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祕臘八節的前世今生

臘八節,俗稱“臘八” ,即是農曆十二月初八。隨著時代變遷,臘八節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吉祥的傳統已經逐漸沒落。但是從宋朝流傳下來的臘八節喝臘八粥的習俗卻至今很受的歡迎。

探秘臘八節的前世今生

相傳農曆十二月初八,也就是臘八節,是釋迦牟尼的得道之日,所以說,臘八節也是紀念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的日子。

但是臘八節為什麼要喝粥呢?相傳,釋迦牟尼成佛之前經歷了長達六年的苦修,甚至到了每天只吃一麻一麥的地步,身體漸漸變得極其虛弱。此時他終於覺悟,人們無法得到解脫是因為追逐物慾,忱迷於聲色犬馬,過分享樂。但是一味的執著於苦修,只是使肉體上受苦,只是徒增對於身的執著,也沒有辦法證悟;只有捨棄苦樂二邊,才能進趨大徹大悟的菩提大道。想通之後他調整了修行的方法,走下了苦行座位,下尼連禪河讓河水沖洗身上的汙垢。河邊的兩名牧牛女對他十分敬佩,就把牛乳做成乳糜禮拜奉獻。釋迦牟尼接受了供養,說到“今食飲食,得充氣力,以保留智慧年壽,為度眾生。”一個月之後身體就恢復到了之前狀態。之後他坐在了菩提樹下的金剛座上,趺坐整整四十八天,到臘月初七那天,示現種種禪定境界,遍觀十方無量世界和過去世、現世、未來一切事情,洞見三界因果。臘月初八凌晨,天上出現明星,他豁然大悟得道成佛。

探秘臘八節的前世今生

探秘臘八節的前世今生

探秘臘八節的前世今生

所以每逢臘月初八,為祭祀釋迦牟尼修行成道,各寺院都效仿牧女在佛得道前所獻的“乳糜”,煮粥敬佛。臘八粥就是由此而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