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養生要點看這裡!廣東省名中醫建議:應清心氣、肝氣、溼氣,補陽氣、養脾氣

文、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張華 通訊員 李朝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也是人們慎終追遠、祭奠逝者、緬懷先烈的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不僅如此,清明也是一個養生的重要時節。廣東省名中醫、廣東省第二中醫院針灸康復科主任醫師範德輝指出,清明,乃天地清明之意,既在清,也要明,要想清身明心,身強體健,則要做到以下幾點:

1、清心氣

疫情期間,在家裡待的時間會比較長,有的人會感覺憋悶。其實,換個角度看,這也是一個難得與家人相聚的機會,此時,應懷著一顆感恩之心,在享受親情之餘,也不妨靜下心來,去思考,去學習知識、去規劃人生。

在清明之時,祭祖且不要過度悲觀失落,以免憂思傷身,累及於心。若是心緒難寧,可以試著深呼吸來調整自己的狀態,嘗試放鬆吸氣,然後儘可能慢慢呼氣,越慢越好,此時,心就更容易清靜下來。懷平常之心、感恩之心,這是對於生活應有的態度。

2、清肝氣

春天萬物生髮,欣欣向榮,而肝喜條達,所以要保持積極向上、平和輕鬆的心情。然而,自武漢爆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以來,迅速影響全國,經過兩三月的隔離防控,使得不少人情緒低落,抑鬱寡歡,甚至鬱而發病。

因此,清明之際,首要清肝氣,要讓肝氣正常升發,讓身體氣機恢復正常,範德輝主任建議,可以做一個簡單的居家動作:雙手託天理三焦。別小看這個動作,它不僅能順暢氣機,還可以防治頸肩痛。

清明時節養生要點看這裡!廣東省名中醫建議:應清心氣、肝氣、溼氣,補陽氣、養脾氣

清明時節,溼氣重,要注意祛溼

3、清溼氣

清明時節雨紛紛,最近天氣潮溼,溼氣容易困阻脾氣,讓人感覺一身困重。此時,祛除溼氣,提高抵抗力是勢在必行。而祛溼最簡單有效的方法莫過於補充陽氣,就好像溼溜溜的地面,想讓它快速乾燥,最快的方法就是讓陽光照曬。

因此,清明祛溼可適當地做些艾灸以溫通經絡,祛風除溼。範德輝建議,艾灸時可以選擇以下穴位:大椎、肺俞、脾俞、命門、中脘、關元、足三里、三陰交等,可達到溫陽祛溼的功效。

4、清腸胃

春天木氣旺盛,木克土,加上溼氣侵襲,容易導致腸胃功能受損。而肺與大腸相表裡,胃腸功能不好又會導致肺的功能不足,從而更容易患上呼吸系統疾病。因此,在家要注意清理腸胃。可以使用摩腹這個簡單易行的方法:雙手重疊,以肚臍為中心,順時針轉圈36下即可,動作要緩慢柔和,力量要滲透有力。

清明時節養生要點看這裡!廣東省名中醫建議:應清心氣、肝氣、溼氣,補陽氣、養脾氣

大棗甘溫補脾

5、明肝補

清明時節,正值春季,體內肝陽上亢,加上哀思先輩,氣鬱難舒,此時若再吃酸性食物,則易導致肝氣過盛,反而容易損傷脾胃。藥王孫思邈認為:"春日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

因此,清明飲食要忌酸,重甘補。常見的酸性食物有豬肉、牛肉、雞肉、海魚、蝦、螃蟹等,可多吃薺菜、山藥、菠菜、韭菜、銀耳、大棗等甘溫補脾之品。

6、明護陽

清明時節陽氣生而未盛,陰氣減而未衰,氣溫變化很大,所以對於體弱或者老年人來說,此時應注意防寒保暖,顧護陽氣。而中醫認為,頭是諸陽之會,背部是人體防寒的重要屏障。

因此,頭要暖背也要暖,可以常備衣物,根據天氣的寒暖添減衣物,不能因為過了冬季就驟減衣物,而受風寒侵襲,身體寧熱勿冷,以避免耗損陽氣,尤其在早晚氣溫較低之時,宜在家靜養,這就是常說的"春捂秋凍"。


清明時節養生要點看這裡!廣東省名中醫建議:應清心氣、肝氣、溼氣,補陽氣、養脾氣

春天陽氣升發,外出踏青有助於精神煥發

7、明身動

春季萬物俱生,生機盎然,自然萬物陽氣升發,中醫認為,此時人體陽氣也需順應自然,向上向外疏發,人體宜動,而忌靜。所以清明自古就有外出踏青的習俗,適當的郊遊踏青活動可以更多地接觸陽光和新鮮的空氣,使人心曠神怡、精神煥發。

但是在疫情期間,如果條件允許,可以進行戶外運動,須戴好口罩,在附近人少空曠通風處進行,切忌避免人群聚集。而且鍛鍊時不宜過早或過晚,應儘量選擇有太陽的時候外出鍛鍊,同時運動要舒緩,避免過度運動損傷身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