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備受爭議的“背鍋俠”

對於李鴻章,有人稱其為“背鍋俠”、“20世紀東方最偉大的外交家”等外號,有褒有貶。

他是晚清的重臣之一,幾乎很多次清廷和外國議和,都是由李鴻章出面的。像《馬關條約》、《辛丑條約》等喪權辱國的條約,都是由李鴻章籤的,這些都導致了李鴻章的名聲敗壞了,且李鴻章這位晚清的老重臣在簽完《辛丑條約》後,也到了風燭殘年,走到了人生盡頭。

李鴻章在臨死之前寫了一首詩:勞勞車馬未離鞍,臨事方知一死難;三百年來傷國步,八千里外弔民殘;秋風寶劍孤臣淚,落日旌旗大將壇;海外塵氛猶未息,諸君莫作等閒看。

慈禧太后看到之後,痛哭流涕:“大局未定,倘有不測,再也無人分擔了。”由此可見李鴻章對於晚清政府的重要性,實在是頂起了大清的脊樑的,實在是太難得了。

《華盛頓郵報》評價李鴻章說:他無數次將中國人從無知而導致的麻煩中拯救出來,卻每次都被謾罵、指責。

李鴻章的一生,他自己曾這樣概括:“予少年科第,壯年戎馬,中年封疆,晚年洋務。一路扶搖,遭遇不為不幸。”

就仕途名位而言,李鴻章是幸運的。時危始識不世才,他抓住了時代提供給他的所有機會,青雲直上九重霄。然而,這時世的艱難困頓,既是他一切榮耀的來處,也是他一切屈辱的源出。

李鴻章扶大廈之將傾,耗盡心血為遲暮之帝國,小有中興卻難逃歷史洪流。時局惟艱,干戈未息。滔滔歷史,每個人不過是滄海一粟,所有的反抗總是無力,所有的尊嚴,也不過是對自己的嘲弄。

如果第一次簽字的人不是他,也許他不會揹負那麼多的罵名。一生中,他顫顫巍巍簽下30多個不平等的條約。他自己深知,從簽字開始的那天,他就會揹負一世罵名。

但歷史就是這樣,如果不是李鴻章,還會毫不留情地選擇另外的一個“背鍋俠”。這是他的不幸,這也是適逢其時的每一箇中國人的不幸。

晚清備受爭議的“背鍋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