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 第十品 譯文 解析 品讀


金剛經 第十品 譯文 解析 品讀

第十品 莊嚴淨土分 佛告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昔在然燈佛所,於法有所得不?”“不也,世尊,如來在然燈佛所,於法實無所得。”“須菩提,於意云何,菩薩莊嚴佛土不?”“不也,世尊。何以故?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是故,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須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須彌山王,於意云何?是身為大不?” 須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說非身,是名大身。”

佛告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昔在然燈佛所,於法有所得不?” 佛陀再問須菩提:你認為如何?佛陀以前在然燈佛時,有沒有得到什麼成佛的妙法?

“不也,世尊,沒有的,佛陀!

如來在然燈佛所,於法實無所得。” 因為諸法實相,本來清淨具足,沒有什麼可說,也沒有什麼可得的成佛妙法。如果有所得的心,就無法和真如實相相契合。

“須菩提,於意云何,菩薩莊嚴佛土不?” 佛陀頷首微笑,因為須菩提已領悟了真空無相法的真諦。於是,佛陀接著問道:須菩提!你認為如何?菩薩有沒有莊嚴佛土呢?

“不也,世尊。何以故?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 沒有的,佛陀!為什麼呢?菩薩莊嚴佛土,只是權設方便,度化眾生,若存有莊嚴清淨佛土的心念,便是著相執法,就不是清淨心。著相的莊嚴佛土,便落入世間的有漏福德,即非真正莊嚴佛土。莊嚴二字,只是為了度化眾生,權立一個名相而已。 老師的嚴厲,大多數都是裝出來的,私底下其實都很溫柔的。

“是故,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 所以,須菩提!諸位大菩薩

,應如是生清淨心,都應該像這樣生起清淨心

不應住色生心,不應該對眼識所見的種種色相生起迷戀、執著,

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也不應該執迷於聲香味觸法等塵境,應該心無所住,令清淨自心顯露。

須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須彌山王,於意云何?是身為大不?” 須菩提!譬如有一個人,他的身體像須彌山王那樣高大,你認為如何?他這個身體大不大?

須彌山一詞來自婆羅門教術語,後佛教引用。須彌山又譯為蘇迷嚧、蘇迷盧山、彌樓山,意思是寶山、妙高山,又名

妙光山

古印度神話中位於世界中心的山位於一小世界的中央(一千個一小世界稱為一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稱為一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為一大千世界,這就是“三千大千世界”的由來),後為佛教所採用。

 須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說非身,是名大身。” 須菩提回答道:很大的,佛陀!為什麼呢?佛陀所說的不是無相的法身,是指有形色、大小的色身,因此稱這身體為大。如果以法身而言,是不可丈量,當然不是世間大小分別所能涵蓋的。

佛陀再問須菩提:你認為如何?佛陀以前在然燈佛時,有沒有得到什麼成佛的妙法?沒有的,佛陀!因為諸法實相,本來清淨具足,沒有什麼可說,也沒有什麼可得的成佛妙法。如果有所得的心,就無法和真如實相相契合。佛陀頷首微笑,因為須菩提已領悟了真空無相法的真諦。於是,佛陀接著問道:須菩提!你認為如何?菩薩有沒有莊嚴佛土呢?沒有的,佛陀!為什麼呢?菩薩莊嚴佛土,只是權設方便,度化眾生,若存有莊嚴清淨佛土的心念,便是著相執法,就不是清淨心。著相的莊嚴佛土,便落入世間的有漏福德,即非真正莊嚴佛土。莊嚴二字,只是為了度化眾生,權立一個名相而已。所以,須菩提!諸位大菩薩都應該像這樣生起清淨心,不應該對眼識所見的種種色相生起迷戀、執著,也不應該執迷於聲香味觸法等塵境,應該心無所住,令清淨自心顯露。須菩提!譬如有一個人,他的身體像須彌山王那樣高大,你認為如何?他這個身體大不大?須菩提回答道:很大的,佛陀!為什麼呢?佛陀所說的不是無相的法身,是指有形色、大小的色身,因此稱這身體為大。如果以法身而言,是不可丈量,當然不是世間大小分別所能涵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