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田闻一 ‖ 贾题韬闯棋城(二)

田闻一 ‖ 贾题韬闯棋城(二)

棋城观棋

转载田闻一 ‖ 贾题韬闯棋城(二)


贾题韬著《象棋指归》

贾题韬穿过几条极具西北古风的小巷,转过几个弯,眼前闪出好一个所在――高墙环绕中是偌大一片很有特色的建筑物: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却又有伊斯兰色彩;是个公园。公园里最多的树,是北地剑一般直指云天的胡杨,备极幽静幽雅。

驻足细看,门楣上有“兰园”两个硕大的篆刻金字。

他知道,“兰园”在兰州很有些名气,如同上海的大世界。里面,吃的、玩的、看的都有,且很是丰盛。

他对这些不感兴趣,正要离去时,被门边一个粉牌上写的一行字吸引着了,上面写的是:小棋王连摆三天擂台,未遇对手;现在正下最后一盘棋,然后收擂。

贾题韬顿时感到技痒难耐,不禁步入“兰园”,径直往棋园走去。

不久前的一幕闪现眼前——

年前,他因公回成都短暂逗留,正值陈毅元帅出国归来,路经家乡成都,也作短暂停留。不知怎么听说了他,陈老总专门派车将他接去下榻的西郊金牛宾馆下象棋。


转载田闻一 ‖ 贾题韬闯棋城(二)


下了一盘,陈老总输了。

重摆棋时,性格豪爽的老总哈哈笑道:“先生果然名不虚传,不知贾先生能看多少步棋?”

“不多“ 贾题韬据实回答:“能看三十多步”,

“不下了,不下了。”陈老总的手架势摆:“我只能看几步棋,下不赢你。不知你会不会下围棋?”

“刚刚学会。”贾题韬说,他知道陈老总善下围棋,“围棋,我还未入门,简直谈不上会。”

“那我们下两盘围棋如何?”

他知道陈老总素喜围棋,说:“好,不过献丑了。”

陈老总这便叫人将象棋换成围棋。下了两盘,居然一胜一负。陈老总很高兴,临别时,握着贾题韬的手,殷殷嘱托:“贾先生的中国象棋功底深厚,希望你为中国象棋的发展多做贡献……”


转载田闻一 ‖ 贾题韬闯棋城(二)


毛泽东、刘少奇、陈毅在机场(图片来源:中华网)

贾题韬当然知道,兰州历来棋风很盛,有棋城之称;城中高手如云。据说,近百年来,还没有哪位棋手是在兰州赢了棋走的。

贾题韬进了棋园。

因观战者太多,棋园显得小了。两名棋手在大院内一株虬枝盘杂的古松下厮杀:当中摆一张棋盘,乒乓桌大小,棋子一个个碗钵大小。两位棋手各坐一方凝神对阵。

他挤进去站在第一排细看,已是残棋。

稳操胜券者执黑。其人有二十六、七岁,穿一身很干净的中山服棉衣,神态安样,双目有神,想来必是“小棋王” 王和生无疑。

与之对奕的是位老先生,身着一件黑棉袍,外罩一件黑滚衫,戴一副老光眼镜,面目清癯。

小棋王已挥师将对方的红帅团团包围。看来,老者只有两步棋了,必输无疑。

围观者全都凝神屏息,有的轻嘘出声,对抓耳搔腮的老者不胜叹息。


转载田闻一 ‖ 贾题韬闯棋城(二)


小棋王将捏在手中的两枚棋子,不时拍打得山响,显露出得意。而老者全神贯注,却又捉襟见肘,半天走不动一步棋;一只轻拈胡须的瘦手,在微微颤抖;那么冷的天,鼻尖上竟沁出了汗水。这一切,透露出不愿认输的老者内心的紧张、焦灼而又无可奈何。

贾题韬看出来了,老者也还不是非败不可,有办法改,只是老者功夫功力不够,没有看出其中的蹊跷。他指着洋洋得意的小棋王,轻问身边一位棋迷:“这下棋的小伙子是谁?”他这是明知故问。

身边这位棋迷听口音,知他不是本地人,翻他一眼,骄傲地说:“他是‘小棋王’王和生。在这兰园,他一连摆了三天擂,没有遇到对手。看来,今天这位老者也要被他宰了。今天,他们一连下了三盘,都是小棋王胜。”

“这老者是谁?”贾题韬打破砂锅问到底。”

“听说是外地专门赶来挑战的高手。”

贾题韬笑了,“这么说,这一连三天,小棋王是打遍天下无敌手了?”

“那是。”他身边的棋迷觉得他口气不对,不由抬眼将他细细看了一遍。贾题韬还是笑着问:“既有小棋王,想必兰州城里还有中棋王、大棋王?”

“正是。”这位棋迷不无得意地说:“我们兰州城里还有两位棋王。大棋王,就是你说的中棋王叫魏长林;你说的大棋王,我们叫的老棋王叫彭书圣。他二人棋艺又在小棋王之上,一个比一个厉害。师徒三人这些年来,走南闯北,末遇到过对手,赢回不少集体冠军金牌。


转载田闻一 ‖ 贾题韬闯棋城(二)


彭述圣、王和生、贾题韬 (左起)在一起(图片来源:兰州晚报)

“尤其是大棋王魏长林,是老棋王的高足弟子,青出于蓝更胜于蓝,手段十分了得。你这位先生问得这么细,怎么,想会一会他们么?”

“正是。”贾题韬说,“我先会一会小棋王吧。”说着,向场中走去。

(未完待续)

方志四川部分图片、音视频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图片、音视频版权归原作者或媒体所有。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