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旅行者,我眼中的日本是什麼樣的?

日本對於我而言,算是異國的第二故鄉吧。一個人第一次去那麼遠的地方,選擇的目的地就是日本東京。如果要回到這個問題的話,我會站在留學生和旅行者兩個角度去回答我眼中的日本。用了三個月去適應日本,適應東京的節奏,克服跨文化交際帶來的困擾。

現在的我雖然身居國內,但因為旅遊和工作的緣故也會頻繁往返於國內和日本之間,每次從國內出發抵達東京成田或者羽田機場後,就有種回到第二故鄉的感覺,回到了這個熟悉的地方。

看過很多網友在不同平臺上闡述其對日本的看法,大多數人是站在了旁觀者的角度,也許是作為旅行者,也許是一次都沒有去過日本只憑網上信息來臆斷,大多數的觀點無非就是日本很美,日本很好,街道很乾淨,人們的素質真高,總是會點頭微笑,服務真是世界一流,日本真是棒棒噠等等諸如此類的言論。

然而,作為旅行者和作為生活在這裡的華人而言,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感受。作為旅行者,由於旅行時間有限,看到的往往是表面上的事物和現象,進而藉此發表一些表面上的、甚至是不負責的評論誤導大家,讓很多人無法看到一個真實存在的日本。

誠然,作為我,眼中的日本是一個井井有序的國家,人們之間的處事原則是“內外有別”和“避免給別人添麻煩”。特別是在“內外有別”方面值得說道一下。人與人之間刻意保持著一段距離,即便有微笑,也需要分別這種微笑是真誠的,或是敷衍的,跟中國人的微笑完全不同。從進入日本的民宿、家庭或者室內,都需要脫了鞋子後方可入內,門口往往都會寫著“土足禁止”四個字。這就是內外有別的最好體現。另外,日本的護膚品、衣服、鞋子等等品牌,只要是日本本土版,其質量絕對是一流的,而其海外版的質量則會有一定差距。這一點在川久保玲、資生堂、SKII神仙水等都是很好的例子。

不願意給別人添麻煩,是一種把自己放在了道德的底線邊緣,凡事都有一個底線,超過了這個底線,對於日本人自身而言將是可恥的。不得不說日本的自殺率還是很高的,在東京隔三差五都會有人跳車,自殺者不想給別人添麻煩,卻給乘坐電車出行的人添加了巨大的麻煩。一次人身事故(也就是跳車自殺)收拾現場至少需要3個小時的時間。在此期間,其他相鄰電車代為輸送乘客,為社會交通帶來了極大的不便。

在內外有別中時刻透露著“菊與刀”的思想,在為人處世上把“人情”和“義理”看得頗為重要。當然,也將執著或固執、一根筋的做事方法體現在實際工作與生活中。一方面,日本人執著地從事著一件事情,不願意“中途半端”(中文:半途而廢),喜歡凡事刨根問底,這才有了許多百年老店以及“匠人精神”;另一方面,日本人又很固執,固執到在中國人眼中透露出不屑的“一根筋”表情,固執到難以理解的程度。

此外,日本社會從上到下,從下到上都有一個準則,也就是“ルール”(英文:rule)。小到孩子們上幼兒園開始,統一著裝,統一吃飯,如果哪一位小朋友挑食,老師和其他人會形成一個小團第把這位可憐的小朋友孤立起來,漸漸地,大家形成了一個整體,統一在一個準則中行事。再諸如,打破約定好的時間再日本人眼中是沒有誠信的表現。在日本社會中“誠信”二字是絕對有分量的。就說約會這一件事,必須要提前和日本人預約好時間和地點,一旦因突發狀況無法赴約,哪怕再道歉,也會給日本人心裡帶來不快。而這往往是中國人和日本人打交道時經常出現的現象。中國人的隨意性比較強,日本人則比較死板和教條。在約定好的時間,有時中國人往往找個理由推掉原定的約會,這會讓日本人覺得對方不可靠,進而不願意進一步交流下去。

再說說人際交往上的“絆”,日本人之間的禮尚往來更多是在這個“絆”字上,可以理解為一種你來我往,關係日漸親密的感覺。他們不喜歡對方很熱情,熱情到無法理解的地步。而我們在和日本人交往中,往往用我們的思維定式去交際,用一顆真心換一份真情,這在日本人眼裡是行不通的的。他們更喜歡彼此之間的關係慢慢拉近,從而建立起彼此的信任,而且一直持續下去。

好了,不說了,我去聽日本演歌了。

作為一個旅行者,我眼中的日本是什麼樣的?

出發去沖繩座間味島

作為一個旅行者,我眼中的日本是什麼樣的?

作為一個旅行者,我眼中的日本是什麼樣的?

沖繩座間味島

作為一個旅行者,我眼中的日本是什麼樣的?

沖繩座間味島

作為一個旅行者,我眼中的日本是什麼樣的?

沖繩座間味島

作為一個旅行者,我眼中的日本是什麼樣的?

江之島

作為一個旅行者,我眼中的日本是什麼樣的?

夕陽時分的鎌倉高校前

作為一個旅行者,我眼中的日本是什麼樣的?

江之島的夕陽

作為一個旅行者,我眼中的日本是什麼樣的?

江之島

作為一個旅行者,我眼中的日本是什麼樣的?

作為一個旅行者,我眼中的日本是什麼樣的?

作為一個旅行者,我眼中的日本是什麼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