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聊聊曾国藩的善与恶,太平天国的正与邪

说起曾国藩,是普通人最熟悉的一位圣贤了,历史上说有两个半圣人,孔子,王阳明,还有半个是曾国藩,不只是追捧还是嘲讽。

总之他的功绩是记录史册的,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满清最后的中兴之臣(如果算得上中兴的话),封建时代最后一尊偶像。

当时平定太平军,打破金陵后,佣兵二十万,势力范围占据半壁江山,一呼百应,看似可以顺水推舟,黄袍加身恢复汉人江山。

但是曾国藩严词拒绝了众人的劝进之意,非常忠诚恪守为臣之道,自发解散湘军。

说他是愚忠也好,看得深远也好,终究是得到了拜相封侯的荣华富贵,得以从权利漩涡中全身而退,实属难得,尤其是在那个满清始终不信任汉人的朝代。

还有他也是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并走向世界的第一人,安排建造现代轮船和枪炮,开启洋务运动的序幕,安排留学生远赴欧美,后来成为旧中国第一批科学的火种。


也聊聊曾国藩的善与恶,太平天国的正与邪


但是曾国藩值得吐槽的点也不少:

一是杀戮过重,抓到太平军剥皮挖眼凌迟,残忍至极,场面不忍直视,跟之前饱读诗书的士人君子判若两人;

二是杀降,背信弃义杀死太平军降将,最遭受非议的就是杀死投降的忠王李秀成。

他的学生李鸿章更是把杀降这件事干得心安理得,毫无心理包袱,杀死苏州投降的数万手无寸铁的太平军将士,这一事件就是电影《投名状》庞青云苏州杀降的原型。

曾国藩后来还致信表示认可和赞同,实在是让人寒心!

第三,如果说前面两件事只是让世人恐惧的话,第三件事就是留下千古骂名买了。天津教案,满清用汉人的原则就是轻易不用人,好用就用到报废。

临危受命,曾国藩彼时已经单眼失明,另一只眼昏花,老迈病重,多次请求告老还乡不得,只得硬着头皮上了,明知此次前去很可能晚节不保,一世英名尽毁,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呢,谁叫你想当中兴之臣呢?


现在评价曾国藩无非两类观点,一是极力追捧神话,圣贤名臣,晚清一人云云;还有一类骂他是刽子手,屠夫,卖国贼等。其实都是一样的偏见和偏激,很大程度受影视剧的影响。

历史人物从来都是都是立体的,他们也是普通人成长起来的,有人性的弱点,有贪恋有私欲,不同的是还怀揣着理想和良知前行,不忘初心,最终功成名就,需要后人有一个客观的评价。


也聊聊曾国藩的善与恶,太平天国的正与邪


提到曾国藩,顺便说说太平军,之前在文章写道歌颂太平天国运动就遭到铺天盖地的抨击,说他们是邪教,是反人类的。战争一定会死人,革命就会有牺牲,这场运动确实造成了千万人的死亡,损失不可估量。

为自由为理想浴血奋战,并且能够号召百万人跟随赴汤蹈火,是正还是邪,如何敢这般武断评判呢?

如果他们不是内讧,最后或许很可能赢下战争,成为历史的书写者,成为正义标准的制定者,开辟一个新世界,很有可能避免中国百年的分裂动乱和屈辱,以及这期间因战乱而留下的无数亡灵和白骨,那么这笔账又该如何算呢?


也聊聊曾国藩的善与恶,太平天国的正与邪


读史使人明智,如果一直怀着偏激和偏见,读书何用?

在二维平面看历史,非善即恶,非正即反。

历史从来都是四维的,离开空间和时间的坐标无从谈起。


(欢迎关注公号“国学国潮”,最犀利最洞察的历史,最新的国潮趋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