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鞋?不要做虚假经济泡沫下,最后一个裸泳的人!

炒鞋?不要做虚假经济泡沫下,最后一个裸泳的人!

“炒鞋一面墙,北京一套房;炒股不如炒币,炒币不如炒鞋。”这是19年流行的一句话。不过现在的球鞋市场“不正常,像泡沫一样”


作者 | 杨老师


中年人炒股,年轻人像炒股一样“炒鞋”,就像股市一样,“鞋圈”也分为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一级市场即官方售卖的市场,比如线上线下的官方专卖店、微信公众号等等;二级市场则是通过几大非球鞋官方的手机APP进行交易。


有卖鞋平台根据过去24小时的交易额编制了“炒鞋”三大指数:AJ指数、耐克指数和阿迪达斯指数,来反映并分析预测不同品牌球鞋的价格走势。

炒鞋?不要做虚假经济泡沫下,最后一个裸泳的人!


据速创天空获悉,一双在下个月才会发行的AJ1球鞋,已经被炒到了4500元的高价。一双鞋初始发售价格为1000多元人民币,没过多久,在网络购物平台上卖出上万元。这在“炒鞋”圈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


所谓“炒鞋”几乎完全照搬了“股票”市场的交易模式。买卖双方自行判断球鞋的价值以及未来可能的溢价值,力求在高抛低吸中寻求收益,而所谓交易平台则从中赚取手续费。

炒鞋?不要做虚假经济泡沫下,最后一个裸泳的人!


但与正规的股市交易不同,所谓“炒鞋平台”并不受监管,买卖双方在下单半小时内可以随时免费取消,导致“炒鞋市场”充斥的不是“投资者”而是“接盘侠”,而所谓的“流动性”和“价格波动”到头来也不过都是“一场空”。


这些平台不仅没有资质,没有牌照,甚至所谓的“交易场所”也不过是自己做出来的虚拟APP,一双现货鞋都不需要,资金完全不受三方监管!


炒鞋?不要做虚假经济泡沫下,最后一个裸泳的人!


当前“炒鞋圈”并没有任何投资门槛和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由于互联网模式传播途径广、营销手段丰富、隐蔽性强,这使得“炒鞋”不再是小众投资,也不再限于特定群体,“投资者”中不乏缺乏基本投资常识和风险意识的“学生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将其视为“掘金”的方式。


圈里有个词叫“散户砸价”,先“割”一轮囤鞋炒鞋的散户,再“割”一轮老老实实自己买自己穿却无缘摇号中签的消费者。这是炒鞋“割韭菜”的基本逻辑。现在的球鞋市场“不正常,像泡沫一样”


炒鞋?不要做虚假经济泡沫下,最后一个裸泳的人!


现如今,之所以全国各地上演炒鞋热,与多方因素有关。品牌商太懂消费者的口味,一味地以饥饿营销来创造供不应求的局面。一双球鞋的官方售价达到1000元人民币而全球限量仅有几千双时,这双鞋从一级市场原价流出后便开始了被“炒”的路,最后一位接手者的到手价可能已达上万。这样一种饥饿营销的模式固然有利于企业销售,但扰乱市场秩序,他们同样逃不开责任。


除此之外,一些善用技巧的投机者向球鞋销售产业注入投机资本,他们从各种渠道,利用多种技术得来球鞋原价购买券,再挂在平台上进行“云交易”。


长此以往,加之在C2C的流转模式下,每双官方发售的“实体鞋”都变成了“虚拟代币”在网上空转,“鞋炒不穿”现象日益凸显,泡沫经济逐渐形成。而泡沫过度膨胀的后果便是预期的逆转、高空置率以及球鞋价格的暴跌即泡沫破裂,这将对原有的健康球鞋市场环境带来不小的冲击,更不用说投机者的损失。


炒鞋?不要做虚假经济泡沫下,最后一个裸泳的人!


炒鞋终究是“炒”,它必将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当球鞋有利可图而又苦于没有正品货源时,A货、仿品甚至假货势必因此出现并迅速占领市场;当消费者一心想得到球鞋却一鞋难求没有正规渠道时,灰色交易势必因此而出现并迅速获得青睐;当投机者一心对“炒鞋暴富”满怀期望而越炒越亏时,走火入魔倾家荡产的案例势必因此出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