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再度出臺對華為限制措施 這次美國能將華為置於死地嗎

美國政府多部門擬對華為採取新限制措施,使用美國芯片製造設備的外國公司必須先獲得美國許可才能向華為供應某些芯片。

美國再度出臺對華為限制措施 這次美國能將華為置於死地嗎

華為在芯片生產領域再遭美國限制

路透社稱,這項新規則將針對那些以美國技術為基礎、在海外生產、運往華為的低技術產品。在這個規則下,即使芯片不是美國開發設計,但只要外國生產線的某個環節哪怕僅使用了一臺美國設備,則生產的芯片也要先經過美國政府的批准。

美國《連線》雜誌3月31日援引新美國安全中心研究員艾爾莎·卡尼亞(Elsa Kania)的評論稱, 針對華為的限制措施將會推動中國實現技術獨立。

美國再度出臺對華為限制措施 這次美國能將華為置於死地嗎

美國對繼續制裁華為的討論,說明中美圍繞5G技術的科技戰並沒結束


美國芝加哥保爾森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尼爾·托馬斯(Neil Thomas)也表示, 美國的新限制措施將進一步促使華為轉向中國的半導體供應鏈。

在這個消息透露給媒體之前,美國剛剛在3月上旬延長華為臨時許可證到5月15日,允許美國企業與華為之間開展業務。這已經是自華為被列入“實體清單”以來,美國第五次延長臨時許可。3月25日,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宣佈,將對延長華為公司的臨時通用許可證一事進行的公開意見徵詢的期限延至4月22日。

“實體清單”是在華為供應鏈上的一把利刃,然而將近1年的時間裡美國都未曾“落刀”,原因就是要保護與華為有緊密關係的美國的芯片企業。修改“外國直接產品規則”則是比以上措施範圍更廣的制裁,在疫情下對美國企業的影響只會更大,這就是徐直軍所說的“潘多拉的魔盒”。

疫情之前,美國芯片行業已經為貿易戰的不利影響加大了對政府的遊說。波士頓諮詢公司(Boston Consulting Group Inc.)的一份報告認為,美國政府威脅的貿易措施,可能使美國芯片製造商損失約360億美元收入。美國半導體產業協會(SIA)3月利用這份新報告進行遊說活動,勸說特朗普政府和國會允許企業繼續為華為和其他中國企業供貨。

疫情爆發給芯片行業的生產端帶來新的難題。美國半導體公司近半製造設施都在美國本土,其中在疫情重災區,就有加州的8座工廠和紐約的4座工廠。SIA為此還向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致信,希望白宮幫助說服地方政府不要對芯片廠實行居家令。

此時,擴大對芯片出口的限制對美國半導體行業來講,只會造成更大打擊。從這一點考慮,白宮真正實行新制裁的可能性很小。


美國再度出臺對華為限制措施 這次美國能將華為置於死地嗎

任正非曾暗示華為不需要中國政府的救助,但是現在風向似乎有所改變

疫情對華為的影響現在還很難說,但是通過3月31日華為發佈的年報,還是能看到華為在美國製裁下的韌性。

2019年,華為以120億美元之差,未能實現1,350億美元的營收目標。但是一些數據仍然令人眼前一亮——在美國的打壓之下,華為的營收仍然同比增長19%,這一數字過去四年增長了一倍多;淨利潤增長近6%,至88億美元;公司的運營現金流同比增長22%,達到910億元。

華為的手機業務雖然受到谷歌(Google)Android系統的使用限制,但是仍然在中國和其他新興市場銷售強勢,去年消費者業務銷售額增長了34%。在運營商業務方面,華為的5g設備仍然具有相當的競爭力,目前在全球擁有90多個5g合同,其中一半在歐洲。

這些已經足以體現華為的復原力,說明美國動用行政、司法甚至是外交手段試圖對華為進行孤立和圍剿,在2019年效果並不明顯。2020年,華為料將繼續增加研發費用,任正非表示研發預算將達200億美元,“自主創新”的決心依舊。此時,美國既不願意過度損傷本國企業的利益,又不能對繼續打壓華為輕易放棄,未免有些無可奈何。

從這個角度來看,美國透露出對華為最新制裁的細節,也有對中國企業威懾作用的考慮。畢竟,美國要直接把華為置之死地,太不容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