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觀察」昆明尋甸縣:“雲上”扶貧“雲端”致富

原標題:昆明尋甸縣充分發揮“互聯網+”作用,補齊脫貧攻堅短板——“雲上”扶貧 “雲端”致富

「今日观察」昆明寻甸县:“云上”扶贫“云端”致富

雲南日報美編 郭金龍 製圖

今日觀察

近年來,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充分發揮“互聯網+”作用,全力補齊脫貧攻堅短板,突破發展瓶頸制約,趟出一條“雲”上扶貧新路子,助推廣大貧困群眾依託“雲端”跑出脫貧致富“加速度”。

搭建“雲”平臺 提高“雲”技能

要想有致富天地,先要有致富陣地。脫貧攻堅戰役打響以來,尋甸縣始終堅持黨建引領,注重發揮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從2015年開始,完成了121個行政村村級活動場所和503個村民小組活動場所建設,實現村民小組活動場所應建盡建。同時,實現175個村(社區)及所在地學校、衛生室光纖網絡全覆蓋,推動111項便民服務事項進入綜合服務平臺辦理,建成縣級電子商務運營中心1個、鄉鎮(街道)電子商務服務站16個、行政村電子商務服務點139個,全力將基層黨組織陣地打造成網上陣地,全面搭建脫貧致富“雲”平臺。

「今日观察」昆明寻甸县:“云上”扶贫“云端”致富

為提高基層黨員幹部用網能力,尋甸縣多措並舉開展互聯網培訓,僅2019年就組織358人參加昆明市“互聯網+”精準扶貧農村青年電商人才培訓班。4年來,累計組織基層黨員幹部參加互聯網培訓、基層綜合服務平臺使用培訓等互聯網實用技術培訓班2500餘人次,各村黨組織組織農村黨員群眾開展“互聯網+”培訓11000餘人次,引導村組後備幹部在創業致富、鞏固脫貧成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通過“雲”培訓提高“雲”技能效果逐步顯現出來。

此外,穩步推進“互聯網+黨建”工作,實現全縣“雲嶺先鋒”App黨組織全入庫,依託遠程教育平臺組織黨員群眾收看“雲嶺先鋒”夜校,學習黨的理論、互聯網實用技術等課程,推進“雲嶺先鋒”App運用工作全覆蓋,推動“互聯網+黨建”向“智慧黨建”邁進,激發基層黨員幹部群眾“網上”活力。疫情防控期間,“雲”培訓使得黨員幹部教育培訓不斷檔,技能提升不“掉線”。

運用“雲”媒介 打通“雲”鏈接

依託“黨支部+企業(合作社、大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綜合引領模式,該縣遴選出187家企業(合作社),並發展壯大農村致富帶頭人幫扶協會,共成立幫扶協會178家,將黨支部建在合作社、協會、產業鏈上,以“網上黨支部”等為基本媒介,將黨員組織起來,將群眾“鏈接”起來,提高農村產業組織化水平,實現“一村一品、戶戶有特色”。同時,充分發揮“互聯網+”作用,開展“點對點”生產、配送,把生產鏈與銷售鏈接通接活,激發企業生產活力。

昆明雲之源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是昆明市脫貧攻堅緻富帶頭人幫扶聯合會會員單位,主要以商城開發、農產品線上銷售為主線,並註冊了“滇農優品”商標。公司主要致力於幫助種植養殖戶、合作社、農產品加工機構和個人銷售滯銷農產品,並引導他們開創新思路,讓產品更加適應市場需求。

「今日观察」昆明寻甸县:“云上”扶贫“云端”致富

尋甸山珍源種養殖專業合作社2016年成立以來,通過“互聯網+合作社(產業大戶)+貧困戶”“黨總支+鄉村旅遊+入股分紅+貧困戶”等電商扶貧模式,帶動了很多貧困戶增收。合作社負責人馬存芬說,合作社按照市場價收購貧困戶撿來的野生菌,分類識別後將一部分銷售到昆明木水花野生菌交易市場,另一部分烘烤加工後製作成成品重新包裝銷售,每年通過網絡銷售的野生菌交易額達500餘萬元,433戶貧困戶從中受益,戶均增收3949元。除野生菌外,合作社還向貧困戶收購小山茶、苗雞、土雞蛋等農副產品。

以爭創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示範縣為契機,尋甸縣大力推廣“基層黨組織+農村電子商務”模式,引導黨組織積極運用互聯網加大農產品品牌塑造力度,全力把“聽牧”牛肉、尋甸牛乾巴、“南蠻子”等打造成國內乃至世界一流的“綠色食品牌”。鼓勵農村基層黨組織、黨員骨幹參與電商創業,帶頭領辦網店等,實現農村勞動力、特色農產品、鄉村旅遊等在網上推介營銷,形成“黨建+電商”扶貧新模式。

擴大“雲”交易 助力“雲”就業

大山深處,綠蔭環抱,一朵朵“玫瑰皇后”——墨紅玫瑰在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功山鎮的山水之間隨風搖曳。為破解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農產品銷售受阻的不利局面,從華東理工大學到尋甸縣掛職擔任副縣長的董玉國當起“賣貨主播”,在線為墨紅玫瑰代言,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在尋甸電子商務產業園內,“藏”著一個電商創業孵化基地。該基地是華東理工大學與尋甸縣政府共同設立的,主要開展大學生創業實踐實訓,培養孵化尋甸電商人才,開展農特產品包裝設計,助推尋甸農產品上行銷售等。基地成立以來,已將尋甸牛乾巴、小山茶、高原雪蜜、苗雞土雞等農特產品上架“山水尋甸”微店和華理精準扶貧微店,進一步拓寬了尋甸高原特色農產品的“雲”交易渠道。

疫情防控期間,全縣大部分農村合作社及時運用互聯網發佈市場信息,指導農戶開展種植、養殖結構調整,進行技術指導等,始終與市場緊緊相連。針對特色農產品“銷路”問題,農村黨組織和黨員幹部及時借力“雲”平臺,使得尋甸“聽牧”牛肉、尋甸牛乾巴等部分農產品由“滯銷”走向“脫銷”。據有關部門統計,全縣共有20餘家農特產品企業的70餘種農特產品在線交易,最大限度保障了農民收入不因疫情而減少。

尋甸縣還充分發揮“就業彩雲南”、雲南省公共就業服務信息系統網上服務大廳、昆明人才招聘考試網等平臺,組織各級各類公共就業人才服務機構、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將招聘從“線下”轉移到“線上”,加大線上招聘力度,動態發佈崗位信息,積極推行視頻招聘、遠程面試,有效指導勞動者通過網上登記招聘實現務工返崗就業。同時,運用互聯網開展農村勞動力資源調查,切實做好農村勞動力特別是建檔立卡農村勞動力精準摸底,精準掌握農村勞動力總數、勞動力轉移就業去留動向等,建立用人單位和農村勞動力“雲檔案”。運用互聯網加強與用人企業和勞動力的雙向對接,疫情防控期間,有序組織農村勞動力返崗務工及轉移就業30027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6306人。

雲南網記者 茶志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