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乾隆皇帝的枕邊書中,領略鳥類妙趣與中華文化之美

從《詩經》開始,在唐詩、宋詞、中國曆代詩詞歌賦中,“鳥”與“風、花、雪、月”一樣,佔據著一方重要地位,成為一種東方風雅意象和中式文化元素。從古至今,鳥兒不僅寄託著人類的喜怒哀樂,愛恨情仇,也記錄著其他國粹藝術和科學技術發展。

作為陝西人,從小對“鳳鳴岐山”的典故耳熟能詳:周文王在岐山腳下成就偉業時,曾聽到山上有鳳凰鳴叫。人們認為文王有德,才引來鳳凰,是周朝興盛的吉兆。千百年來,鳳凰作為百鳥之王,頻頻出現在詩詞歌賦和民間傳說中,是祥瑞和諧的象徵,也是中華文化的重要元素。

岐山,位於關中平原西部,今隸屬陝西省寶雞市,古時曾稱之為“西岐”,是周朝和周文化的發源地,亦是炎帝生息、民族醫學鉅著《黃帝內經》和中國古代哲學宏著《周易》誕生之地。岐山是秦嶺的一部分,作為中國地理南北分界山脈,秦嶺被尊稱為“華夏文明的龍脈”。這裡動植物資源豐富,素有“南北植物薈萃,南北生物物種庫”之美譽。紅腹錦雞便是其中特有物種之一。

從乾隆皇帝的枕邊書中,領略鳥類妙趣與中華文化之美

“鳳鳴岐山”中神鳥鳳凰原型:紅腹錦雞

我和很多人一樣,以前從來不知道紅腹錦雞和鳳凰有什麼關係,一直到遇見《故宮裡的博物學·給孩子的清宮鳥譜》這本書。在書中,有圖有畫,引經據典,以《山海經》卷一《南山經》為證:

丹穴之山,有鳥焉,其狀如雞,五彩而文,名曰鳳皇,首文曰德,翼文曰順,背文曰義,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鳥也,飲食自然,自歌自舞,見則天下安寧。

通過對比考證,學者專家大膽推測,紅腹錦雞就是神鳥鳳凰原型,也許是周人把它當成鳳凰來儀,歌頌周文王的文德。千年之前遠在雲端的神鳥“飛”到現代讀者眼前,中華文化意象與當今鳥類科學研究結合,讓人不得不驚歎此書的神奇。不過,更神奇的還在後面,不僅是它的“出身、背景、顏值、主編團隊、原主人”,還有其中蘊藏的情感、思想、智慧、人類與自然各種淵源以及與未來各種關係,無一不令人歎為觀止。中華文明博大精深,能量超乎想象。

從乾隆皇帝的枕邊書中,領略鳥類妙趣與中華文化之美

《故宮裡的博物學·給孩子的清宮鳥譜》

一、《清宮鳥譜》的前世今生:從誕生到“出閣”,凝聚了東西方藝術精髓和中國特色智慧結晶

《清宮鳥譜》不同於一般的畫譜,說它“身出名門,血統高貴”,一點都不為過。它的孃家,是位於紫禁城的600歲“網紅”——故宮。這座始建於明成祖永樂四年(1406年)的神秘宮殿,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也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築之精華,內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餘間,內藏無數奇珍異寶。1925年,為了更好保護宮中文物,國家成立了北京故宮博物院,這是中國最大的古代文化藝術博物館,《清宮鳥譜》現就珍藏於此。

它的誕生,頗具喜慶意味。乾隆十五年(1750年),正值大清盛世,經過前幾位皇帝勵精圖治,政局穩定、經濟繁榮、軍事強大,乾隆皇帝更加關注文化建設,諭令餘省、張為邦臨摹蔣廷錫的《鳥譜》。作為康、雍時期重要的詞臣畫家,蔣廷錫工詩善畫,掌握西洋畫技法,中西結合,風格獨特,注重物體明暗、透視寫實逼真的視覺效果。餘省、張為邦遵從蔣氏畫風,歷時十一年完成全套圖冊。

