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布斯:车企打响电池关键材料“保卫战”

电动汽车|锂电池文章来源自:高工锂电网

2020-04-07 15:36:51 阅读:7

【本文编译自福布斯官网 作者Ariel Cohen】全球汽车电动化浪潮下,锂离子动力电池需求快速增长。而碳酸锂和氢氧化锂作为其主要成分,2019年需求增长近2成,价格更是在2016年至2018年间实现翻番。

2017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突破120万辆,2018年增长至200万辆以上,同比增长63%。虽然在庞大的燃油车体系中电动化渗透率仅为2.2%,但平均年复合增长率高达59%,预计2050年渗透率可超7成。

2020年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状病毒疫情爆发,为快速增长的电动汽车按下暂停键,这种压力正向上传导至供应链企业。

2月,奥迪以“电池供应瓶颈”为由暂停其电动SUV e-tron 的生产,并将产量目标减少至4100辆,较此前目标降低1600辆。奥迪的停产并非个例,包括捷豹路虎I-Pace、奔驰EQC正处于相同的困境。

无独有偶,包括奥迪与捷豹路虎电动车型均由韩国LG化学波兰工厂供应动力电池。而后者因锂和钴等锂离子电池上游关键原材料供货不足,动力电池无法按时生产。

不难看出,在电动汽车漫长的整条供应链体系中,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将阻碍最终电动车型的顺利生产。

▌电池关键材料供应隐忧

全球汽车电动化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预计2020年全球电动汽车产量超400万辆,到2025年达到1200辆的规模。德勤预计2022年将成为电动汽车成本的转折点,届时将与燃油车具备同等的竞争力。

福布斯:车企打响电池关键材料“保卫战”

电动车规模预测如何随时间变化,来源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

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车用动力电池供应链依然存在成本高、关键金属提取和加工难等诸多问题。未来关键电池材料的供不应求或成为阻碍电动汽车产量的绊脚石。

如钴矿的开采集中在刚果民主共和国(DRC),其占全球钴矿供应量的65%。而刚果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在钴价值链的透明度十分有限。多份报告披露,刚果采矿业的危害,包括严重侵犯人权,强迫劳动和童工,工作环境危险等。

未来十年中,对钴需求将达到43万吨,是现在的1.6倍。种种迹象表明,目前的采矿能力将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未来未加工的钴产品将出现短缺。

另一方面,锂矿虽不会面临采矿短缺问题,在核心电池材料价格上涨甚至引发澳大利亚、阿根廷和智利的锂热潮。但因汽车市场疲软及中国销量下滑,全球电动汽车锂需求下降,采矿和工厂建设步伐放缓。

福布斯:车企打响电池关键材料“保卫战”

全球锂需求量(年度)

全面爆发的新冠疫情亦为现有供应链的可持续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加之紧张的中美经济关系,部分车企甚至疫情爆发前都不愿意投资该行业。一旦供应链出现任何故障,企业可能面临损失,如奥迪和捷豹路虎。

中国作为全球电动汽车最大的市场,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锂生产国。仅2019年,其生产的动力电池关键原材料——氢氧化锂的79%,占比近8成。

2月氢氧化锂价格上涨3.1%,为其自2018年5月来的首次上涨。上涨原因主要是成本上升及新冠疫情影响中国供应商物流运输。2月中国全面严控新冠病毒扩散,劳动力和原材料短缺,包括CATL和比亚迪等国内动力电池企业不得不推迟生产。

目前绝大多数企业已经恢复生产,但据统计,受疫情影响中国动力电池企业2020年产量减少了26GWh。与此同时,包括FCA、PSA、通用、戴姆勒和福特等欧美主机厂在湖北的工厂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在此背景下,不少企业试图将其锂电供应链本地化,或至少可以多元化。

▌多举措保障原材料供应

需要指出的是,正是看到了电动汽车销量此后十年的增长,车企正寻求钴和锂持续供应的方案甚至找寻可行的替代品。

如特斯拉先人一步率先为国产Model 3换装磷酸铁锂电池,后者为无钴电池。特斯拉此举对全球动力电池是一个明确信号,但影响值得怀疑,因为该决定仅针对Model 3的入门级车型。

通用汽车则在3月初宣布有意从北美采购锂和镍矿资源,对抗中国锂市场的主导地位。

此外,锂矿开采和提取的新方法也是不断涌现。如基于波多黎各的EnergyX之类的科技公司正在试验纳米膜,该膜可以在精炼过程中快速有效地分离锂,如若规模化将成为全球锂供应链的巨大福音。

另一个供应链强化过程则是通过回收现有EV电池,以减少原材料的开采和加工。尽管回收是未来可行的策略,但大量EV电池的使用寿命还有一段时间。

不仅在企业层面,美国政府去年6月发布的《联邦战略以确保关键矿物的可靠供应》就明确指出包括锂和钴的国内供应。政府认为此举对于保护美国免受全球供应波动的影响是必要的。

随着新冠疫情世界范围内蔓延,重挫全球经济:IMF预测,全球衰退将等于十年前或更严重的金融危机。经济下滑不仅会导致供应链中断,还将阻碍电动汽车发展。此外,欧佩克与俄罗斯之间的石油价格战(崩溃)导致的廉价汽油也将对电动汽车的销售产生负面影响。

从长远来看,汽车制造商和政府都需要长期适应,以维持向电气化过渡的电池组成部分。这将需要持续的研发,以探索新的存储技术以及确保关键资源的上游,中游和下游流量安全的策略。在短期内,一切都取决于全球冠状病毒大流行的恢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