萬畝,發展油茶10萬畝,發展生豬24萬頭。該縣出臺相關意見實施獎補帶動政策,對新發展的200畝以上茶葉、油茶、中藥材、柑橘、菊芋等中長期特色種植業予以種植獎補;對年出欄500頭以上生豬、100頭以上肉牛、500只以上肉羊、1萬羽以上禽類、50箱以上中蜂的規模養殖,實行欄舍等基礎設施建設獎補。此外,該縣還對從事分級包裝、冷藏銷售的規模企業在倉儲建設、冷庫建設上進行獎補。對重點特色農產品加工企業在標準廠房建設及租賃使用和用地、用電上實行優先優惠支持。對研發支持特色農業新產業新產品研發和創品奪牌予以重獎,對規模化農業特色產業基地確需實施的產業路、灌溉水利設施、園區電力網絡設施等基礎配套建設經領導小組審核後予以獎補。同時,該縣健全土地流轉平臺,紮實推進土地有序向種養大戶、合作社和農業企業流轉,對連片流轉土地100畝以上的給以獎補。

堅持品牌強農,推動品牌化發展。該縣健全標準體系,整合品牌資源,加強“三品一標”認證,打造一批知名區域公共品牌和龍頭企業品牌。通過做好百合、柑橘、中藥材、茶葉、油茶、畜禽等產品分級、包裝、儲藏、保鮮、烘乾、配送等初加工,該縣充分利用濟南市市中區“設計龍山”的成果,創建龍山品牌。支持適應市場需求的冷藏庫、產地冷庫、通流型冷庫建設,培育和引進一批實力雄厚的冷鏈物流企業,探索建立從源頭至終端的分級、包裝冷鏈物流全鏈條服務監管機制。除此外,該縣還重點在百合、中藥材、菊芋、葛粉、茶葉、油茶、果蔬精深加工上做文章,引導現有加工企業做大做優做強,引進知名農業加工企業進駐龍山,支持涉農企業行業整合,培育領軍型企業,加大科企對接力度,提高農產品加工精細化程度,延長產業鏈,打造供應鏈,提高附加值。該縣結合縣內景區規劃,大力發展休閒生態觀光農業,計劃3至5年時間,在每個景區發展至少一個規模化的生態休閒農業示範園,實現農旅結合,帶動鄉村旅遊業發展,實現全縣特色農業年總產值100億元以上,受益人口40萬元以上,年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脫貧攻堅鞏固率100%。實現鄉村產業興旺。

(湘西網-團結報)

(張 軍)

(楊思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