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遷一線,看婺城幹部的速度與溫度

徵遷一線,看婺城幹部的速度與溫度

“等安置房建好搬入後,一部分舊傢俱就可以換新了。”4月5日上午9點,正值清明小長假,在婺城區城西街道西郊社區七里殿區塊,89歲的劉永樂與87歲的老伴盛芳英忙碌地指揮著搬家。一旁,婺城區綜合行政執法局的7名工作人員放棄休息時間,用心幫襯或搬或抬,2輛皮卡車來回搬運,現場秩序井然。

兩個小時後,老人的傢俱等物件都被搬到了過渡房。過渡房位於新獅街道芙苑路,是一套在一樓的二室一廳。“主臥室的窗戶大,通氣特別好。次臥還連著走廊,洗洗曬曬方便。”劉永樂樂呵呵地介紹,與老伴挑選了日子,過些時候帶著換洗衣裳就可以入住了。

“去年西郊聞家區塊徵遷時,劉大爺老倆口就特別配合,早早簽訂了徵遷協議,搬到了小兒子位於七里殿的房子居住;今年,七里殿要騰空拆除,老倆口又積極配合。”高鐵新城西郊徵遷指揮部第二組負責人方豪介紹,考慮到老人的年齡,為方便他們生活,組員們精心服務,幫老人尋找出租房過渡時緊扣“就近與方便”兩個原則,在乾西鄉、新獅街道等周邊四處尋找,終於幫老人達成心願。

征迁一线,看婺城干部的速度与温度

“工作組急百姓所急,想百姓所想,‘家服務’做到了我們心坎上,我們積極響應政府號召,早點搬是應該的。”劉永樂老人說,以前的西郊社區都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老建築,村裡環境不好、路也不好,不少村民都期盼著能夠早日騰空拆除,徹底告別髒亂差,搬新家住新房。“到那時,舊傢俱都換掉,新房新氣象。”

截至目前,第二組23戶騰空拆除戶入戶宣傳均已完成,《致黨員及村民的一封信》均已發放到位。“下一步,工作組將對照目標任務,加大‘三服務·婺城家服務’力度,一天不耽擱,一刻不耽誤,加快推進騰空拆除工作進度,力爭各項工作走在前列。”方豪表示。

西郊社區是市區一環內面積較大的城中村之一,原先的老火車站和鐵路新村都屬於西郊的集體土地,可以說過去的西郊為城市建設和經濟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然而,近年來,隨著城市的進一步發展,西郊社區已經落後於周邊社區,與精品城市建設的要求差距也隨之增大。抬頭一線天,落腳一鞋泥,住著“握手樓”,天天盼搬遷。搬遷,一度成了西郊居民的共同期盼。

征迁一线,看婺城干部的速度与温度

去年,婺城區委區政府把西郊徵遷改造納入婺城高鐵新城建設範圍,按照“城市新客廳、文化新地標、產業新平臺、未來新社區”的目標定位,科學規劃,合理佈局統籌推進金華城西片的建設,重塑城西片的產業和城市形象,把高鐵新城建設成為高水平的都市經濟創新城,高質量的美好生活幸福城的樣板與示範區。2019年,高鐵新城西郊徵遷42天完成了四個老村和兩個“新村”569戶的簽約工作,跑出了婺城趕超圖強的“加速度”。

今年,自婺城區吹響西郊兩個“新村”騰空拆除工作衝鋒號以來,15個工作組100多位黨員幹部放棄週末及節假日休息時間,風雨兼程、爭分奪秒開展工作。全市作風建設大會召開以來,婺城徵遷幹部以更加紮實的作風,深化“三服務·婺城家服務”,日以繼夜、拼爭搶創,將心比心、以情換情,全速推進246戶被徵遷戶的騰空拆除,徵遷氛圍濃厚,騰空拆除工作駛入衝刺“快車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