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三)闲言碎语


地处中原的古雍丘,历来是天华物宝,人杰地灵,这里的乡民淳朴厚道,热情好客。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民以食为天,在那物质匮乏的年代,厚道的乡民因为勉能裹腹,故与人打招呼时热情而略显做作,客套而不失礼节。

乡土(三)闲言碎语


每天的早饭,当家的男人们往往端着馍盘儿、端着汤、菜等蹲在大街口吃饭,吃着喷着,有说有笑,遇见熟人经过,往往热情的打招呼“吃了木有?”,若路人答“吃啦!”,就接着说“再吃点儿呗”,若路人说“木有吃”,则说“给这吃点吧”,一边的爱打渣子的巧嘴媳妇往往说:“光让人给这,看你馍盘里有几个馍,碗里有多少汤,还让人家给这呢”,他与路人则哈哈大笑着异口同声的说:“顶多锅里多添两碗水的事”,看来这种招呼大家都习惯了。还有的演绎的成了这样的笑话:问“吃啦吗?,”若答“吃啦!”,则说“吃啦都不饥啦!”,若说“木有吃”则说“木有吃该吃啦!”,瞧,更直白,问你一下就行啦,吃不吃是你的事!

乡土(三)闲言碎语


吃的虽然紧张,有的还有烟瘾儿,条件差的就把红薯叶揉碎用烧纸一卷就吸起来,条件好一点的买来旱烟丝,装在烟袋锅里抽,田间劳动歇着时或者饭后,常常抽上一袋,美滋滋的赛过神仙。再往后条件好一点了,买来烟丝,用专用的卷烟纸裹起来,舌头一舔粘上,还有更高级一点的还用上了小型卷烟机,虽然一次卷一根,顶洋烟吸,吸着烟的神情,看那样子真得劲!有钱的买起了带包装的洋烟,最早的大前门、伞塔、汴京、金稻、古城,还有一毛找的佛手,清凉台,高档一点的还有芒果,再后来高档的散花、豫烟,想吸时小心的从新缝的衣袋里摸出烟盒,掏出一根,对一边的客气一下“尝个吧?”“不吸!”,客套一过,自个点着自个吸起来。

乡土(三)闲言碎语


“吃啦木有?”与“抓【zhua】]去?”是中原人的见面常话,体现了国人的心态,别人填不填饱肚子你关心关心还说得过去,民以食为天嘛!,干嘛还得问别人的隐私?你要是不随俗,见人微微一笑,或者说声“你好”,他们背地里准会叨咕你,说你面筋儿或者洋气,特别是不经常在家呆的你,要是一不小心没与他打个招呼,递上个烟,他背地里会说“大样儿,看他有事请咱不请”,俨然一副谁没有用着谁的时候啊,离了他地球转不匀的神情。

“吸个吧”与“白【别】走啦,到家喝碗水”也是以前常见客套话。熟人见面,男人们常说“吸个吧”,边说边从衣兜里往外掏烟,好大功夫掏出一根,让让而已,不吸则自个吸,一次酷暑,一街坊邻居光膀子蹲在街边吃饭,见一熟人经过,一边习惯性的说着“吸个烟吧”,一边掏烟,一旁的众人大笑,你让人家吸啥烟啊?,你从哪儿掏啊,他一慌“嘿嘿,那你就白不走啦,到家喝口水吧”,瞧瞧,一慌竟然让人家别不走了,有饭也不说让人家吃啊。

乡土(三)闲言碎语


中国是一个讲人际关系的国度,朝里有人好做官,村里有人好帮垫!红楼梦里有达官贵人的关系网、当官的护身护,蒋介石借联姻步步高升,平民百姓也爱攀亲带故,拉虎皮扯大旗,见人就夸口,xx是我xx,哪怕是拐几拐的八竿子的亲戚,只要有身份有地位,不管他认识不认识我,嘿嘿,俺是他表叔!实在无亲戚可攀,那就结干亲、拜把子,想方设法与人多势众的,有钱有势的拉上关系、套个近乎、弄个脸儿熟,哪怕勉一下辈分,低一下小架儿。

乡土(三)闲言碎语


或许以前人们文化生活太单调吧,爱扎堆、打听闲事、看热闹也是乡民的一大特点,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谁家吵个架,拌个嘴,好啦,没准一会儿满院子都是看家,还装着劝架的样子,结果爱面子的越劝吵得越厉害,弄得吵架的下不来台,那些看热闹的看的津津有味,听得认认真真,回去后还宣扬你,半天功夫能给你传到北京去。你若是在街上两三人一围,眨巴眼儿的功夫就给你围个里三层外三层,看不见的还想削尖了脑袋往里钻,片刻功夫就弄个人山人海,幸亏不是大都市,否者就交通堵塞啦。

乡土(三)闲言碎语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近十多年乡党们各显神通,再无那么多的闲人闲事,打工的打工,创业的创业,弄个钵满瓢满,一掏最低是十块的黄金叶,甚至大中华,见面都问“兄弟,去哪儿啦,咋样?发大财啦吧?”,“吆喝,开上大奔啦!”,“发财啦兄弟,走,喝两盅去!”甚至不用问,瞧那灿烂的笑容,幸福的生活挂在脸上。。。。。。

乡土(三)闲言碎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