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蘇州史:蘇州“狀元”創造的集體奇蹟 團體總分位列全國第一

故事發生在清朝初年翰林院裡一次聚會上,熟悉清朝官場的朋友都知道,翰林院(負責撰史和起草公文)是官場裡書呆子最多的地方,裡面的翰林各個都是學富五車、汗牛充棟。按照現在的話說,就是匯聚了全國的學霸。

硬核蘇州史:蘇州“狀元”創造的集體奇蹟 團體總分位列全國第一

這一天,學霸們閒得無聊就開始侃大山,今天的主題是:誰家鄉的特產最牛。韓林們個個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就像肚子裡藏著一本《家鄉特產彙總》一樣。只有一位來自蘇州的翰林汪琬不說話,大家就嘲笑他啊,兄弟,醜媳婦總歸要見公婆的呀,你們蘇州都有啥特產啊?這時候只見汪琬慢慢吐出一句話:蘇州特產極少,只有兩樣,一個是梨園子弟。

硬核蘇州史:蘇州“狀元”創造的集體奇蹟 團體總分位列全國第一

清康熙朝蘇州籍進士汪琬

汪琬所說的梨園子弟指的是“崑曲”的戲子,大家知道“崑曲”是百戲之祖,是北方京劇的祖師爺,各位翰林們都是識貨的,一聽這話,馬上默不作聲,但是汪琬接下去的這句話,才是重磅炸彈。

硬核蘇州史:蘇州“狀元”創造的集體奇蹟 團體總分位列全國第一

崑曲只是拋磚引玉的”小特產“

汪琬慢慢說道:我們蘇州還有一項特產就是

“狀元”。聽到汪琬這麼說,各位翰林們只能咂舌作罷。蘇州這一“特產”可以說是完勝了這場“口水戰”。

硬核蘇州史:蘇州“狀元”創造的集體奇蹟 團體總分位列全國第一

狀元主題雕刻

中國古代科舉場上有一句話:海潮過崑山,蘇州出狀元。從隋代創立科舉制度以來,蘇州共出了60位狀元,統計如下:

硬核蘇州史:蘇州“狀元”創造的集體奇蹟 團體總分位列全國第一

單看數量,可能大家對蘇州“狀元”之多還沒有明確的感受,那我們就以清代為例,看來看看佔比。

硬核蘇州史:蘇州“狀元”創造的集體奇蹟 團體總分位列全國第一

蘇州狀元佔全國狀元22.81%

硬核蘇州史:蘇州“狀元”創造的集體奇蹟 團體總分位列全國第一

蘇州狀元佔江蘇狀元53.06%

蘇州的狀元不僅在數量上創造了全國記錄,成色上也特別的亮眼。先說狀元中的“狀元”,連中六元的錢棨。清朝乾隆年間的錢棨,連續考中縣試、府試、院試、鄉試、會試、殿試六項第一,堪稱超級學霸。蘇州古城區有一處地名的“三元坊”就是因錢棨而得名。

硬核蘇州史:蘇州“狀元”創造的集體奇蹟 團體總分位列全國第一

坐落於蘇州三元坊的蘇州文廟

其次是盛產狀元家族,父子狀元、兄弟狀元、祖孫狀元、叔侄狀元,蘇州各個都有,一個家族既出狀元,又出榜眼和探花的情況也更多,可見蘇州的文脈傳承、底蘊深厚。

硬核蘇州史:蘇州“狀元”創造的集體奇蹟 團體總分位列全國第一

蘇州東山陸巷的“一品探花”牌坊

例如太湖之濱小小的東山鎮,就出了明朝蘇州首位狀元施槃,明朝宰相王鏊(探花),以及王鏊的八世孫王世琛(清朝狀元)。還有常熟大名鼎鼎的翁氏家族,清末重臣、兩代帝師翁同龢的祖父翁鹹封乾隆四十八年中舉人,翁同龢的父親翁心存道光二年中進士,翁同龢咸豐六年中狀元,翁同龢的侄子翁曾源同治二年中狀元。

硬核蘇州史:蘇州“狀元”創造的集體奇蹟 團體總分位列全國第一

翁氏家族父子兩帝師、一家三巡撫、一門六進士、叔侄兩狀元

擁有這麼深厚的狀元家底,不拿出來曬曬都不好意思。2014年,蘇州有關部門將清朝狀元潘世恩故居改造成“蘇州狀元博物館”,地址位於平江歷史文化街區鈕家巷。

硬核蘇州史:蘇州“狀元”創造的集體奇蹟 團體總分位列全國第一

硬核君建議,春節期間有朋友要到蘇州旅遊,逛完觀前街的土特產店後,不妨去了解一下蘇州的狀元文化,這才是蘇州歷史上最牛的“土特產”。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頭條號:硬核發佈者,內容很硬,也很搞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