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木秉凤:文化中真的有糟粕吗?


三木秉凤:文化中真的有糟粕吗?


在"新文化" 之前,中国古典文化中没有"文化糟粕"这样的概念!因为在文化的世界里只有"精华"没有"糟粕",因为"糟粕"只能存在于"知识"之中,文化属"道",知识属"术",道惟有悟性高低而没有"糟粕","术"属于一定历史时期的人类生产生活之产物,术之后人往往推翻前人,"术"一旦过时就成为阻碍人类社会发展的力量,从而被人类圢入"糟粕"的范畴。

自一九一九年新文化运动以来,多少中国革命的"文化先驱"试图大张旗鼓地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寻找"糟粕",最后皆默默宣告失败!因为中国以"三教九流"为基础的传统文化中根本就没有糟粕这样的东西!这些"文化先驱"们混淆了一个基本的概念,就是他们将"知识"与"文化"混为一谈了。为什么"西方文化"中包含着太多太多的"糟粕",因为"西方文化"根本称不上"文化",所谓的资本主义"文化"及其"价值观"其实都是"知识"或"信息"这样的"术数"层级,而知识垃圾、价值观垃圾及信息垃圾当然遍地都是!

《易》云:"憧憧往来,朋从尔思"。东方文化的传大之处在于"道""术"分明,中国的"天道"思想与"天人合一"思想几乎是一切思想的基础,而"道"之根本就是追求动态和谐!如太极之道就是追求阴阳之和谐,如夫妻之道就是追求家庭之和谐。老子曰:"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道"之伟大,在于其包容与胸怀,当鸦片战争中西方以"术"之力炮轰东方道门时,东方古国的伟大就在于其不记前嫌的道性胸襟!罗马帝国分裂为四十个国家的欧洲,而中国五十六个民族始终追求统一与稳定,为什么?道性文化的高度认同!

由此观之,道求谐统,术竞胜负,道观全局,术盯局部,道求永恒,术求创新,道求以强扶弱,术逐物竞天择。诗云:千年红尘道术多,莫将阴术错阳德,东西万国天将定,大律循循以道合。《诗经》言:知我者,谓我何忧?不知我者,谓年何愁! 人本何忧!杞者自愁,术士千结,道士心修。

诗云:揖樽浊酒几同忧,纵横秋夜千枝瘦,星困月觉花落去? 却闻糟蛙鸣井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