二人以工筆重彩塑造線條,以短細筆觸刻畫羽毛,以沒骨法表現背景,生動再現了鳥兒行止飲啄,翻滾飛翔、剔爪梳翎各種體態情趣。

從乾隆皇帝的枕邊書中,領略鳥類妙趣與中華文化之美

戴勝:星點花冠道士衣,紫陽宮女化身飛——唐·賈島《題戴勝》

在他倆臨摹的同時,乾隆皇帝又敕命傅恆、劉統勳、兆惠等八位重臣,以滿漢兩種文字,在每幀畫頁的對開記錄鳥兒的名稱、習性、形態特徵,並抄錄《爾雅》《禽經》等典籍中的相關記述。

使得這套畫冊不僅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還反映了清代樸素生物學的觀察思考,為後世鳥類學研究提供珍貴資料。乾隆皇帝當然對它愛不釋手,珍藏於皇子時的私人寢宮重華宮,以便於休息時時時翻閱欣賞。因此,《清宮鳥譜》又被稱作:“乾隆皇帝的枕邊書”。

2020年,是紫禁城建成600週年,故宮出版社和中信出版集團特地為少年兒童策劃了以《清宮鳥譜》為藍本的《故宮裡的博物學·給孩子的清宮鳥譜》,在講述中國歷史中禽類故事的同時,又以博物學視角,從歷史、民俗、動物、神話等方面,介紹鳥兒背後的神話傳說、文化淵源、歷史演變、地理環境、生活習性等,讓讀者在神秘有趣的鳥類世界中,感受東方藝術神韻,傳承中華文化之美。

二、沿循鳥兒足跡,探尋人類與自然的歷史、文化、情感淵源

君子為猿鶴,小人為沙蟲。

年年精衛志,填海泛西風。

在中華民族傳統價值觀中,有情有義是一種高貴的品質,歷來為炎黃子孫尊崇。在鳥類世界中,也有情義之說,清代舉人蕭燧在這首詩中讚美的就是一種義鳥,名曰白鷳。

《清宮鳥譜》中記載:《圖經》雲,鷳似山雞而色白有黑文如漣漪。尾長三四尺,體備冠距。嘴、爪青黑色,亦有丹者。行止閒暇,不雜於凡鳥,故得鷳稱。用現代話說,就是它外表如朗月清風,臉頰赤紅宛若關公,頭頂藍黑色絲冠,翅膀尾巴覆蓋潔白羽毛,好似斗篷,體態嫻雅,十分飄逸。相傳南宋末年,宋少帝趙昺被元軍逼趕到廣東崖山,一隻白鷳與他相依相伴,感情深厚。祥興二年(1279年),宋軍在崖山海戰大敗,丞相陸秀夫擔心皇帝被俘受辱,背起8歲的宋少帝跳海身亡。白鷳看到主人投海,哀鳴不已,掙脫鳥籠墜海而亡。

從乾隆皇帝的枕邊書中,領略鳥類妙趣與中華文化之美

古詩和歷史傳說中的義鳥:白鷳

其實,歷史上讚頌鳥兒的不僅是這首詩,從《詩經》開始,在唐詩、宋詞、中國曆代詩詞歌賦中,“鳥”與“風、花、雪、月”一樣,佔據著一方重要地位,成為一種東方風雅意象和重要藝術元素。

從古至今,鳥兒不僅寄託著人類的喜怒哀樂,愛恨情仇,也記錄著其他國粹藝術和科學技術發展。

中國畫系中,“花鳥畫”自成流派,鳥兒是“首席模特”,以“工筆、寫意”為基本技法,表達萬物生靈曼妙神韻。

京劇同樣離不開鳥兒陪襯,那些帶翎子的角色很多,武將英雄、江湖豪傑、巾幗佳人,頭頂一根豔麗的翎子,顯得飄逸瀟灑、威武霸氣。但是你不要以為什麼鳥兒的毛都可以。在《故宮裡的博物學·給孩子的清宮鳥譜》裡可以看到:原來,這些翎子都來自於雉雞,又叫白冠長尾雉。它身披棕黃色外衣,戴黑色眼罩,因長長尾羽聞名於世,生性機警,聽覺敏銳,一旦遇到危險,先破壞尾羽。

