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可不讀的一部小說

《追風箏的人》

美國作家卡勒德胡賽尼的作品。

“為你,千千萬萬遍。”

用了差不多十天的時間看完了這部書。看到封面上“風箏”二字,便知道其中必有象徵意義。放風箏,追風箏,兩個男孩的友情由這裡起,也由這裡結束。

風箏的脆弱好似兩人關係的寫照,一主一僕,永遠有著身份地位高低的區分。哈桑對阿米爾的忠誠總讓人心痛,他坐在樹下仰著頭認真聽少爺阿米爾念故事;他為了幫少爺撿回那個藍風箏,被一群惡霸孩子堵在巷子裡毆打得渾身是血;他即使明知被栽贓“偷竊”,卻還是不肯說出真相只是不住地掉眼淚。有人說,他這是愚忠。我更願意相信這是一個孩子的赤子之心,因他一直把阿米爾認作“朋友”,為你,千千萬萬遍。

這本書裡通篇充斥的是三個詞:懦弱、謊言、盜竊。有關它們的輪迴、關於它們的糾葛、關於它們的因由,接著再加上一項,將輪迴、糾葛、因由打破的救贖。懦弱是因為我們逃避,謊言是因為我們逃避、盜竊是因為我們逃避,逃避責任、逃避正義、逃避受苦、逃避肉體受到傷害,我們面對著巨石、猛虎的時候,總認為採取繞開它們這一辦法,能讓我們活得更容易。哈桑,神一般的人物,一輩子也未曾犯錯,為什麼他如此完美,正因為他不去逃避,無論是試探、侮辱、還是死亡,他攆開巨石、搏擊猛虎,不會選擇以最容易的方式去活,活得堅定和勇敢,於是活得更值得敬佩。

小說結局更是安排的獨具匠心。阿米爾喜歡的女子,在結婚前告訴他關於自己過去的事情,問他還能不能接受她。阿米爾回答說“當然”,看到這裡,我的喉頭一陣哽咽。一個人,得要經歷多少苦難與折磨,才能慢慢將稜角抹去,丟掉執拗與自私,學會忍耐,學會平靜地接受遺憾,接受不完美。成長的得與失,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風箏的線是那麼脆弱,斷線不過是一件容易的事,有如凡夫俗子的我們不能保證它不會斷,畢竟幾百個風箏選手中,只有一個是勝利者。我們最有機會可以做的,是以正確的眼光,堅定的信心,追到它。不要總以活得容易為藉口,去懦弱、去謊言、去奪取。

我們總是太自信,對友誼誤解,對自己的愛誤解,對不可能的事信以為真。誰敢真的站出來舉起右手發誓,我從來沒有辜負過任何一段純粹的友誼,誰敢真的抬頭挺胸說自己對朋友忠心不二。

最是人間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歲月滄桑、風過無痕,在這流年時光裡,我們人生中能有幾個十年,又有幾個人能在十年裡陪你成長,用盡心力取悅你,為你歡喜為你憂。為你,千千萬萬遍。

我們每個人成長途中都會遇到一個無條件對自己好的親人、朋友或者愛人。因著不同利益糾纏,心中多多少少都會產生偏差,這種偏差可能會讓我們暫時忘記了曾經的歡樂、陷入深深的矛盾、糾結與自我否定當中,而最後的抉擇,往往會影響我們往後的人生。

人生而自私,我們會被傷害更會去傷害別人,心中的天平是一種道德、法律更是仁義。

然而壞人未必真壞,也未必全壞,我們對別人的傷害也會讓自己陷於自責、愧疚、逃避當中。這種不成熟可能會用往後的時光彌補,也可能和好,再不能如初。

成年以後,多少個年月過去,我們無法釋懷,需要重新走上一條救贖的路。

這幾十萬字構成的故事,讓我們深深明白人性的意義,善良是與生俱來刻在骨子裡的東西。

大量的環境描寫讓阿米爾這一人物充滿感情,無論是自私、冷漠亦或是殘忍,在這裡都有跡可循。連同告訴我們的還有哈桑的善良,一種不需要解釋的善良。

它會讓我們懂得時代的動盪與落後、種族與等級的差異、人性的拷問、時間的沉澱。這種留在最後的,才是最耐人詢問的。

這裡,有再次成為好人的路。它會告誡我們每一個完整意義上的人,懂得平等、尊重、善良的真諦,明白成長的真正含義。

人生不可不讀的一部小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