中醫作為全世界獨一無二的學科,是中國古代人民探索自然、與疾病鬥爭,長期實踐的成果,自然界中的一切皆可入藥,鳥兒不例外。《清宮鳥譜》中就引申例舉了中醫典籍《本草綱目》中許多記述,比如

《本草綱目》卷四十七《禽之一》:皓大於雁,羽毛白澤,其翔極高而善步,所謂鵠不浴而白,一舉千里,是也。

這個講的就是紅嘴天鵝,也就是童話故事裡的“醜小鴨”,在明代,我國勞動人民就熟識了它如何從一隻“小萌醜”長成“白天鵝”。

從乾隆皇帝的枕邊書中,領略鳥類妙趣與中華文化之美

紅嘴天鵝:曾被記載入中醫名典《本草綱目》的醜小鴨

除此之外,在這本書中,還可以看到鳥兒在《山海經》、《新唐書》、《夢溪筆談》、《異物志》、《詩經》、《呂氏春秋》等39種歷史典籍中的身影,它們的外形外貌、性情特徵、相關傳說都有詳細記載。最貼心的是《故宮裡的博物學·給孩子的清宮鳥譜》,還用現代生物學知識對每種鳥兒進行標註,包括它們的中文名、拉丁文名、主要食物、棲息環境、分佈範圍詳細說明,讓讀者不知不覺學習到許多有趣的知識。

三、分離與滅絕,是遺憾也是啟發:用行動實現和諧共生,世代傳承

《清宮鳥譜》雖然美奐絕倫,但是依然有遺憾:一是版本並不齊全。共12冊,其中一至四冊1948年被蔣介石運到臺灣,只有5至12冊留存大陸。和眾多被迫離鄉的遊子一樣,半個多世紀以來,鳥譜們的兄弟姐妹忍受著思親念國之苦。二是鳥譜中的有些鳥兒已經滅絕。書中的畫成為它們最後的影像,令人十分痛心。

無論是分離還是滅絕,都是我們人類行為所致。在遺憾和心痛的同時,我們應該反思:怎樣才是更好的相處之道?怎樣才是未來發展更明智的選擇?無論是與鳥兒,與自然,還是與我們人類自己。

在上世紀一段時間,由於亂砍亂伐,水土流失,生態惡化,鳥兒種類數量一度銳減,在城市裡聽鳥鳴無異於做夢。近些年,國家不斷加大環境治理力度,制定相關政策,特別是“退耕還林”和“天保工程”的實施,以及一大批“森林城市的創建”,極大扭轉了生態現狀。無論是山區、農村還是城市,隨處都有鳥兒的綠色家園。

從乾隆皇帝的枕邊書中,領略鳥類妙趣與中華文化之美

鷓鴣: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餘,山深聞鷓鴣。——辛棄疾

早上睜開眼睛,小區裡鳥聲啁啾,可以告訴孩子:“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傍晚去河邊,野鴨和白鷺悠閒劃過水面,不禁想起“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讀書累了的時候,抬頭看看窗外,喜鵲、麻雀、布穀、野鴿、還有一些叫不上名字的鳥兒,在樹梢、雲間自由穿梭,大腦與心靈瞬間也靈動起來。

鳥兒、自然萬物和諧共生,帶給人類生命太多美好,愛護鳥兒,愛護自然,愛護和平,也是愛護我們自己。《故宮裡的博物學·給孩子的清宮鳥譜》不僅為我們解讀了歷史、科學、博物,更讓我們明確了感情和企盼,增強了文化自信的信心。我們應該自覺用行動,把蘊藏於“國寶”裡的這份感動和自豪,責任與使命,一代一代傳承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